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_楞嚴經修學法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楞嚴經修學法要 > 第15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

第15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2 / 2)

這裡的意思就是說──

生命就是我們心在動;動沒有錯,問題是你要把這動引導到極樂世界、引導到萬德莊嚴,往這個方向動。

我們要知道——你要引導一個假相,你不能住,你一住你就被它主導。

我告訴大家一個觀念──

你一旦住在一個假相,你的生命就變成被動,你就沒有主導權,你就是一個生命的屈服者。你隻要住在一個假相,你對這個假相就失去了主導權,它來引導你;你無住你就能引導它。所以你的生命到底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這看你自己。你一安住在一個生命的假相,你的生命就完全活在過去了,你就看不到你的未來,你沒有未來可言;你今生當中──你會遇到什麼事、你會活到幾歲、你會怎麼樣,大概就是被過去的業力…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算得準準的。但是你一旦跟它脫離時候,那你就是活在未來,你拿回了生命的主導權,就這麼回事。

庚五、空大圓通

前麵是觀察動相的風,這裡是觀察虛空,無量無邊虛空的相狀,從虛空當中而悟入了現前一念心性。

敘昔所證

【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

神通無儘

【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儘虛空際。】

觀察虛空的相狀,而悟入圓通的當機菩薩是誰呢?是虛空藏菩薩。為什麼叫虛空藏呢?因為這位菩薩因地的時候,以廣大的虛空為所觀境,所以證入圓通的時候,他現出廣大的色身,所以安立為虛空藏。

他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他就回憶過去說:我過去跟釋迦如來在定光佛所。這個定光佛是誰呢?就是然燈佛,為釋迦牟尼佛授記的那一尊佛。他當時跟釋迦牟尼佛在定光佛的時候,就已經成就了無邊身。這個無邊身,蕅益大師說:指的是清淨法身──證得我空、法空,已經是安住現前一念心性,所以安住法身。那麼安住法身,有什麼好處呢?這以下講出它的妙用。你看:一個人開始放下的時候,他對生命產生主導性,他得自在了。

爾時手執四大寶珠,他證得清淨法身之後,他那一念明了的心,就能夠去執持四大;這個四大是地水火風,這四大寶珠,就是他的色身,四大地水火風,他能夠隨心自在,他要把色身變成一隻老虎就變成一隻老虎,他要把它變成一個菩薩就變成菩薩,他能夠在四大當中得大自在。蕅益大師說這是證得我空的真如。

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這個地方是證得法空的真如。他又能夠把外在的十方的微塵國土,把它化成無邊的虛空,把有相的佛土化成無相的虛空,當然他也可以從虛空變成十方的佛土。所以他能夠在──人我相、法我相,這兩個相狀當中得大自在。

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儘虛空際。他又在一念心當中,現出大圓鏡智,這裡指的是根本智;從根本智當中流出十種微妙光明,這個是後得智。根本智是空觀的智慧,後得智是假觀的智慧──它能夠照了十法界因緣果報的差彆,叫十種微妙光明。他這種根本、後得兩種智慧,流灌十方,窮儘十方的世界虛空,是沒有時空的障礙。

所以你看一個人,我們能夠放下眼前這些的小小的事相,我們得到這麼多好處!

依正無礙

【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行佛事,得大隨順。】

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前文講到他的神通,這裡講到他的自在:

第一、依報涉於正報:這個依報是什麼呢?廣大的諸佛教化的世界,諸幢王剎,它能夠來到他一念的清淨的心中,乃至於涉入我的色身,這時候我的色身形同廣大的虛空無邊,而且不互相妨礙。你看這麼大的無量無邊的世界,能夠來到我這麼小的身心世界,這叫無量而涉入為一──無量為一。

第二、正報涉入於依報:那麼我這個微小的色身,也能夠同時月映千江,百界作佛;到十方世界,來顯現這個應化身,來教化眾生,這一為無量──廣行佛事,得大隨順;這個隨順就是自在,隨心自在。這是講到依、正的一種自在無礙。

圓證無生

【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

結答圓通

【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他講出:為什麼他就有這麼多廣大神通力呢?為什麼我們就沒有呢?他就能夠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當然事出必有因嘛,他說:我這個廣大的神通力,因為我觀察四大──地水火風是無依,就是它是沒有自性的,自性空的。它隻就是我們妄想生滅的因緣把它變現出來──心生則種種法生;乃至於這個無相的虛空,它的體性也是沒差彆的。佛國本同,在虛空整個十方世界的佛國當中,它的相狀是差彆,但是虛空是沒有差彆的!於同發明,在這平等不二的虛空當中,他從相狀悟入了真實的心性,證得無生法忍。

所以:佛問圓通,我在因地以觀察虛空無邊。他先把一切法,這地水火風色法都是不真實的,把一切法會歸到虛空,再把虛空的相狀回歸到一念心性,而悟入了真如三昧,結果成就了妙力圓明。這個妙力指的是他的神通,種種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神通(前麵說過的);圓明指的是他智慧的觀照,他有從假入空的智慧──從假相悟入空性的這種觀照,所以斯為第一。

蕅益大師在這一段當中,一再強調說──其實虛空藏它所安住的不是虛空的相狀,他隻是假借虛空的相狀而悟入真如的理性,他是藉相觀心。你看四禪八定,有一個四空定,四空定是怎麼回事呢?他也是厭惡色身,他厭惡這種擾動的色身,他覺得這個色身粗苦障,你看這個肉身在這個地方,走路也不對、睡覺也不對,走來走去都不對,是粗重的、痛苦的、障礙的。他心中對這個色身就產生厭離之想,我不要這個色身,我再也不需要你了。欸,一切唯心造,他不斷想以後,他色身就消失了。那麼一個人一定要有色身啊,他以虛空為色身,四空定,空無邊處就是以虛空為色身。但諸位要知道,你以虛空為色身,你還是有所住,你以虛空為住;隻要你有所住,你就不得自在!當然相對我們以色身為住那好多了,至少他不會老、不會病,不會老病的問題。

從《楞嚴經》佛陀一再告訴我們──不要去住啊!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我們人生,你越想追求什麼,你越得不到;你願意放下,你得到的更多。你讀完這部經,你會得到這個深深的道理。

一個人的自在,是他麵對誘惑假相的時候,他每一次都選擇放下。

我以前看過一位西藏喇嘛講一個故事──

他說:我們真如本性,就像一個母親一樣。這修行人就像小孩子,小孩子第一次哭的時候,母親給他一個糖果吃,丟一個糖果給他,有些人就滿足啦;但是有些小孩子繼續哭,他不要!不要,沒辦法啦,就拿一個蛋糕給他吃;蛋糕他也不要,就給他一個大蛋糕;大蛋糕…這個小孩子繼續哭…那母親隻好把她的摩尼寶珠給他。

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啊!真如本性是我們生命的一個根源,我們活在妄想,你有所住就滿足了,那就這樣子過了。但是你不斷的放下的時候,你跟真如就越來越近、越來越近了,它無量的功德就跟你慢慢接軌了。所以我們要想:為什麼虛空藏菩薩能夠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因為他把假相全部放下,結果它擁有這麼多的自在!所以:

一個人——你要能夠在修行當中成就大功德,你肯定要先學會放下。

每一件事情誘惑你的時候,你告訴你自己:這個隻是你生命的一個過程的假相──路旁的小花,你要的是繼續往前走……你不斷的放下,你的功德才會越來越大,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清楚。

庚六、識大圓通

前麵的地水火風空都是一個色法,這裡開始觀察你明了的心──觀察心法。從一念心識當中的相狀從假入空,悟入了無相的真如理。

修習唯識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遊族姓。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

觀察這個識大圓通的當機的菩薩是彌勒菩薩。彌勒翻成中文叫做慈氏。為什麼叫慈氏呢?因為他在因地菩薩的時候,他的慈悲心是特彆殊勝,無人能比。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因地的時候,曾經遇到一尊佛叫大慈如來,大慈如來教他修慈悲觀,他覺得非常相應,所以他就發願,他成佛以後,要像大慈如來一樣,成就廣大平等的慈悲心來教化眾生,所以就安立作慈氏。

他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他也是回憶他過去整個修學的過程,他說:在過去,經過微塵劫的時間之前,曾經有一尊佛出世,叫日月燈明佛,那麼我就在那一尊佛當中,發心出家修學。我當時出家的時候,是什麼相貌呢?有兩個相貌:第一個心重世名,我對於世俗的名聞利養,特彆的看重、特彆好樂,心就住在名聞利養,這是他心中所住的第一個。第二個好遊族姓,我對於這個有權又有錢的這些信徒啊,我就經常喜歡跟他們交往。那麼這個日月燈明佛,麵對這樣的徒弟怎麼辦呢?他就教他一個方法,說: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

『唯心識定』的思想——觀察你外在的世界,是你內心的世界所變現出來的。

說:你不要觀察外在世界,你外在世界是你內心變現的,所以你隻要觀察你內心,你就知道你未來是怎麼樣。你調整你的內心,你就能夠掌握你的未來。所以這時候向內觀察生命的緣起,他就不再攀緣了!

唯識學的觀法,它有三個次第,我們簡單講一下:

第一個、他觀察唯識所現,就是我們過去所造的善惡業力,它會如實的…什麼叫如實?它也不會增加,可也不會減少,它不增不減的把你的業力表現出來。你今生會跟誰做朋友,會跟誰做夫妻,會跟誰做子女,這個就是唯識所現,過去的業力變現出來。

第二個、唯識所住,這個地方是個問題!你若是選擇住在這個事相,那你就被它所轉了,你今生就失去了主動權,那就被業力牽著走了,你今生就完了!第二個你安住真理,用道理來觀察,那你就不同了,那得自在了。

第三個、唯識所變,當我們心中唯識所現,而開始唯識所住的時候,生命就變化──你怎麼住,它就怎麼變化。

有一個小學老師,帶著他的班上同學,到郊外去遠足。他帶著同學到一個大石頭,看到這個前麵石頭上麵有一堆的雪,慢慢融化了,這個老師就做機會教育啦,他就問學生說:同學們!你們知道雪融化以後會變成什麼嗎?同學說:雪融化就變成水啊!大部分同學是這樣回答的。但其中有一個同學說:老師啊!不對,雪融化的時候,春天就要來臨了。結果這個同學變成一代的禪師,其它人是一個醫生啊、工程師…。

因為:你說雪融化了變成水,那你這個人是住在事相,你是用事相來思考事情的。一個人住在事相上,那你是向外攀緣,這是很危險啊。雪代表是冬天,那麼融化了,表示春天要到了,他是用道理在思考事情。一個人從事相來思考事情,你的生命障礙會比較多,你很難得自在。因為我們不可能前生全部造善業啊!那你的生命就是這樣子起起伏伏嘛!所以你這個時候唯識所現,關鍵是第二個唯識所住,你住在什麼情況──生命就產生變化。你說,好!生命當中你說它是逆境,那它對你就是壓力;你認為這個是考驗,它變成一種增上的動力。

阿賴耶識要把什麼事情丟出來,這一件事我做不了主,他要把什麼人丟出來跟我相遇,把什麼事情丟出來,這一部分我們不要去操心,因為你也管不了,阿賴耶識不聽你招呼的,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但它丟出來以後,你怎麼去麵對?你怎麼去想象?安立名言,這個就是你能夠做主的。你認為說,這個人是你的冤親債主,他就變成你的冤親債主;你說,他是你的善知識,他就扮演你的善知識,你可以試試看。

我們心中的住很重要——你住在一個道理的思惟,它這個相狀就變成一種增上的力量;你住在一個事相,它就變成一種障礙。

所以:你說這個生命到底是障礙?還是一個考驗?就看你怎麼去住、去想象。所以這唯心識觀就是說,生命有兩個部分:

第一個、阿賴耶識它如實的變現因緣果報;

第二個、你第六意識的想象,你安立什麼樣的名言,這個因緣又產生一定的變化,它可能是你的生命中的動力,也可能是你生命中的障礙,就看你怎麼想。

好,我們到這個地方,稍微休息一下。(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諸天永恒 小司機的美女總裁老婆 送外賣的我,開局被天災附身 俠客行無敵石破天亂殺三界六道 金牌尋寶人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敵國 朱顏執鼎 夏鼎商鼐 心神變 影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