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隻是第一波旱情,波及的地方大部分還是北方,如果等第二波旱情降臨,南方也遭受波及的話,東南一省人口頂的上北方三四個省份,僅憑朝廷的力量也很難救援過來。
“興大案,遷百姓……”
腦中閃過六個字的朱由檢抬頭看向陸文昭:“還有一件事呢?”
“還有一件事就是建虜入冬以來調兵動作頻頻,顯然是在防備我朝北伐。”陸文昭作揖回應,但朱由檢並不在意建虜。
眼下的建虜不過是皮蘚之患,大明真正的敵人是天災和內部的貪官汙吏。
如果沒有這次貪官汙吏貪墨賑災糧,說不定朱由檢來年都能組織掃北,把建虜平定了。
眼下這群官員扯著他的後腿,攘外如果不安內,鬼知道他們會不會激起民變,弄出幾十萬農民起義軍來造大明的反。
“告訴崔應元,給我好好的配合孫傳庭巡撫天下,把那群拖後腿的官吏一個個的給我查出來!”
朱由檢有些發狠,畢竟在這個時代想要追查貪腐是比較困難的,金銀流水這種東西就是一本賬本,但凡一把大火,所謂的證據就沒有了。
三娘子案的把柄已經用了,陝西民變也用了,朱由檢手裡已經沒有太多官員的罪證了。
正因為如此,他才要《官吏定祿》,把陋規收入給停下。
隻要停下陋規收入,新入官場的官吏幾年內才會被汙染暫且不提,那些已經習慣陋規收入,驕奢淫逸的貪官汙吏絕對不會罷手。
沒有了“潤筆”,沒有了“陋規”,再出手收取銀子就是貪汙,而朱由檢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拿人了。
“殿下、雖說孫巡撫在巡撫天下,但兩次大案牽扯如此多的人,想來各地的貪官汙吏應該會收斂許多,這案子或許也不太好查。”
陸文昭小心翼翼的說出自己的擔憂,他很清楚自家殿下就是想興大案來移民實邊,充實國庫。
但以他的角度來看,兩次大案已經弄死了這麼多官吏,陝西民變的這場大案更是殺的北方三省人頭滾滾。
這種局麵下,應該不會再有人站出來才對……
“你太小看他們了!”朱由檢靠在椅子上,坦然自若的說道:
“他們要是能把持住自己,也就不至於變成貪官汙吏了,正因為他們把持不住自己,才會變成眼下這局麵。”
“如果他們真的能把持住倒也好了,賑災事宜不會出什麼問題,百姓能過一個好年,朝廷也一樣。”
“隻是在孤看來,想要他們把持住自己,不亞於讓登徒子坐懷不亂!”
朱由檢對大明朝這群貪官汙吏早就失望透頂,或者說對官場已經失望透頂。
指望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場是不可能的,他能做的隻有不斷地為官場放血,輸血來保持血液的乾淨。
“殿下……”
朱由檢和陸文昭交談時,王承恩走了進來,並作揖說道:
“顧閣老和畢尚書求見……”
“讓他們進來吧。”聽到是顧秉謙和畢自嚴前來,朱由檢也知道,二人應該是為了《官吏定祿》和其他事情而來的。
畢竟他不在京城大半年,京城估計積壓了不少事情等著他處理。
“是……”王承恩應下,隨後轉身去傳召顧秉謙和畢自嚴。
過了一盞茶的時間,王承恩帶著身著官員常服的畢自嚴和顧秉謙走進了書房,在書房的會廳中站著,對朱由檢作揖行禮。
“看座”朱由檢讓人看座,而他們三人坐下後,畢自嚴也開口道:
“殿下,《官吏定祿》的事情,近來鬨的沸沸揚揚,朝野上下都在討論,若是再拖下去,恐怕遲則生變。”
“嗯……”朱由檢應了一聲,看向顧秉謙:“你怎麼看?”
“下官以為……”顧秉謙先回應,然後沉吟數秒後繼續道:
“《官吏定祿》,必須要先把官員們的俸祿問題提高解決,讓一部分人閉上嘴巴,然後再取消各項陋規收入和潤筆製度。”
先給一甜棗,再打一棒子,這手段似乎不錯,但也得看下麵的人吃不吃這招。
朱由檢掃視二人,隨後才說道:“拿習慣了幾千幾萬兩的陋規收入,伱認為他們還會在意這幾百上千兩銀子嗎?”
“那就打一批,拉一批,殺一批。”顧秉謙用恭順的姿態,平淡的語氣說出了最狠的話。
他這話說出,陸文昭、王承恩、畢自嚴等人紛紛沉默片刻。
他們貪嗎?自然是貪的,隻是他們知道什麼能貪,什麼不能貪。
正如眼下齊王黨和燕山官員一樣,他們之中貪墨錢財的人不在少數,而朱由檢沒有處理他們便是因為需要人來用。
剛畢業兩年的大部分燕山官員雖然沒有遭受汙染,但手段卻不如這群人狠辣老練。
更何況,齊王黨和燕山官員中的大部分貪官都知道什麼該拿,什麼不該拿。
陝西民變之中的貪腐大案裡,燕山官員的占比低不是因為他們不貪,而是因為他們貪的地方不在這些。
朱由檢的心裡有一塊明鏡,燕山官員是怎麼貪腐的,他實際上都知道。
無非就是在以工代賑的時候,在一些材料上下手腳。
一百斤水泥運來的損耗隻有不到半斤,而他們偏偏說成是一斤,三斤,乃至五斤。
用來基建的工具,平均每把十文錢,他們偏偏開出十一文,十二文的價格。
以工代賑波及二百餘萬人,每個工具貪兩文,那就是幾千兩銀子。
這還隻是工具,還有材料,吃食上。
以工代賑的工地是有兩頓免費飯食的,飯食供應是按照每人一頓一斤米,一日兩頓來算的。
但凡克扣一兩米,每日上千兩銀子就到手了,而一年便是幾十萬兩。
總之貪汙的手段應有儘有,燕山官員學的是經世之道,也自然知道怎麼在經世之道中讓自己吃飽。
這次三省官員大換血,或許可以廉潔幾年,但幾年之後還是得繼續**。
他們所做的事情朱由檢都清楚,但不動他們是因為眼下大明需要維穩。
眼下他們能吃飽,是朱由檢準許他們吃飽,一旦朱由檢不準了,那他們吃進去的銀子都得連本帶利的吐出來。
書房之中死寂一片,所有人都在等著朱由檢發話。
朱由檢靠在椅子上,閉著眼睛,好似假寐,但實際上在衡量。
過了許久,他才意有所指的開口道:
“這次三省大案的後續,你們看在眼裡,也看得清楚。”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
“民生疾苦,已然苦不堪言。”
“然而三省官員依舊貪得無厭,非得逼得百姓用刀架在他們脖子上,才知道開倉放糧,拿銀換命。”
“你們二人,一個是決策天下的閣老,一個是掌管國帑的戶部尚書。”
“百姓的慘狀如何,你們早就看的清清楚楚。”
“朝廷的這筆在你們手裡,己溺己饑實則心中早就有數了,是非決斷該怎麼做,你們比孤更清楚。”
顯然,朱由檢摸到了兩人為什麼前來詢問自己的原因。
說白了、《官吏定祿》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
彆看顧秉謙剛才說的好,畢自嚴說的不差,但實際上他們都不想擔責。
他們來找朱由檢,就是想問問朱由檢能不能擔責,畢竟朱由檢親自擔責的話,他們自然敢去做,因為朱由檢會護他們平安。
至於朱由檢的話,雖然沒把話說的太明,但實際上是在告訴二人,他護不護下麵人,二人早就看得清楚了,他擔不擔責,二人也看的很清楚了。
眼下再來詢問,多少有些揣著明白裝糊塗了。
二人被一番敲打,當即也開始表態說道:
“《官吏定祿》是解決貪腐的開始,如果連開始都下不了決定,後續的反腐自然也就走不下去。”
“下官以為,眼下當請萬歲速速下發旨意,內閣和司禮監批紅,吏部和戶部馬上執行。”
顧秉謙的表態很不錯,而畢自嚴則是擔憂道:
“內閣、司禮監和萬歲都不會阻攔這旨意,戶部錢糧尚且充足,自然不會拒絕,但這吏部的事情……”
這話說出,眾人都豎起了耳朵,等著朱由檢發話。
誰都知道,吏部眼下被閹黨把控,把控製人更是魏忠賢的門徒崔呈秀。
要推行《官吏定祿》,不止是他們的事情,還和閹黨有關。
然而幾次大案下來,閹黨早就對齊王黨恨之入骨,眼下即便崔呈秀和魏忠賢同意,恐怕吏部之中的官吏也不會同意。
“事情你們不用管,儘管推行便是。”
朱由檢開口給這事情定了性,雖然話裡的語氣不重,但誰都聽得出來,這事情如果有人站出來阻礙,那可不是抄家流放那麼簡單了……
下午六點更新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