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又道,“另外,即便是長大成人的朱由校、朱由檢,在慈慶宮時也沒得到什麼教育——後世甚至有民間傳聞,說朱由校是個文盲。”
“這說法雖不可信,卻也說明,朱由校大概率文化程度真的比較低。”
“反倒是朱由檢,因為有朱由校的照顧,在天啟年間得到了一些正經教育。”
“但也隻是將他向藩王方向培養,以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為主,沒有涉及帝王之術及治國之道。”
“至於朱由校,雖然是十四歲才養在西李膝下,但其之前在慈慶宮的日子就不好過——這一點從他生母王才人被淩辱毆打致死,便可知道。”
“王才人雖死,可西李仍恨及朱由校,時常打罵、虐待朱由校,讓朱由校也養成了軟弱的性格,並且對其乳母客氏十分依賴,這就為天啟朝魏客閹黨的亂政留下了引子。”
依賴乳母?
閹黨亂政?
聽至此處,老朱三人簡直麻翻了。
心想,這晚明時期就出不了一個正常皇帝嗎?
前麵有個敗家的萬曆、奇葩的泰昌還不算,現在又來個一聽就有問題的天啟,簡直就是不讓大明好過呀。
在三人如此想時,劉寬也順勢講起天啟皇帝朱由校的事。
“朱常洛專寵西李時,本承諾登基後要先封西李為皇貴妃,再將之扶為皇後的。”
“誰知他才登基一個月就駕崩了,西李彆說做皇後,連皇貴妃的位子都沒能落實,自很是不甘心。”
“於是,就引出了晚明三大案的最後一個大案——移宮案。”
移宮案?
老朱、朱標、朱棣琢磨著這個名字,情緒卻是毫無波動,畢竟前麵那些事已經很挑戰他們的神經了,不覺得還能聽到更奇葩的事。
而接下來的事實證明,他們還是小看了晚明朝局的奇葩程度。
“西李與鄭貴妃勾搭到了一起,在鄭氏的教唆下,她賴在乾清宮不走,並唆使一些朝臣為她討封。”
“同時將作為朱常洛長子的朱由校扣押,還命令朝臣所有奏章必須交給她過目,可以說是擺出了一副必須當太後,且還要掌控朝政的態度。”
聽此,朱元璋不禁冷哼道:“那萬曆獨寵的鄭氏想要當武曌,這個朱常洛專寵的西李也是。”
“這父子倆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果然他們喜歡的女子也都不是好東西,簡直就是狼狽為奸!”
用狼狽為奸來形容自家後代,可見老朱是多惱怒萬曆和泰昌。
朱棣聽得眼角抽了抽,卻啥都不敢說,生怕又殃及到他頭上。
劉寬道:“好在當時文臣勢力強大,根本接受西李這一套,甚至很惱怒——畢竟這種事完全是在踐踏文臣們宣揚的那一套治國規則。”
“因此,當時以東林黨為主的文臣先是上疏力爭,見西李猶如潑婦,完全不跟他們講道理,便聯絡宮內太監,騙過西李,將朱由校從乾清宮接了來,在文華殿由群臣朝拜,匆匆登基。”
“西李不過一個選侍,手裡沒了朱由校,自然什麼也不是,在群臣的威逼下,由乾清宮移居冷宮。”
“她身邊的宦官、宮女見她失勢,便將她的財寶偷盜一空,紛紛離她而去,身邊隻剩年幼的女兒和幾個還算忠心的宮人。”
“不過這西李倒是很長壽,一直活到了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年間,八十多歲才死。”
???
老朱、朱標、朱棣彼此對視了眼,都覺得這晚明不僅他們老朱家多出奇葩,就連老天爺都奇葩起來——西李這種惡毒且又蠢又壞的女人竟能活八十多?
怪不得俗語有言,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劉寬繼續道:“朱由校十五六歲即位,接手的是萬曆留下的爛攤子——當時朝廷混亂、地方官府腐敗成風、吏治徹底敗壞不說,東北有建州女真崛起,西南也有土司蠢蠢欲動。”
“然而,朱由校偏偏是沒學過多少帝王之術和治國之道的,甚至連性格都有問題,大明朝廷自然好不了。”
“即位之初,朱由校在宮內無所依,便封他所以來的乳母客氏為奉聖夫人,又提拔從小侍奉他的太監魏進忠為秉筆太監,並賜名魏忠賢,讓這兩人替他掌管後宮。”
朱元璋、朱標、朱棣皆麵無表情。
皇帝乳母掌管後宮,實際替代了太後的位置,這放在正常朝代不可思議,但放在晚明那個奇葩事跌出的時期,倒顯得沒什麼了。
三人不知道,劉寬其實還有話沒講。
那就是傳聞朱由校有戀母情節,對客氏的感情不一般,所以才這麼尊重客氏——這傳聞既沒什麼證據,說出來也沒啥用,劉寬自不會專門講出讓老朱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