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的繳獲呢……”
“大約……”陸文昭也知道有些事情說的再隱晦也沒有用,因此隻能回應:
“繳獲黃金二十三萬四千餘兩,白銀四百七十九萬七千餘兩,還有奇珍異寶七十二箱。”
“另外、已經打下的地方,無主之地的耕田近五百萬畝,沈廷揚布政使希望從福建、廣東,浙江、南直隸四地加大遷移百姓的力度。”
“請萬歲將今歲南方六省的田賦按照糧食收入後,調撥給舊港布政使司,以此開拓南洋。”
一連串的繳獲數目讓朱由校愣了愣,他從沒有想到打南洋居然還能獲得這麼多東西。
尤其是一個無主的五百多萬畝耕地,這五百多萬畝耕地如果恢複生產,收取的賦稅足以養活四萬兵馬。
想到這裡、朱由校也不再提剛才的問題,而是拿起一份奏疏,裝模作樣道:
“這件事情,就讓黃龍自己看著辦吧,甘孛智和暹羅畢竟是我大明屬國,有的時候做的太過分被朝臣知道了也不好。”
“錦衣衛也把消息封鎖的緊密一些,免得失了暹羅和甘孛智的臉麵。”
“臣清楚。”陸文昭應下,而朱由校也繼續道:
“讓黃龍加大對南洋的開拓,當地的土人也可以用王化教導。”
“是!”朱由校的“仁德”模樣,讓陸文昭心裡打鼓,而也在他打鼓的時候,朱由校一擺手道:
“這南洋之地,弟弟沒有說些什麼嗎?”
“殿下說,南洋打下之後的劃分已經定下來了,圖紙放在勖勤宮,而臣也將它拿來來。”說罷、陸文昭拿出了袖子裡的圖紙,雙手呈上。
朱由校不緊不慢的接過,打開一看後,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
總的來說,南洋之地全部歸屬舊港承宣布政司管轄,呂宋為呂宋府,蘇門答臘為舊港府,北麵的馬六甲則是巨港府,爪哇則是南海府。
至於魄羅島、幾內亞島和蘇拉威島,則是被劃分為中山府、東山府和三山府。
也就是說舊港承宣布政司下轄七府之地,而朱由校還看到了在東山府南邊的大洋洲。
那塊地方被朱由檢標記為了待開發地,並且還寫上了一些備注。
【其地數萬裡、七成乾旱無法耕種,沙漠肆虐,可耕種宜居之地稀少,當屯墾南洋,再徐徐圖之……】
朱由檢的一個備注就讓朱由校對這塊地方的興趣降到了低點,畢竟連朱由檢都這麼說,那隻能說明大明的國力暫時還不能開發這塊地方,需要等到南洋繁茂才能徐徐圖之。
“把這畫抄錄十份,分彆送往六部和內閣,以及沈廷揚手上。”
“舊港的劃分就按照這張圖紙的規劃就足夠了。”
“至於河西之地也按照弟弟的安排,梅之煥為布政使,河套歸陝西直轄。”
“是……”陸文昭應下,並小心翼翼的上前接過這張畫,而朱由校也繼續吩咐道:
“遷移之事,隻要江西、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五省百姓自願,那麼地方官員不得阻攔。”
“隻不過舊港的黃冊,讓沈廷揚做好一些。”
“順帶告訴黃龍,將黃金和奇珍異寶送往內帑,白銀都交給沈廷揚。”
“朕不管他們怎麼花這筆銀子,總之用最短的時間把南洋給我穩定下來。”
“臣領旨……”陸文昭作揖回禮,而朱由校則是擺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臣告退……”
陸文昭回禮後退下,不過在走出乾清宮門的時候,他和曹化淳、王承恩點頭示意,算是打了一個招呼後才離開。
伴隨著他離開,五大太監也重新進入了乾清宮的養心殿內。
在他們進入養心殿之後,朱由校已經自己動手,將那一箱子的文冊放到了臥榻下。
所以在他們見到朱由校的時候,朱由校拍了拍手上的灰,並對他們幾人交代道:
“傳告天下,複套大捷,著司禮監起草聖旨,擢升複套經略孫傳庭為兵部侍郎。”
“其餘人的功績,讓內閣按照以往的官員,加以虛銜和散階吧。”
朱由校沒有太過插手複套一戰所有將領的功賞,主要是把孫傳庭調到了京城來。
這次複套,朱由校隻覺得自己身邊缺少了一些為他講兵事的人,剛好孫傳庭現在的功績放在西北也尷尬,不如調他回京。
“奴婢領旨……”曹化淳和魏忠賢等人應下,隨後命人去起草旨意下發。
過了半個時辰,當這份聖旨送達內閣的時候,便是葉向高都不由驚詫道:“打完了?”
“齊王殿下破火落赤於黑川灘,複套已經結束了,萬歲的旨意都在這裡,河西設行省,陝西直轄河套。”
司禮監的太監畢恭畢敬的回答葉向高,而話裡的內容讓坐在內閣的其他閣臣坐立不安。
仗打完了、那是不是代表齊王要回京了?
要是齊王回京,怕是京城裡的局勢又要發生變化了……
魏廣微等人臉色有些不好看,而葉向高則是長呼了一口氣。
“總算要回來了……您要是回來,老夫也能乞休了。”
葉向高在心中感歎,而所想的居然是要乞休辭官。
在葉向高旁邊,左光鬥也在聽到對方長呼一口氣後看向了他。
葉向高的心思,實際上大部分閣臣都知道了。
他要是乞休的話,那麼內閣首輔的位置,恐怕又要引起一連串的爾虞我詐。
眼下的京城就好像一個火藥桶,什麼事情都在壓著。
葉向高並不是不想處理,隻是他處理的方案並不符合朱由校想要的方案。
葉向高也清楚,在一些事情上,朱由檢的話要比他的話好用,所以他隻能留著這個火藥桶給朱由檢來想辦法清理了。
這倒也不是說他想害朱由檢,而是這個火藥桶,以他的能力來說,確實無法解決。
隻是葉向高不知道,朱由檢不僅短時間不回來,還讓人給京城送來了一個更大的火藥桶。
如果他知道的話,恐怕現在就要連續上疏,請求辭官了。
“把事情宣告天下吧,讓百姓也高興高興……”
沉默許久,葉向高選擇了不票擬,直接以內閣首輔的身份將聖旨同意,想讓天下都感受一下複套大捷的喜慶。
對於他的做法,其他內閣成員也不敢說什麼,畢竟這份聖旨和朱由檢有關。
群臣的沉默,讓葉向高特彆掃視了一眼。
從百官的態度這點來看,相比較當初還有方從哲、孫如遊,朱國祚、沈潅等一群黨派魁首反對,彈劾的局麵,眼下的諸黨官員多少有些怯懦了。
這樣的怯懦並不是好事,因為這代表的是黨派的凝聚力不足。
黨派凝聚力不足的話,就可能會存在一個人腳踏兩條船,分彆對兩個黨派獻媚的局麵。
也就是說、對於黨派的打擊,就不能像前幾年一樣,針對性的打擊了。
“算了、還是留給齊王自己解決吧……”
看了一眼複雜的局麵,葉向高不想再多想,因為現在多想一秒,他都覺得頭疼不已。
沒有百官的反對,司禮監的太監就這樣帶著內閣、六科同意的聖旨,到禮部選擇了昭告天下。
很快、一匹匹塘騎和快馬將消息送往了大明兩京十六省,除了舊港太過遙遠以來,大部分行省都在十天左右的時間裡,收到了掃套之役大捷的消息。
一時間舉國同慶,百姓們由於沒了遼餉的負擔,生活的也更為舒服,遇到這種大喜事,自然也就有心思拉上好友,三五成群的選擇了各種慶祝場地。
用後世的話來說,便是一個大捷的消息,便成功促進了大明兩京十五省的消費經濟。
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某一些人聽到這個情報的時候,不僅不高興,反而臉色十分難看。
這類人、無外乎就是下野後等待複出機會的方從哲、孫如遊、朱國祚、沈潅、亓詩教等人。
不過相比較他們的不爽,一支被押送前往雲南大理的隊伍中,得知掃套大捷消息的老頭倒是放聲大笑。
“好好好……我就知道掃套一定能成,現在就看看你要怎麼遷移百姓了。”
拿著布告,坐在囚車裡的楊漣喜笑顏開,渾然不因為自己坐在囚車裡而難受。
不過在他這麼說的時候,一名錦衣衛卻騎著快馬上前,來到他旁邊道:
“你倒是成局外人了,殿下和萬歲現在恐怕頭疼得很。”
說話的人是被朱由檢同樣調去雲南的陸修,與他一起前往的,還有沈煉和陸顯二人。
作為朱由檢在錦衣衛中最早的班底,他們三人被同時派往雲南,顯然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路上的楊漣。
楊漣也明白其中道理,於是放下告示,靠在囚車上對陸修說道:
“殿下和萬歲頭不頭痛已經和老夫沒有關係了,老夫現在是一個白身,去了大理後便耕地種菜,做個普通百姓。”
“比起朝中的事情,老夫倒是更關心你們三個人去雲南乾什麼?”
“可彆又惹起什麼戰事,讓老夫連米都吃不上……”
楊漣話裡有話,而在後麵的陸顯則是喊了一聲:“楊都給事中請放心,便是我們三人沒飯吃,您也不會沒有飯吃的。”
“那可說不準,若是打了敗仗,恐怕老夫不僅沒飯吃,還要被牽連。”
楊漣抓了抓幾天沒洗的頭回應,而陸修見狀沒說什麼,隻是下意識握住了自己的刀柄,吊兒郎當道:
“打仗不至於,但是探查消息卻是不必可少的。”
“消息不全,殿下怎麼對東籲和安南用兵……”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