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大秦海軍不斷擴張,軍隊的軍餉待遇等各方麵也是水漲船高。
這導致大秦境內,想要加入海軍的青壯年越來越多。
在他們眼裡,當海軍非常容易,每天隻是坐在船上在大海之中飄蕩,根本不會有大的戰事發生,而且待遇極好。
隻是隨著加入海軍的青壯年越來越多,他們發現,當海軍比想象的要難得多。
在了解了海軍之後,百姓們對於當海軍的熱情已經過去。
除此之外還有目前大秦的生活水平,實在是非常之高。
普通老百姓都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那自然是人都希望享天倫之樂,家人團聚。
好好的自然也不會有多少人願意去當兵。
所以兵力的籌備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
隻不過目前還沒有正式開始征兵,這個問題還沒有被凸顯出來。
但作為國家的大臣,這些問題他們是一定需要提前預見到並且針對此作出措施的。
蕭何說到這裡,嬴羽也明白他的意思了。
如果在這個時候鼓勵百姓多生多養。
必然需要付出補貼和福利,那大多數人必然會為了這補貼和福利,而響應國家的號召。
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就是原本已經到了婚嫁之齡的男女,本來還沒有打算成親。
但為了福利,他們會毫不猶豫選擇成親生子。
這固然可以讓這一項政策非常順利的進行下去。
但這一項政策的順利,也就意味著征兵政策的不順利。
因為如果大秦的青年都是孑然一身的話。
大秦的官方隻需要付出更好的待遇,再用更好的理由當說辭,一定可以讓他們加入軍隊。
可如今這些大好青年,因為大秦補貼多生多養的福利,選擇了成家。
那多了家庭這一個顧慮之後,原本他們不需要考慮的事情也需要多考慮一層。
這在無形之中也就減少了他們加入軍隊的概率。
這雖說隻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但這一個因素如果放在宏觀層麵上來看的話。
對於大秦之後的征兵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因為有了家室之後,他們作為大好男兒,又有誰不想陪伴自己的妻子兒女呢?
特彆是在如今這樣生活富足無憂的時代,誰會願意背井離鄉,去上戰場呢。
“蕭何所言極是,這確實也是一個問題。”
嬴羽頓了頓,接著說道,“這政策從提出到完善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就趁著這段時間先公布大秦的征兵計劃吧。”
蕭何點頭,不再多言。
嬴羽這一句話已經說明了他的計劃不曾改變,他想要實施的鼓勵,多生多養的政策也要實行。
隻不過他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就是在多生多養政策出台之前,先把大秦未來的征兵完結。
這個時候,馮去疾站出來獻策。
他稟奏嬴羽,征兵一事,可以多個方麵共同著手其一,便是先提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