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業就是這一點不好,哪怕是一些看起來汙染不大甚至感覺沒有的企業,時間長了也會汙染腳下的地;比如機器設備的潤滑油,有些企業就直接倒了,那自然汙染土地,隻不過比專業汙染企業強多了;
貨櫃碼頭對於這一塊管控的還是非常嚴格的,但以前的傳統碼頭木箱子搬運,人又多,很多還是社會混混,誰也不知道這些人曾經做過什麼。
鄭誌傑道:“好的,相對來說,碼頭還是比工廠要好多了,現在其他方麵沒什麼問題,就等著轉成商業用地,便可以開發了。”
楊文東點點頭:“嗯,這方麵我會安排人的,你與和黃那邊也親自盯著點,儘快完成談判,等差不多了,我會與麥理浩再見一麵,定下這個事情。”
不管是財團之間的合作,還是政府與財團之間的合作,開始與最終,都是大佬級彆會麵商談與決定的,而中間的討價還價,那自然是由手下團隊去負責了;
總不能讓楊文東這個香港第一富豪與麥理浩總督,在一個房間裡相互砍價吧?
專業的事情還是專業人做最好。
鄭誌傑答應道:“明白,我也會與李察信一起跟進的。”
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工轉商”地皮,短時間內談定下來也是很難的,對於港府來說,這也是一筆巨額收入,要知道,之前兩年的地產危機,讓他們的賣地收入隻有三千萬左右,這其中大部分還是楊文東看中少數優質位置後才安排競拍的;
如今這筆錢,再少估計也有2個億,這麼大一筆錢到賬,整個政府的日子都能好過很多了,他們自然也重視,而自己這邊,也是看中他們看重這筆收入,不想這筆錢沒了,所以也可以適當壓價;
反正時間不急,就先讓手下慢慢談就行了。
和黃那邊,李察信也開始整頓整個公司,將幾百種不同的業務分門彆類,然後整理成資料給了楊文東,當楊文東看到後也差點驚呆了,真的是什麼業務都有;
餐飲連鎖店、理發連鎖店、洗車店、藥店、連鎖健身房、房屋中介、古玩店、花店等等,基本上各種服務都有,以連鎖為主;另外就是還有一些各種不同的工廠,什麼手表、玩具、製衣等等,也是種類繁多;
於是,沒有廢話,這些沒用的業務,楊文東直接授權簽字全部賣掉,不管這些業務之中是否還有正向盈利的,不花功夫搞這些亂七八糟的。
李察信得到授權之後,立刻在全港掛牌其中一部分,他是聰明人,知道一次性賣的多了,反而會拉低價格;
同時,李察信也開始與港交所合作,增發股票,而這些股票是全部給楊文東的,隻要手續完成之後,和黃便可以直接獲得2.5億港元的現金;
又因為楊文東的入主,債權銀行們也不急著催債了,他們都相信楊文東必然是能夠償還的起債務的,那自然就不急了,甚至還有銀行表示可以再借一點給和黃,主打的就是一個我不會雪中送炭,但最喜歡錦上添花;
不過眼下,和黃有了楊文東的注入資金,銀行不催債,加上很多業務在逐步出售,也能回籠一些資金,暫時就不需要了;
長興集團總務辦公室的財務在審核完和黃眼下的財務後,也給出了暫時不會有什麼風險的結論,楊文東便也放心了,他收購和黃,最核心的目的還是看好和黃的幾個核心業務,隻要眼下這段時間熬過去了,那後續香港經濟騰飛,和黃的各種資產暴漲,自我造血完善,那也就不需要他再額外投入資金了。
時間很快便到了6月初,這一個月,全球發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蘇伊士運河再一次開通了;
受此影響,全球海運價格暴跌,日本以及一堆造船業工廠,船隻的價格也同樣暴跌,更不要說二手船隻了;
8號,楊文東的辦公室內,長興航運的鄭玉華笑著說道:“楊生,您的決定真的是英武,如今油輪價格,幾乎是攔腰斬了。”
“這才剛開始呢,後麵的航運我也不太看好啊。”楊文東看了一眼下方遠處的維多利亞海港後笑說道。
船災是在80年代爆發的,但其實早就有趨勢了,也就是75年就有苗頭了,包玉岡、董浩雲等人都看出來了,隻是一個斷定這場災難會時間很久,於是棄船登陸,一個認為這是擴大船隊的好機會,於是瘋狂擴張,最終差點把自己家族玩死;
當然,如今九龍倉被自己收購了,包玉岡怎麼登陸,就不太清楚了。
方先名則道:“我在想,怡和集團那邊,當初可是三棟大廈加不少物業換的我們兩艘20萬噸油輪,現在估計要氣的吐血了。”
“哈哈,差不多,不過他們運營了兩年,其實單從油輪角度來看,也虧不了多少的。”楊文東道:“但香港的地產,以後可就不好說了。”
其實油輪換大廈,以當年的價格還真差不多,雙方沒人虧;但楊文東賺的是未來,未來幾年船隻價格暴跌,甚至跌到了隻能趕緊去賣廢鐵,不然養著能虧死,而香港的大廈,特彆是中環的,那可是成為了吸金利器外加優質的金融資產;
鄭玉華接著問道:“楊生,那接下來我們還是繼續隻運營集裝箱貨輪嗎?還是需要下單繼續采購集裝箱貨輪?”
“不用增加規模,再等等吧,目前,穩住就行。”楊文東搖搖頭說道。
如果地產危機一樣,剛開始出現與最低穀,是有一個時間差的,船災的時間差就更長了;
而且還有一點,原先曆史上內地改開之後一直也尋求可以購買船隻的海外客戶,但第一次做這種生意,加上船災,導致內地船隻在國際市場無人問津,不得已之下,隻能找到了包玉岡;
可當時的包玉岡,正在棄舟登陸,雖然最終還是采購了兩艘國內萬噸貨輪,但也是有些費勁了;
現在自己這邊不進行擴張,等到80年左右,正好也是國際船災嚴重的時機,這個時候給內地下這方麵的訂單,也就屬於一舉兩得了;
當然,質量安全還是最重要的,但原先曆史上也沒出什麼問題,那現在應該也差不多。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