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蒙恬來到嶺南之後,還是對上一次防守戰進行了分析和了解。
經過他的評估之後,蒙恬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印度軍的實際戰鬥力就算是一對一的情況之下,也不可能打得過大秦的士兵。
這是在不考慮裝備等級差距的情況之下。
如果把大秦的士兵裝備再算上的話,那大秦的士兵對上印度的士兵完全能做到碾壓。
以一敵三,甚至是敵五都不在話下。
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這對於蒙恬來說是一個天賜良機。
滅國之戰,這可是天大的功勞,對於蒙恬來說,他必須要用一場完美的勝利來回報,贏羽對他的信任。
如今的大秦可以說是太平盛世,像這樣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機會可不多了。
原本的蒙恬,以為自己此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可以幫助大秦拿下了塞琉古。
可沒想到,現在卻有如此的機會擺在自己的眼前。
此刻蒙恬心中也是戰意沸騰,恨不得馬上就領兵出發,滅了印度。
雖說現在已是深夜,但蒙恬一點睡意都沒有。
他來到了軍中大帳之外,看著繁星點點的夜空。
戰爭馬上就要開始,此刻已經在倒計時了。
不出三日,大軍就能完成集結。
經過編隊和整合之後,便會離開大秦。
贏羽的最高指示隻有一個,儘可能在印度軍隊出發之前,抵達印度。
如果是在海上遇到了印度軍隊,那就以最快的速度,擊潰他們。
然後以乘勝追擊,不能給他們任何一點喘息的機會,要直接拿下印度。
本來這樣的戰爭,贏羽是想要親自參與的。
畢竟印度和華夏當時也同為四大文明古國,贏羽要做的可能是覆滅一整個文明。
這樣的大事件,放在曆史的巨輪之中,不管過去多少年,也一定會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隻要曆史還在存在和延續,這一頁就不可能被跳過。
不過最終,贏羽還是沒能達成所願,畢竟他上一次離開大秦,可是把大家嚇得不輕。
這一次,無論是始皇帝,還是王瑩等人,都不同意贏羽親自帶兵出征。
再加上如今世界的局勢,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贏羽親自處理。
所以,贏羽最終並沒有親自領命,而是從塞琉古將蒙恬調了回來。
........
大秦與印度,兩個強大的國家發生碰撞,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印度和大秦通商之後,大秦直接第一時間就封鎖嶺南港口之外的地方,不允許印度的商人進入。
當然這也並不是大秦要針對印度的商人,這是針對所有外國商人的。
並非隻是印度的商人不能進入大秦的內陸。
這樣的規定對於其他一些小國家而言,自然不算什麼。
但對於強大的印度來說,這簡直就是不給他們麵子,所以在知道了這個規定之後,他們雖說明麵上沒有反抗。
畢竟大秦的貨物對於他們來說也是非常稀缺,他們想要的東西,大秦這邊都有。ap.biqμgetν.
而這是彆人國家自己的規定,印度也不想因為麵子問題,而破壞了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當然更重要的是,不想因為這一點小小的事情就讓大秦和印度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