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漢墓,位於北京城西石景山區的老山東南側。
老山不高,主峰海拔僅130米,遠看起來就是巨大的土包。這個大土包狀如巨大的烏龜趴在那,故過去人稱為“鼇山”,後來“鼇”訛傳了“老”,就喊成了“老山”。
鼇山是風水寶地,東邊緊連著的就是著名的八寶山,風景極好。
如此好地方,有古墓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在盜墓案發生前,北京文物局的管理檔案上,包括以前的普查資料,均沒有這座王侯大墓的記載。
如此大的漢墓,而且在傳統的風水寶地範圍內,北京文物部門和相關考古專家竟然一點不知道,也確實“有點不好意思”。
那盜墓者是怎麼知道的?這裡麵就要說到一個人了,他叫董富生。
董富生外號“董三”,北京人,家就在老山附近,當時30多歲,曾“進去”過,案發前也沒有正當職業。
董三從那裡麵出來後,看到文物市場很熱,潘家園舊貨市場生意好做,便開始擺弄古董。
大家都知道,古董與盜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董三自然也想到了盜墓。
但董三真正迷上盜墓,還比較偶然。
據事發後他對警方交代,有一回幫人搬家,他看到了一本考古方麵的書,很受“啟發”,此後對盜墓就上心了。
盜墓這個地下職業,是需要“師傅”帶的,也要“實踐經驗”。
過去江湖上有盜墓世家,有獨家秘笈、祖傳工具什麼的。
但董家不是,董三是靠“自學成才”的。
據說,為了掌握盜墓的竅門,董三曾專程到內蒙古,找師傅學習盜墓技術。
想盜墓,得先尋墓啊。
為此,董三曾到過不少地方踩點。
近的,去北京本地的門頭溝、房山一帶;遠的,踏足內蒙古、河北等地,但均沒有什麼大的收獲。
1997年底,他在一次閒聊中,聽人說起,老山駕校旁邊的山包下可能有古墓。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地方離家很近啊。
董三便開始悄悄“看地形”,有意無意地在老山附近溜達。
果然,在老山主峰南坡,董三發現了非常之處。
這裡有座土山包,周邊長著有點年頭的參天大樹。
特彆的是,附近不遠處地上還豎有一根石頭柱。這石頭柱就是華表,有這東西說明此非尋常地。
董三從洛陽鏟提出的土樣看,土質與彆的地方明顯不同,下麵葬有古墓的可能極大。
董三的推斷是正確的,雖然華表與漢墓無關,但給了他足夠的提示。
但是,最後組織盜挖老山漢墓的並不是董三,而是一個名叫張森林的人。
董三與張森林是鄰居,年齡也差不多大,也曾“進去”過,也沒有正當職業。聽董三說老山有古墓,想發財的張森林很感興趣。
董三不隻把老山有古墓的情況告訴張森林,還帶他到實地查看了一下,把挖過的地點指給張森林。
有一個說法,老山有古墓信息是董三提供的,張森林卻背著董三,自己來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