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四十多年的太子,若是父子之間足夠信任還好,可若是互相猜忌,太子需謹小慎微,日子過得肯定很難受。
倒是那乾隆,在位六十年後退位為太上皇,還挺靈性的。隻不過,那時乾隆的嫡子豈不是也當了六十年太子?
至於朱雄英這邊,則想象了下當四十年太子、六十年太子的感覺,暗想:若是父皇一直如現在這般信任我,將部分軍國大事交予我處置,當太子還是當皇帝倒也沒太大區彆。
不過,太子名頭要是戴了四十年乃至六十年,也著實憋屈了些。
另一邊,朱元璋則直接問:“照你這麼說,那乾隆嫡長子莫非當了六十年皇帝才繼位為帝?”
劉寬搖頭,“陛下忘了?臣當年曾講過,清朝因康熙最終廢了嫡長子的太子之位,所以後麵便不再施行嫡長子繼承製,而是以‘秘密立儲’的製度立賢。”
秘密立儲?
立賢?
“可否詳細說說這清朝的立儲製度?”朱元璋追問。
劉寬道,“康熙在廢掉嫡長子太子之位後,一直不立下太子,而是讓兒子們進入朝廷各部任事,觀察他們的能力。”
“在清朝皇宮的乾清宮,其實類似如今的奉天殿,內有一個‘正大光明’匾額,康熙把寫好的立儲詔書密封於匣中,放在這匾額後。”
“同時在備下同樣的另一份,同樣密封於匣中,隨身攜帶,以防萬一。”
“並規定隻有他將要病終,或意外身亡,宗室及朝中大臣才能根據這份秘密詔書獲知誰是太子,又該讓誰即位。”
“在康熙之後,清朝一直延續這個製度。像乾隆,便是讓第十五子即位,而非嫡長子。”
聽劉寬講完,徐達、湯和等“外臣”雖也在思考,但都閉口不言,顯然不想沾這事的邊兒。
朱元璋卻在思考一陣後,道:“如此立儲,隻怕會讓諸子互相爭鬥,且讓諸子進入朝中各部,又會讓他們的爭鬥禍及軍國大事吧?”
劉寬道,“陛下英明,微臣之前說的‘九龍奪嫡’事件就是因此出現的。”
“不過說起來,曆朝曆代為爭奪皇位,皇室兄弟手足之間鮮有不爭鬥的。其中最少的,大概就是大明了,然而原曆史大明的藩王政策有多少弊端,無需臣講,太上陛下也是清楚的。”
雖然劉寬沒明說,但朱元璋、朱標都知道,他說的是朱棣靖難即位後,再到朱瞻基經曆過漢王之亂後,大明開始完全將藩王當豬養的政策。
在朱元璋、朱標、朱雄英衡量著大明的嫡長繼承製和清朝的秘密立儲立賢製優劣時,劉寬卻是沒再就立儲之事講下去了。
說到底,他也隻是外臣,若是對立儲之事乾涉太多,怕是會引起老朱或是朱標、朱雄英的猜忌。
他若真放開來講,大可以將後世英國的君主立憲製也講一講,那才是讓皇族一代代傳續不絕的好方法。
但劉寬心裡卻並不想中國有一個皇室在上麵,像英國皇室那樣代代傳承不絕。
如今大明的國祚肯定會比曆史上更長久,但如果可以,他希望大明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朱元璋、朱標也知道在這個場合討論大明立儲製度不合適,因此回過神後,朱元璋便道:“還有視頻吧?播放下一個吧。”
“是。”
劉寬拿起平板,調出準備好的第三個視頻播放。
這人第三個視頻也是兩個標題。
視頻封麵上是“泛泰主義,西南隱刀”。
而視頻上方的標題則是:“傣”字背後,是20世紀東南亞的一場陽謀。
看到這兩個標題,不論是老朱家的人,還是徐達、沐英等外臣,都立馬轉移了注意力。
他們都通過這兩個標題,看出該視頻是要講西南之事。
至大明洪武十四年、十五年平定西南之後,如今已過去十五年。大明朝廷以衛所製外加其他政治手段和策略,可以說已經穩定控製住了貴州及雲南,令雲貴土司莫不臣服。
同時,還設立了偭北行省,令偭北亦為大明所有,緬中、緬南、安南乃至整個中南半島皆受大明影響。
外加上如今高麗半島、日島都已被納入大明統治,所以隻要時機合適,大明下一步必然是將中南半島也納入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