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自己陵寢被挖的結論後,朱元璋淡定不了了,直接伸手觸屏,暫停了視頻。
有的人看得正入神呢,不明白朱元璋怎麼忽然暫停了視頻,不禁奇怪地看過來。
朱元璋確實盯住了劉寬,問:“劉寬,你老實交待,咱的陵寢在後世是不是給挖了?也就是你之前提過的那什麼考古發掘。”
劉寬聽了一愣,回過神來,才意識到朱元璋在擔心什麼。
他當即道:“陛下可記得,微臣之前提過,穿越前到南京來是遊玩的,因此去了很多南京的名勝古跡。”
“因為微臣是明史的業餘愛好者,所以專門去參觀了明孝陵——孝陵是曆史上陛下為陵寢取的名字,它是陛下與皇後娘娘的合葬墓。”
雖然當著活人的麵談他們的陵墓有點不吉利,但此時劉寬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再說了,這話題是朱元璋起的頭,怪不到他。
朱元璋此時並未去想吉利不吉利的事,而是道:“孝陵,這確實是咱心裡想好的名字,與皇後合葬也是咱預定好的事。”
“不過你彆磨嘰了,既然去參觀過咱的陵寢,就直說它是不是被挖掘了。”
馬皇後擔心朱元璋遷怒劉寬,便道:“六百年後你我都是作了古的人,重八你又是大名鼎鼎的開國皇帝,後世便是發掘陵寢考古也正常——這也算咱們為後世考證明史做貢獻了,不是麼?”
朱元璋沒反駁,卻也沒回應,就直盯著劉寬。
“陛下等微臣把話說完啊。”劉寬苦笑,“微臣雖去參觀了明孝陵,卻沒能進去,隻在剛才視頻中展示的陵園上麵觀覽了一番。”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後世並未發掘明孝陵,事實上陛下對後世考古工作一直都有誤會。”
“考古工作者並非得知哪裡有古墓就去發掘考察,國家政策也不允許這樣乾。考古發掘的都是那些因地質變動、盜墓而被破壞了的陵寢,並且是進行保護性發掘。”
“而對那些保存完好的陵寢,是不會主動去發掘的,反而會進行保護,避免其被盜墓者盜挖。”
“當時微臣也是參觀了明孝陵,才知道六百多年過去,明孝陵封土都未曾被動過——不僅曆代朝廷沒去發掘,便是盜墓者也不曾進去過。”
聽此,朱元璋臉上那有些駭人的神色終於散去,捋須大笑道:“好,封土沒動就好,咱可不希望死後還被人打攪,甚至破壞屍骸,不得安寧。”
馬皇後、朱標等人聽了後,也為此事高興。
對他們而言,陵寢被挖掘確實是件很不好的事。
事實上,即便到了後世,人們對這類事也很忌諱,輕易不會動自家先輩墳塋。
然而,笑完了冷靜下來,朱元璋卻又懷疑起來,道:“劉寬,你不會是為了安慰咱,故意撒謊吧?”
劉寬當即道:“陛下,微臣可以發誓,參觀明孝陵時它確實未被發掘,也不曾被盜挖——這都是後世專家考證過的。”
朱元璋並未輕信劉寬的誓言,而是道:“咱那麼大的陵寢放在鐘山,為何六百年都不曾被盜挖?”
劉寬聽了有些無語,道:“陛下,這都是因為您自己啊。”
“因為我自己?”朱元璋一時想不明白。
劉寬:“微臣當時參觀明孝陵後,曾上網查過相關資料。首先,您讓人選的陵寢位置十分好,甚至堪稱絕妙。”
“根據專家考證,明孝陵選的獨龍阜是一座石頭山,山體結構十分堅固,工匠是將石頭山掏空,在山腹中修建的陵寢。”
“這就意味著,盜墓者想要進入其中,必須先挖穿外麵的石頭山體才行——除非用炸彈開山,否則‘工程’量會很大,耗時也會很長。”
“問題是,鐘山就在南京城內,在明代是後來的副都,等到了清代亦是江南排名前三的重要城市,有清廷不少重要部門在,更駐紮有數量頗多的軍隊。”
“再加上南京人口一直很多,這種情況下,用炸藥開山肯定會被人知道;而偷偷開鑿山體,時間久了同樣很容易被人發現。”
“事實上,陛下後來建立了專門守護明孝陵的衛所軍,稱之為‘孝陵衛’——這支軍隊除了種田,剩下職責就是守衛孝陵,而且從將領到底層士卒,都以忠誠著稱。”
“不知微臣是否講過,曆史上清軍進入南京時,當時南明朝廷已經由內閣閣臣帶領獻城投降,城中各部明軍也是如此,唯有孝陵衛堅決抵抗清軍入城。”
“從永樂年間開始,孝陵衛就一直是由梅駙馬這一脈梅氏子弟擔任指揮使,孝陵衛也相當於由梅氏掌控。”
“其原本為滿編的一衛兵馬,有五千六百正兵,但因為從永樂年間開始,朝廷一再削減孝陵衛的錢糧用度,等到了大明末年,孝陵衛隻剩下一千多正兵,並且裡麵真正能上戰場的大概幾百人,剩餘多是老弱。”
聽到這裡,老朱一家子已經神色各異。
神色反應最明顯的大概就數梅殷本人和寧國公主了。
梅殷沒想到,看個後世視頻,居然能扯到他和他後人身上了。好在聽劉寬所說,他後人沒有做對不起朱家的事,甚至一直儘忠到大明滅亡。
至於老朱、朱標、朱雄英這三個知情人神色就很古怪了。
他們都知道,永樂是朱棣的年號,並且梅殷當年是站在朱允炆一邊抵抗朱棣的。
如此一來,梅殷後人在永樂朝被貶去守衛孝陵,後來還被朱棣一脈的皇帝一再削減孝陵用度,就很合理了。
然而合理歸合理,不代表他們能接受——當時孝陵中躺著的人可是朱元璋和馬皇後,那也是朱棣的親爹親娘啊!
‘這個老四,簡直不孝,看來還是要找機會揍他一頓!’朱元璋氣得心裡直哼哼。
‘我這個四叔看來薄情得很,以後必須得防著他。’朱雄英如是想,隨即眸中閃過一抹冷色,‘可以的話,待皇爺爺故去,得設法打壓燕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