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涼州和益州交界之處。
趙雲、法正、孟達、祝坤等人,共起益州軍和南中軍六萬餘人。
兵出白水關,沿西漢水一路直上,徑取武都治所重城下辨所在。
道路兩旁,是茫茫大山。
中央一條獨道,是守家極好的埋伏場所。
然而,李嚴手中唯有正兵五千人,根本不敢輕易出城。
隻能頑守下辨城,於焦急、心慌和糾結之中等待趙雲的到來。
前線戰敗的消息已經送到,劉備撤回涼州的路線必不會走散關入武都、而是將走攏關一帶回到漢陽。
那麼,手有餘力的陸遜一定會派人進入散關。
散關方麵,隻有七百餘人鎮守,如何擋得住?
也就是說,等劉備退了回來,李嚴不禁要麵對南邊來的趙雲,還要麵對從散關進入的周軍。
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西邊的羌族了。
自趙雲兵動之時,李嚴便向羌胡各路豪帥送去了求救信,但至今未有回複。
在武都西邊,岷山一帶,生活著白馬羌、參浪羌等等羌族和氐族部落,統稱之為羌胡。
其中,楊騰因投靠劉備得到扶持,坐穩了諸羌胡之主的位置。
但這個羌胡之主也就是名義上的盟主而言,各路豪帥依舊有相當的自主性。
在阿貴和部分大豪帥戰死之後,羌胡表麵統一,內部的分裂卻更加明顯了。
除雷定之外,現在有大小豪帥十幾個,在外掛著劉備麾下校尉、中郎將的頭銜,在內個個稱王。
其中以雷定和參狼羌主殷翼為最強,有可戰壯丁萬人,掛的是劉備麾下的將軍號。
此外,又有狄宰、聞辛、危鳴、任貴、左卓、龐行六位中郎將,擁羌胡軍三到五千人不等。
當然,這些人看著人多,但真實部隊質量要大打折扣。
例如勢力龐大的雷定,擁有民口數萬,但常規戰鬥部曲也就三千餘人。
這個規模和曹操麾下的豪武大族是接近的,但戰力又不如——同等數量,羌胡也好,蠻夷也罷,戰力都是不如漢人的。
分散的好處是劉備在時他們屈服於漢人的武力之下,會很聽話。
壞處是劉備一走,手中兵力匱乏的李嚴就壓不住他們了。
原本要他們出戰隻是一紙命令,到這隻能稱之為求援了。
近來,李嚴又得到了一些消息,說是羌族地界內又冒出一批強人,似乎已經站穩腳跟。
可惜條件不允許,不然他非得進去查上一番。
他朝著一旁招手,叫來自己的郡丞馮卓:“西邊可有新的消息?”
“尚無動靜。”馮卓搖頭。
“關於那批人呢?雷定等人久在此地耕耘,對於突然冒出的強敵,豈會不知?”李嚴皺著眉頭。
“他們並沒有告知我們相關之事,所有消息都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渠道獲知的。”馮卓搖頭歎了一口氣,忽然道:“將軍,您說有沒有可能,雷定他們已……”
他沒有接著說下去。
貿然開罪這麼多羌胡豪帥,後果不是他一個郡丞所能夠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