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猶豫了下,又道:“下官通過調查商貿司各方麵檔案、數據,發現大明布匹價格雖然自十年前便開始下滑,但下滑幅度很小,不論是官營工廠還是民間織坊,都很少產生貨物大量積壓之事。”
“布匹價格加速下滑實際是從洪武二十三年,朝廷準許民間購買蒸汽紡機、蒸汽織機等機器用以生產後開始的。”
“因此下官以為,如今大明紡織業的問題主要由這兩年民間開辦蒸汽紡織廠過多導致的。”
聽完了夏元吉的話,劉寬沉思起來。
這時吏部尚書詹徽道:“陛下,當初議論是否將蒸汽機器售予民間之事時,朝中便多有大臣不同意此事。”
“果不其然,民間商賈可以采購蒸汽機器後,為謀利根本不知節製,肆意開辦紡織廠、增加織機,生產布匹,以至於有今日布匹跌價過半、貨物積壓難消之禍。”
“臣以為,為今之計,當先禁民間采購蒸汽機器之權,再勒令部份民間紡織廠關停,方可解決紡織業之禍患。”
說完,詹徽故意看了劉寬一眼,卻發現劉寬還是一副思考的樣子。
這時朱標道:“詹尚書所言雖算是一種解決紡織業難題的辦法,可未免太消極了。”
“當初朝廷之所以決定將蒸汽機器開放給民間購買、使用,便是想以蒸汽機器促進民間紡織等行業的生產,進一步提升大明工業、商業水平。”
“若是因為遇到一些難題,便要禁止民間使用蒸汽機器,豈不是等於坐視大明工商業就此裹足不前?”
詹徽略感意外,沒想到竟是朱標第一個開口反駁他的話。
隨即他就記起,兩年前似乎就是朱標提出向民間開放蒸汽機器的,如此倒也難怪了。
回過神後,他便道:“太子殿下說禁止民間使用蒸汽機器,工商業便會裹足不前,未免誇大了,在臣看來也就是發展緩慢一些吧?”
“然發展雖慢,卻更加穩健,不至於出現如今這般布匹價格猛跌、積壓難銷的禍事。”
朱標還想再說什麼,卻讓朱元璋阻止了。
“劉寬,你怎麼看?”
被老朱點了名,劉寬終於回過神來,環視眾人一眼,才向老朱拱了拱手,道:“陛下,如今大明紡織業所麵臨的難題可以說是工商業發展的必經難關。”
“眼下隻是紡織業這類問題嚴重,可隻要大明工業、商業繼續發展下去,遲早其他行業也會陸續出現這類問題。”
“微臣將這種問題或者說現象稱為‘產能過剩’——此事若處理不好,很有可能讓大明經濟蕭條,乃至出現工商業水平倒退的現象。”
說到最後,劉寬神色嚴肅之極。
產能過剩?
經濟蕭條?
朱元璋、朱標等人雖是頭回從劉寬口中聽到這兩個名詞,卻也從劉寬的語氣意識到,這多半真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甚至可能在後世有“前車之鑒”。
隨即,朱元璋便問:“那這產生過剩究竟是由什麼引起的?”
劉寬道:“其一,自然是因為生產力提升後,相關商賈為逐利大肆開辦工廠、擴增產能引起的。”
“其二,便是因為市場開發不足,甚至是商路蔽塞導致的。”
聞言,朱標皺眉問:“那該如何解決這類問題?總不能真要禁止民間使用蒸汽機器吧?”
朱標很清楚,唯有讓民間大量使用蒸汽機,讓蒸汽機器進入各行各業,大明才算是真正跨入了蒸汽時代,開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這事是當初他跟劉寬商量好的。
可如今遇到“產能過剩”這種事,他難免擔心劉寬會讚同詹徽的建議,放緩大明跨入蒸汽時代的步伐,甚至是暫停工業發展。
劉寬當然不會這麼做。
看出朱標的擔心,他道:“當然不能禁止民間使用蒸汽機器,若如此,豈不是‘因噎廢食’?”
詹徽皺眉,看著劉寬問:“若不禁止民間使用蒸汽機,劉院正難不成還有解決此難題的更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