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諸藩戰爭序幕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五十四章 諸藩戰爭序幕

第三百五十四章 諸藩戰爭序幕(2 / 2)

“不滿?”朱由校皺眉,似乎容不得這些“彈丸小國”對大明不滿,直接擺手道:

“不滿就打!告訴戶部配合齊王府,弟弟對西夷的奏疏不必請示,批紅後備份養心殿便可。”

“是……”王安應下,而朱由校散了散步後,也覺得舒服了不少,轉身向著坤寧宮走了去……

——————

“叮鈴鈴——”

冬月的古裡海岸邊,暖暖的風在港口上吹拂著,一隊五六丈長的武裝商船伴隨著季風一路駛離了港口。

高大的船帆在風中呼呼作響,微微起伏的海浪仿佛正在回應著什麼,唯有船隻在劈波斬浪之際,將些許浪花震碎泯滅。

古裡是大明對這裡的稱呼,而在葡萄牙人的口中,這裡被稱為科澤科德。

這塊地方,自宋代海上絲綢之路崛起後,就是多方爭搶的對象。

在宋代典籍中它被稱為南毗國,元代古籍中稱為“古裡佛”。

當然,古裡有著古老的曆史,在中原南北朝時期,這裡就已經成為著名的港口了。

阿拉伯人和中國人在這裡從事香料貿易,這座港口城市逐漸開始繁榮起來。

直到宋代,這裡分裂成為眾多城邦,北宋的海商們開始在這裡貿易香料。

由於古裡在海岸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從宋代到近代,它都是當時世界上比較重要的海上貿易中心。

大明洪武年間到永樂元年,明朝也多次派遣使者訪問古裡,之後在鄭和下西洋時,鄭和在當地修建了官廠,並長期駐兵。

根據隨鄭和下西洋的翻譯官馬歡所著《瀛涯勝覽》記載,古裡國人分五等:回回、南毗、哲地、革令、木瓜。

永樂五年,鄭和第二次下西洋到達古裡後,當地的國王也接受了明成祖朱棣詔封古裡王的敕書和誥命銀印,因此大明成為了在此地第一等的人種。

不僅是古裡國王,南部城邦的各個頭目也都接受升賞品級冠服,以至於鄭和還在古裡立石碑亭紀念:

“其國去中國十萬餘裡,民物鹹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

隻可惜,隨著鄭和下西洋的中斷,西方人在半個世紀後開始入侵。

葡萄牙人多次鎮壓當地的土邦,在這裡建立了城堡,而萬曆年間,荷蘭人也開始在古裡發展貿易,葡萄牙力量和影響開始退色。

直到明軍收複錫蘭島,各國商人也紛紛湧入了該地,導致眼下這裡地盤雖然不大,但卻是南亞半島上,歐洲人最多的地方。

此時的古裡的港口前,望著遠去的武裝商船,港口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正在望著漸漸消失在天際的商船,不時地做出招手的動作。

可是等到船隊徹底從眼前變成小小的黑點時,眾人才不由得戀戀不舍地回過頭來,眼中透著些許迷茫。

實際上,站在碼頭前的眾人並非尋常百姓,而是歐洲各國東遠東公司在南亞的高層人士。

他們堪稱是這個時代裡真正的探險家,為了求取財富,不惜遠離故土萬裡,來到這氣候迥異的南亞地區,作威作福,肆意妄為。

可是,這些已經是過去的老黃曆了,因為對於如今站在港口前的歐洲人而言,他們的好日子基本上即將要一去不複還了,因為大明如今在南亞的表態已經越來越強硬。

前段時間,攻下小西洋,經略南洋地區的明朝海軍都督黃龍發來外交函,表示大明將會進攻南亞地區,收複曾經的古裡官廠。

黃龍在信中提起過,歐洲各國商人可以在古裡貿易,但還是需要遵守大明的法律,並且香料價格也不會發生變化。

或許在黃龍看來,他已經給出了足夠的誠意。

隻是對於歐洲各國商人來說,黃龍的話無疑就是要搶奪所有歐洲各國在印度的殖民地。

儘管大明海軍的軍艦,在這幾年中展現了多次實力,給歐洲各國駐印度總督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但這代表他們準備像小西洋那次一樣,簡單的退出印度市場。

他們雖然對黃龍麾下海軍的全部實力並不了解,可是放任大明拿下印度地區這種事情,他們還是做不出來的。

無論是黃龍,還是不停遊弋整個印度沿海的大明海軍,他們實際上都在告訴歐洲各國人一件事。

那就是大明才是這裡的主人,而他們這些外來者,永遠都隻是外來者罷了。

因此,自從黃龍放出“諸藩就藩”的消息後,整個印度的氣氛就變得十分微妙。

位於此地的歐洲各國商人開始加快運送財物返回歐洲,並且希望各國總督寫信給本國,讓本國能夠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援兵。

眼下港口離去的這一艘“茉莉花”號,便是帶著歐洲各國商人聚斂的大量財富,還有歐洲各國公司高層的一些家屬們,開始啟程返回歐洲本國。

這是一個非常鮮明的信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歐洲各國人在同黃龍爭奪南亞的過程中,並沒有必勝的決心,且已經開始在做戰敗的準備,因此才會有這麼多歐洲各國商人選擇了離開南亞。

各國總督實際上都知道,此刻的歐洲,正在爆發著一場由神聖羅馬帝國內戰演變而成的一次大規模的歐洲國家混戰。

這或許會是曆史上第一次全歐洲大戰,而它也將十分慘烈。

但即便各國都知道,但依舊沒有人選擇退出戰場,因為這場戰爭是歐洲各國爭奪利益、樹立霸權的矛盾以及宗教糾紛激化的產物,沒有人可以退出。

況且,這一場戰爭已經打了十年,這個節骨眼上,也根本沒有人會退出,各國都已經殺紅了眼。

所以,各國駐印度總督都不相信,本國會隔著幾萬裡海疆來支援。

哪怕會有支援的軍隊,但軍隊的規模也多不到哪裡去。

大明已經在陸續的增兵中,南邊的錫蘭島上已經有好幾萬整裝待發的精銳士兵。

他們火炮和火槍、以及人數數量,哪怕放到歐洲去,也能輕鬆征服一些小國。

在這個時代,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隔著大西洋、印渡洋這幾萬裡海疆,投送超過六萬人的軍隊。

僅憑這個時代限製,就決定了在這一場戰爭中,沒有人能製止大明。

明白這個道理的各國總督,隻能在“茉莉花”號離去之後,轉身返回自己的駐地。

他們一走,碼頭上的人們也漸漸散去,除了少數幾個人依然守在碼頭前,此地卻是已經重新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可惜了、因為茉莉花號的離去並不是一個開始,古裡此地的波瀾才剛剛泛起。

總兵力連一萬人都湊不齊的歐洲各國總督,實在不想和明軍正麵來一場硬碰硬的戰爭。

他們最大的希望,還是寄希望於北邊的莫臥兒帝國能展現出一個“超級大國”的實力,來瓦解明軍那邪惡的野心。

一份份書信開始來往與南北,南邊的土邦人人自危,而北邊的消息卻遲遲沒有送回。

坐在自己辦公室的葡萄牙駐印度總督梅內塞斯此刻正在寫信,向國內彙報這裡的情況。

在他不遠處的椅子上,幾名葡萄牙的官員也臉色很不好看。

因為就在剛才,梅內塞斯做出了一個決定。

這個決定就是,一旦明軍取得了和莫臥兒帝國的交戰勝利,那葡萄牙隻能乖乖讓出在印度的所有殖民地。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儘管葡萄牙在上一次南洋戰爭中沒有和明軍爆發衝突,但那是因為明軍看在葡萄牙在濠鏡貿易和鑄炮的技術上。

然而眼下,大明的貿易已經不需要葡萄牙這麼小體量的支持,鑄炮技術也是遠超葡萄牙人。

在這種局麵下,隻有一千五百兵力的梅內塞斯,根本就沒有想過和兵力有可能高達六萬人的明軍起衝突。

他眼下寫的信,也是在闡明雙方的實力差距。

在信紙上,葡萄牙人虛弱的實力顯露無疑。

大小火炮不超過八十門,戰船和武裝商船的總噸位不超過兩萬噸,兵力隻有一千五百人,外加六百雇傭兵。

反觀明軍,在黃龍的信裡,黃龍自己口述的是戰船數量兩百餘艘,噸位折算後是四十餘萬噸,火炮兩萬餘門。

不僅如此,海上的兵力數量高達六萬七千多人,陸上還有六萬整裝待發的兵馬。

近十三萬人的兵力,這玩意根本就不是遠征,而是來玩滅國的。

儘管梅內塞斯也知道,僅憑小西洋和舊港,以及大明勢力下的暹羅是無法支撐這十三萬人打持久戰。

可問題來了,這樣龐大的軍隊數量和恐怖的火炮數量,除了莫臥兒帝國以外,在這片大陸上,還有誰能和他們打一場持久戰?

因此,梅內塞斯的想法才會如此明確。

一旦明軍在與莫臥兒帝國的戰鬥取勝,葡萄牙會先遣返軍隊返回其他殖民地,梅內塞斯會留在南亞,維持公司和大明的貿易。

“好了,把信送出去吧。”

當信寫完,梅內塞斯起身將信交給了其中一人,而拿到信的人滿臉不甘,可在歎了一口氣後,還是轉身離去了。

在他走後,另一人不甘道:

“我們是否可以固守來等待王國的援軍?”

“即便能來援軍,又能來多少?”梅內塞斯反問起了對方,並闡明道:

“大明從舊港發兵到科澤科德隻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從廣州而來的話,最多四個月。”

“我們呢?從王國的裡斯本出發,需要十個月才能抵達古裡。”

“十個月的時間,大明已經能派出兩次援軍,第三次援軍也在路上了。”

“他們有呂宋、婆羅洲、爪哇和馬六甲作為補給基地,能夠投送大量的兵力,而我們的殖民地隻能支撐投送不超過三千人。”

說到這裡,梅內塞斯歎了一口氣: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在好望角以東的地方,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比得上大明的投送能力。”

“我們還是靜靜的等待北邊韃靼人的消息吧……”

梅內塞斯轉過了身,看向窗外陽光明媚的科澤科德街道,而與他想法一樣的人,並不在少數……

有點黴……

羊了,然後現在發低燒,全身酸痛。

今天第二更不一定能寫出來,哪怕寫出來估計也是晚上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