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_楞嚴經修學法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楞嚴經修學法要 > 第15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

第15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1 / 2)

《楞嚴經》修學法要,常欽和尚尼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十一麵,庚四、風大圓通。

我們從佛法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這個世間,有兩種人:

第一種、是命運的屈服者——他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是心隨境轉。他遇到什麼樣的環境,他的心就住在那個環境上,如果是一個如意的環境,他就快樂;如果是一個不如意的環境,他就痛苦;所以這種人,他的心啊,是被環境所係縛。我們說,這種人是活在過去,因為整個環境是從什麼地方來?過去的業力變現的嘛!所以這種人基本上是被阿賴耶識牽著走的,他很難突破他的生命──他昨天是怎麼樣,今天還是怎麼樣;他前生是怎麼樣,今生還怎麼樣,就是心隨境轉,活在過去。

第二種、是生命的創造者——他能夠透過智慧的觀察,來麵對整個因緣所生法。這個智慧的觀察,從本經來說,有兩個內涵,首先我們先觀察生命的一個真、妄問題──我們的心有真實跟虛妄這兩種差彆。其實同一個心,同樣一念心,但是你的心是向外攀緣的,這個就是虛妄,不管你攀緣的是善法,也不管你攀緣的是惡法,你心有所住。

有所住有什麼缺點,諸位知道嗎?

我們的心本來是沒有形相的,是真實的,但是你不斷的住在某一種相貌,比方說你打什麼妄想,你就住在這個妄想,你的心就被定型了。你本來沒有形相的,結果你的心被物化了,被物質同化了。你看我們現在很痛苦,為什麼呢?我們自己心中有很多形相,本來沒有形相的東西,變成有形相,變成一個固定的自我的相貌,誰都不敢碰你。這個就是一痛苦的根源。

事實上,我們的本來麵目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啊!是我們自己不斷的打妄想捏造出來的。所以隻要是生滅心,隻要是虛妄的心,你的內心——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有一個相狀,否則生命不可能有障礙的。你有障礙,你心中一定有相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我們在本經當中真妄的觀察,主要就是破妄顯真,把那個心中的相狀拿掉,還它個本來麵目。我們本來不是這樣子的,我們的心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心中是沒有相狀的,但是又具足無量的功能德用。你看這個水本來沒有相狀,但你把它放在杯子放久了,欸…好像有相狀,變成一個杯子的相狀,其實水本來沒有相狀的。

所以我們剛開始做一種真妄的觀察,然後破妄顯真,把心帶回家,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所以遇到事情,你要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這個東西、你本來沒有這個想法。就在這本來無一物當中,讓心安住──以無住為住。安住之後,我們開始處理善惡的問題,我們觀察我們內心當中,有善良的一麵、也有邪惡的一麵,我們開始用淨法的熏習,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來做生命的滅惡生善。所以在整個《楞嚴經》當中,它就是先求返妄歸真,再求斷惡修善,這叫稱性起修,先求安住,再求調伏。這時候,你生命才能夠真實的改變──突破過去,創造未來。

在西藏有一個寓言故事──

講到小老鼠的故事:它說在喜馬拉雅山的山下,有一個很有修行的喇嘛,有一天他去弘法回家的路程中,他在路上看到一隻被凍傷的小老鼠,他用慈悲心把它救回來,在火爐當中給它溫度、給它飲食。欸,這個小老鼠恢複了生命,很快樂的跟這位喇嘛一起生活。這隻小老鼠本來很滿足了,但是有什麼問題呢?因為在這房子當中,除了喇嘛之外,還住了一隻貓,所以這隻老鼠看到貓就很不舒服。它就跟喇嘛要求說:師父啊!我跟你生活是很快樂,但是我一看到貓,我就很害怕,你可不可以把我變成一隻貓?師父說:可以啊!這師父就用神通力,把這老鼠變成一隻貓,它就覺得不錯啊,變成一隻貓好多了啊!但是這隻貓出去的時候,看到一隻狗,它又很害怕,又跟師父說:你可不可以把我變成一隻狗呢?師父說:可以,我可以把你變成一隻狗。就變成一隻大狗,所以它又覺得非常的得意。但是有一天,當牠走進森林的時候,它看到一隻大老虎,它又很害怕,它跟它師父說:你可不可以把我變成一隻老虎呢?那我就無所畏懼了!師父說:可以,我就滿你的願吧!結果它變成一隻老虎以後,它想這下可好了萬獸之王,它就得意洋洋的走出去啦!但是有一天,它從屋外回來的時候,它看到原來的那一隻貓啊,它嚇得滿身大汗。它就覺得很奇怪啊,我變成一隻老虎,我為什麼還怕貓呢?就找牠師父。師父說:

我的神通力可以改變你的外表,但是改變不了你的內心,你過去生怕貓的這種習性,我不能改變你啊!

這故事就是告訴我們──雖然我們不斷的做功課,假設我們心態還是活在過去的心態,那麼我們生命其實沒有改變,因為我們還是被過去的業力所係縛,我們生命的水流,並沒有徹底的改變,因為我們的心態並沒有改變。

本經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生命當中,不能夠再跟著感覺走了,我們一定要在我們生命的前麵,放出一道的光明,用智慧的光明來引導我們的生命,而不是再用感覺、用妄想來引導我們。我們過去生就是跟著妄想走、跟著感覺走,所以我們生命痛苦的曆史,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過去生的痛苦教訓,並沒有給我們得到啟示,我們還是活在過去的習氣。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回光返照,不能再向外了,從內心當中找到真實的自我,然後重新出發,是這個意思。

那麼在這回光返照──把心帶回家的過程當中,本經有二十五圓通,它有二十五個所觀境:

庚四、風大圓通

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生命當中擾動的相狀——動相,它不是寂靜的,它是擾動的,生滅擾動的。

古佛示觀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恒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開示菩薩本覺妙明,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觀破群動

【我於爾時,觀界安立,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彆。我時覺了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於分寸中鼓發狂鬨。】

這個觀察風大而悟入圓通的當機菩薩是誰呢?是琉璃光法王子。這個琉璃,它是一種青色的寶物。這位菩薩,因為過去的福德、智慧兩種資糧力的招感,他身上經常放出青色的光明,內外明徹,所以叫琉璃光——琉璃光菩薩,琉璃光法王子。他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他把生命做一個回顧──

他說:我現在回憶我過去──當我還是凡夫的時候,我過去生是怎麼修行的?他說:在過去恒河沙劫,這麼長的時間,我曾經遇到了一尊佛出現於世,叫無量聲佛。這個無量聲佛在因地的時候,也是觀想風大而得成就,所以他在果地上的開示,就開示諸位菩薩應該要好好觀察我們這一念眾生本具的本覺妙明。

這個本覺──就是我們要觀照的心性的本體,就是空性的本體。我們前麵說──先把心帶回家,怎麼把心帶回家呢?從假入空,就是觀察這個本覺;接著從空出假,隨順心性的妙用,就是所謂的妙明;本覺約本體,妙明約作用。

應該怎麼觀呢?觀察這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他觀察這整個依報的世界,跟正報的眾生身心世界,都是由一念無明的妄動之所產生。

為什麼會有世界?為什麼會有眾生呢?

我們本來是沒有這個東西的啊!因為我們過去真如不守自性;你向外攀緣,一念的妄動,然後就在空性當中,這樣產生出來。佛陀說:這虛空本來沒有華,生死凡夫自己看到虛空當中的狂華,在那邊亂舞;那麼你把眼睛治好了,狂華就消失了。也就是說:整個生命的根源,就是那一念的妄緣──這種虛妄的妄動之緣,他就從這個地方觀起。

生命──就是我們的心動,因為心動所以產生風動、旛動,一切法就動起來了!

所以這時候他就開始觀察…『我於爾時』──我這時候就開始從假入空把心帶回家。當然心是沒有形相,你一定要有一個門;你要知道心性是沒有相,你怎麼觀呢?你肯定不能觀嘛,所以你一定要從有相的…我們講從假入空,一定要依止假相,那麼這裡他觀察的假相有四個:

一、觀界安立──首先他觀察這個界,界是空間,我們的地球為什麼能夠安立呢?因為下麵有這個大氣層,風大的執持。

二、觀世動時──這個世就是時間相,這時間怎麼就會流動呢?為什麼會有昨天?為什麼會有今天?為什麼會有明天呢?哦,因為我們心在動,所以產生時間相在動。

三、觀身動止──我們身體怎麼就會生老病死呢?為什麼會慢慢的衰老,頭發會變白呢?哦,也是一念的妄動。因為我們的心──生滅心;生滅心──一下子住在這個…一下子住在那個…就像那猴子一樣,抓一個丟一個、抓一個丟一個…我們的心不斷的變化,所以我們的色身也不斷的變化。

四、觀心動念──這是根本,所有的世界、色身,都是我們的心在那個地方生住異滅的妄動。

這四個法[界、世、身、心]──諸動無二。雖然它的假相不同,但是那個妄動的相狀,等無差彆。所以他就知道,其實生命是從什麼地方來?就是因為仁者心動。當然這個仁者心動,應該說:我為什麼會有現在色身呢?因為你前生心動了嘛!你前生打什麼妄想,就把你現在創造出來;現在的你,是前生的妄想變現出來的。說:欸…我來生去哪裡?很簡單啊,你看你今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打什麼妄想,你就知道你來生是什麼相貌,因為你的心在動,所以你就會有外在的世界身心變現。

他這個時候就掌握了生命的脈動──由於你心中仁者心動,所以創造了整個世界、整個身心,所以他開始覺了——這一切諸多的擾動之相(下麵這一句話很重要)來無所從,去無所至。他正式回光返照。

動是一個假相——你要住在這個動,你就心隨境轉!

但是你要用智慧來麵對它,你就問它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你將往哪裡而去?結果我們發覺:這樣的一個身心的動相,它根本沒有源頭──我們本來就沒有這個動相,所以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它隻就是一個因緣和合的一個暫時的假相,如此而已。所以他開始跟這個假相怎麼樣?脫離!我們一定是先脫離假相,再來麵對假相,這是個關鍵。

所以十方微塵諸顛倒眾生,同一虛妄──他看到整個十方世界當中顛倒眾生,這包括造善的凡夫、造惡的凡夫,心中都是住在這個虛妄的擾動之相當中,都是屬於虛妄的。如是乃至包括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內所有眾生,就好像在一個器皿當中,貯存很多、很多的蚊子,在那個地方啾啾亂鳴啊,在一念的妄想當中啊,在那個地方動發狂亂。

所以他這個時候發覺了──

為什麼有眾生?為什麼有世界呢?因為我們心中不斷在『動』,而更麻煩的是,我們住在這個動當中,所以造成了怎麼樣?生命的相續。我們前生動了,把今生創造出來,創造出來以後這個假相,這個境又刺激我們的心又開始動,又把來生創造出來,這個生命的惡性循環就是這樣。前生動就創造一個假相;我們又住在這個假相,然後又開始動;有往好的地方動→來生就安樂一點;往不好的地方動→來生就痛苦。

我們就是住在自己心中的那一念妄想中。

從這個地方我們知道一件事情──《楞嚴經》在處理生命的問題,它的態度是回光返照的。你看我們一般世間人說:我要處理問題!其實處理問題這一句在《楞嚴經》是不對的!問題不能處理啊!

如果你講『處理問題』,表示你是『住在問題』來處理問題,這不對啊!

《楞嚴經》的意思是──化解問題。你遇到問題的時候,先不要馬上住上去,因為你一住下去馬上起對立。一個人的內心住在外在的人事,你問題你永遠不可能處理好,因為你已經落入那種業力的輪回,你就帶動了生死業力!遇到問題,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來,你告訴你本來沒有這個問題,你一定要先脫離問題,才能夠去麵對問題。把你的心先帶出來,你一旦住進去,你就很難處理了,你就被這個生死的業力,攪進去了。

當一個人看出──這個動相來無所從、去無所至,表示這個人開始回家了、開始跟那個動相脫離了,這時候他開始在回光返照,那麼他的方向已經走對了──他是往那個真實的方向在走。這地方是他的因地修學,接著我們看他後麵兩段果地的功德…

頓證徹悟

【逢佛未幾,得無生忍,爾時心開,乃見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發光,洞徹無礙。】

結答圓通

【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斯為第一。】

前文:琉璃光法王子自己描述他在因地的時候,他先觀察外在世界是動的,然後他知道了外在世界動,是因為心中有在動;之後他回光返照──我心中的動從什麼地方來?又將往哪裡而去?結果答案是覓之了不可得。所以他開始對那個動相,開始無住,開始跟這個生命的動相,慢慢的脫離、慢慢的脫離。最後的結果是逢佛未幾,得無生忍。

佛法是重視方法的──你方法對了,你轉凡成聖是遲早的事;就好像說你上了高速公路,你這個人修行上路了,那麼到目標是遲早的問題。所以他在這樣的…逢佛,這個佛是誰呢?就是指前麵的無量聲佛。那麼他在遇到無量聲佛開示觀察風大的方法之後,很快就證得我空、法空的無生忍,就把無始劫的妄想給息滅掉了。這時候──他的本來麵目,一念清淨的本性,全部的顯現出來。爾時心開,妄想破壞,無始劫來係縛他一念心性的妄想,啪!被打破了。乃見東方不動佛國,這個見是顯現,他就能夠到十方世界(這個地方特彆指的是不動佛國),為法王子。乃至於輾轉侍奉十方諸佛,而且他的身心放大光明,洞徹無礙,內外洞徹猶如琉璃光明沒有障礙。這個地方講他的功德。我們看總結──

那麼現在,釋迦牟尼佛問我圓通的法門,就我個人來說呢,我最喜歡觀察那個動相。所有的生命就是你心中在動,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動,那麼內心的動其實是沒有根本的,它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你隻要放掉,它就消失掉了。所以悟入了真實的菩提心,成就大乘的真如三昧,那麼合於十方諸佛所傳的那一念微妙的清淨的心體,對我來說──觀察風大為所觀境,這個是最為殊勝的法門。

關於這個動相──其實小乘佛法也很相應觀察生命的動相,你看他觀察無常……動就是什麼?變化嘛!那麼從無常當中,他看到了無我,然後就把我執消滅了。不過小乘佛法他在觀察的時候,他對生命的動相,他是遠離的,他沒辦法同時又回來。大乘佛法是從假入空又從空出假──又回到這個假相,利用這個假相,懺悔業障,積集資糧。小乘佛法是把這個假相啊,全部消滅掉。所以大乘佛法對於生命的假相態度是這樣,他隻是做到四個字——不隨妄轉。這個假相你不用消滅,這個動沒有錯,生命本來就動態的嘛,你怎麼從動態的生命當中,去創造功德?問題在這個地方,不是把那個動相消滅掉。我們看琉璃光法王子,從頭到尾都沒有去消滅那個動相。

在經典上有一個小故事──

說:有一個阿羅漢,在山上帶了一個沙彌在修學,後來這個阿羅漢入定觀察這個沙彌啊,死相現前,隻剩下七天的生命。阿羅漢就起慈悲心,古時候的風俗…總是想要落葉歸根…死掉以後回到故鄉。就跟沙彌說:你現在回到你家去,陪陪你老母親,七天以後再回來。當然羅漢知道這個人不會回來了!那麼這個沙彌就秉持師教,包袱整理一下就出發了。那麼在回家的路程當中,他經過一個河岸、一個河邊,突然間看到有一堆螞蟻,在那個地方到處跑,眼看這個河水馬上要漲潮了,這個沙彌看到這種情況,起了一念的慈悲心…慈悲心也是在動嘛…就把衣服脫掉,把這所有螞蟻包起來,送到比較安全、乾燥的地方去,處理好了,他就回家了。回家七天之後,他如實回到僧團跟師父銷假。這羅漢一看,哎喲…你怎麼又回來了?當然阿羅漢他也不用問為什麼,他一入定就知道,哦,原來這個沙彌在這個生命當中,動了一念很真實的慈悲心,所以把他的災障消除了!

我們的生命是這樣子──

我們過去生一念的妄動,創造一個業力,這個業力它是有方向性的,但是你今生的動,也會產生一個方向。好像一個足球你往東邊踢,但是你今生產生一個強大的業力,它又有一個向西的方向,最後把東、西的力量結合起來,就變成一個東西的方向。當然我們今天要把業力轉變,那你的心要很真誠,至誠懇切,這個沙彌我們從教理的判定,他當時的心肯定是很堅定的,那個慈悲心很強,用強大的動力,把過去生這個動力轉過來。


最新小说: 大G,咖啡機與哥布林 閃婚後,被豪門掌權人掐腰強寵了 1979戲夢人生 認了假爹爆紅後,親爹怎麼哭了? 從市委大秘到權力之巔 我在大明開超市 我和妹妹在末世開士多 全球帥哥稀缺,校花嫁我送房又送車 水滸後傳:九紋龍史進之龍騰天下 京夜低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