嬴羽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威脅,可現在這個威脅不再了,那麼就再也沒有人能阻擋他們的計劃。
嶺南港口海外商人聚眾鬨事,就是他們從新計劃之中的第一步。
這件事雖然被劉邦以強硬的態度化解,可是天下各地類似的衝突,卻在不斷發生。
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徹底引爆大秦之內所有的矛盾。
為此,他們準備了很長時間。
說到底他們策劃陰謀隻不過是暗中的勾當。
所以他們一定需要轉移官府的注意。
這一次他們所策劃的並不是發動政變,從明麵上來看隻是一些民間糾紛。
並不牽扯到任何軍事力量和官府的力量鬥爭。
但是正是這樣的衝突,恰恰才能把大秦所有的百姓都算計進去。
之前所有的判斷發生都是因為手中,掌握有官府或者軍隊的權利。
說白了,衝突都是官方層麵的。
和普通的老百姓其實關係不太大。
但是這一次的叛亂,雖然說不可能有真刀真槍的打起來。
但其中的凶險程度,比殺人見血的戰爭還要更加恐怖。
因為這一次,所波及的是大秦的每一個人。
大秦的所有人不管是達官貴胃,還是街頭百姓。甚至隻是山野之外的閒人,在這樣不見血的戰爭之中,都扮演著一個角色。
這一場戰爭要把整個大秦天下所有的人都囊括在裡麵。
而這一切也是嬴羽最為擔心的事情。
早在之前他就已經設想過,可能會有這樣的局麵出現。
在他準備讓資本主義誕生的時候,就想過可能會有這樣的局麵。
隻是當時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因為他提前知悉這所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而在這個時代,他手中有足夠平息所有的權力,所以他不擔心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事情的演變,並不是他能夠掌控的。
當他離開大秦的時候,他也沒有想過,竟然有人能夠看透,新興工業背後的本質。
並且還準確無誤的利用了這最本質的脈絡,進行了這樣的策劃。
當嬴羽回來得知這一切的時候,其實他也懂了。
他最擔心的局麵已經出現了,現在他已經不能在以最樂觀的態度去麵對這一切。
但即便如此,嬴羽也並非就沒有辦法處理,最好最簡單的方式,也就是把背後策劃的人一次揪出來。
雖說他們隻是誘導這些矛盾最終一次性爆發的催化劑,但如果沒有他們,這些矛盾,本不會如此激烈。
這一次,嬴羽決心很大,因為他知道此事牽扯有多大。
一個不好,大秦可能會就此一蹶不振。
大秦能走到今天,他耗費了太多的心血,絕對不容許任何人破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