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_楞嚴經修學法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楞嚴經修學法要 > 第22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

第22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1 / 2)

在《梵網經》裡,佛陀開示說: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這個偈頌是佛陀對於受菩薩戒──菩薩弟子的讚歎。說:你這個人發了菩提心、受了菩薩戒,那你受了菩薩戒,你還是跟昨天一樣嗎?有什麼差彆呢?不一樣了,你的生命產生變化了,就是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你在顛倒的心中,已經產生一個佛種,我們一般說菩薩種性,我們本來是一個凡夫種性,受了菩薩戒以後,從緣境發心當中,心、境的和合,這時候你的心態、這個種性產生變化,你的整個生命的方向產生了變化。所以這個入菩薩種性,印光大師講出一個很好的譬喻說:這個人是王子墜地,功超群臣。說:這個小孩子在國王的家族裡誕生了,他啥事也沒乾,對國家也沒有貢獻,但是你可不要忽略他──他是個王種啊!你是一個百官,你對國家再大的貢獻,你也不可能做國王,而這個王種他遲早是要繼承王位的。

我們受了菩薩戒以後──

不是說,你受了菩薩戒就沒事了,你要保護你的菩薩種性!因為菩薩種性它是因緣所生法,在因地的時候,我們是緣境而生的,既然是因緣所生法,它也會因為你的疏忽而失掉。比方說…前麵說的:偷取佛法、販賣如來。前麵講到顛倒說法,這一科大妄語戒就是膨脹自我,一個菩薩不斷的膨脹自我意識,時間久了,你的菩薩戒的戒體、你的菩薩種性也失掉了;取而代之是愛見魔的生起。

壬四、大妄語戒

什麼叫妄語呢?

就是心口不實,欺誑他人;內心所想的跟嘴巴所說的沒有相配合,目的是為了欺誑他人。這當中有小妄語跟大妄語。小妄語就是一般我們的六根──見言不見、不見言見,這種世俗的因緣,心口相違。那麼大妄語呢?就是講到果證的問題──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我們一般說的──宣說過人之法。這一條戒,主要是針對大妄語,我們說傷害菩薩種性,斷除一切的善根,是偏重大妄語來說的。

犯戒過失

雜染成魔: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妄語相貌: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

損德墮落:

【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複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首先我們看違犯大妄語的過失、對菩薩的傷害:

說:六道眾生一個凡位的菩薩,他已經離開了身心當中的殺盜淫三種過失,他的三種梵行已經圓滿成就,但是如果他有打大妄語的習氣,這種過失出現的話,他的大乘三摩地還是不能清淨。這個人不斷的膨脹自我、妄談自己修學的功德,甚至於論斷自己的果證,最後終將為自己愛見的煩惱魔所控製,而退失他的如來種性。

大妄語的過失──

第一、增長貪愛:你為什麼打大妄語呢?因為你貪求名聞利養、貪求彆人對你的恭敬供養,貪煩惱在活動。

第二、見煩惱:一個自我意識很重的人,才會高談自己的果證…邪見嘛!所有邪見的根本,就是我見;在一念的生滅的五陰身心當中,執著有一個恒常住、不變異的自我;有自我,就會我愛,就會把自己提高;我愛、我慢,就是把自己膨脹。大妄語就會成愛見魔,失如來種,這是對於自利的傷害。

大妄語的相貌──

什麼叫大妄語呢?未得謂得,未證言證,這個地方得偏重在菩提智慧,我們沒有成就無漏的智慧,宣稱自己成就無漏智慧,說你自己大開圓解。未證言證這個是約著涅盤的寂靜,證得涅盤等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為了貪求世間美好的名聲、得到彆人的恭敬。(前麵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是──見煩惱;這個貪求世間尊聖第一是──愛煩惱。)依止愛見煩惱,對前人來說:我已經證到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乃至於辟支佛,(辟支佛的智慧超過阿羅漢,因為辟支佛空性的智慧通達…阿羅漢就像是燒木成炭,辟支佛是燒木成灰,他對愛見煩惱的消滅,是更加的徹底!)乃至於大乘的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所以大妄語包括三賢位,三賢的加行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你隻要說你有禪定…(我們判定外凡跟內凡──資糧位跟加行位的重要指標就是禪定。)你隻要說你得初禪,就是大妄語了,這是過人之法了!凡夫哪有初禪呢?因為你一個菩薩,你有初禪,那就是加行位的菩薩,那可不是簡單,那是內凡加行位──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那你對真理的觀照,更加透徹了,因為有禪定的加持。

你隻要講──你是有上述的情況,在戒法裡麵,隻要你說你在修行的時候,看到很多、很多的眾生來向你頂禮、來向你請法、來向你皈依,這個就是大妄語了;為一般人所做不到的,這就是過人之法,隻要超越凡夫之法,就叫大妄語了,不一定要說禪定喔。

講大妄語的目的與後果──

第一個、求彼禮懺。你自我意識特彆重,喜歡彆人恭敬讚歎你。第二個、貪求供養。

這個人可以說是因小失大,為了貪求生命中,短短的供養跟彆人的恭敬,結果把他長遠的菩薩道,那種生死成佛大事,完全破壞了。是一顛迦,消滅佛種。他過去生花了很多時間,參加拜懺、參加聽經,點點滴滴,所累積的這些善根,因為一時的貪愛、一時的邪見,整個善根就隱沒了。就好像是一個人,用刀去斷這個多羅木,(多羅木就是印度的樹,長得很茂盛);比喻這個人資糧力──福德智慧資糧,他能夠遠離殺盜淫,這個人不簡單,福慧雙修,但是他打大妄語膨脹自我,就像一個人拿刀,把這多羅木的樹乾整個砍掉,它的枝葉華果也就沒有了。

佛記是人永殞善根,這樣對於他的善根,產生永久的傷害,今生也很難建立一個大乘的知見。一個人沒有知見,就很可怕了;一個人對生命沒有知見,他隻好跟著感覺走、跟著妄想走!一個人跟著妄想走,你的菩薩戒戒體當然失掉了,你還是佛種嗎?你還是一個生長在佛家的佛種嗎?當然不是了!你成為一個標準的三界凡夫了,隻是一個有福報的凡夫,如此而已。所以沉三界的苦海,不成三昧。

這段文,講到打大妄語的過失:第一個增長你的貪愛煩惱,第二個增長邪見,最後斷除你過去生,辛辛苦苦所栽培的善根,尤其是你發心去受菩薩戒的戒體也失掉了。

順逆示現

隨類度化: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秘言無泄: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

臨終陰付:

【唯除命終,陰有遺付,雲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諸佛教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複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我們看看佛菩薩的真實示現,前麵是完全自己捏造出來的,這以下說明菩薩是怎麼示現──說:佛陀在滅度以後,的確是教敕了很多菩薩跟阿羅漢示應身──隨類應身,他的確生長在末法時代,而示現種種的形相;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以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使令眾生度脫三界的苦海。

佛教的大乘經典──比方說《法華經》、《華嚴經》,佛陀講完經典的時候,他一定問與會的菩薩,哪一個人發願在末法時代來護持這個正法?就有很多菩薩出來,跪在佛前說:佛陀你滅度時,我變現各種的色身,隻要有人宣說這個法門,我就護持;隻要有人修這個法門,我也護持他!所以末法時代,的確是很多菩薩示現,這些人示現的目的就是──度諸輪轉,來幫助我們、開啟我們的善根,而解脫三界的生死。

他示現的相狀是什麼呢?有時候是現出家的沙門,有時是現在家的白衣居士,或者國王,或者政府官員,或者青少男、青少女,乃至於淫女、寡婦,或者作奸犯科、從事殺生…各式各樣的相貌,他們的目的,就是示現同事,跟眾生能夠同一類、同一個事業,依止這樣的同事,讓眾生得到歡喜跟信心;最後稱讚佛乘,來宣揚大乘佛法的真實義,使令眾生能夠聽聞以後,如理的思惟而悟入大乘的三摩地。

蕅益大師說:末法時代菩薩示現主要有兩種:

一、現出善知識的相貌:你看天台宗的祖師、唯識宗的祖師、華嚴宗的祖師,有很多都是菩薩示現。一旦他現出善知識的相貌,這個菩薩的作風就要很正常——正常的持戒、正常的修定、修慧、宣揚佛法。

二、現出非善知識的相貌:前麵講順向,這講逆向。比方說:濟顛和尚,事後證明他是菩薩示現,他示現喝酒吃肉。但隻要是逆向操作的菩薩,示現之後,他最後的果報,就不太好。因為菩薩示現是為什麼?教化眾生!我們不能夠讓眾生說:我喝酒吃肉,最後還是沒事,那這樣子的話,他來人世間是為什麼呢?他的目的就是稱讚佛乘。所以菩薩可以廣開方便門,但是他的目的隻有一個:開方便門,示真實相,讓大家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換句話說:這個菩薩來到人世間,他表演了一手,不管是現出好的相狀,不管是產生壞的相狀,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你看到他的相狀以後,讓你會產生滅惡生善的效果,甚至於能夠入理,明白道理,這樣他的示現就成功了。

所以說:稱讚佛乘,為什麼要現出這淫男淫女的相狀呢?你不是現善知識就好了嗎?不可以,因為你要讓眾生歡喜,恒順眾生。現代心理學家也證實了恒順眾生的重要。他說:比方說,你見到一個陌生人,你要跟他溝通,如果你想讓他很快的接受你的思想,你不要馬上過去,你在遠處看看他,他有什麼樣的小動作、他講話的語調是什麼,如果你能夠配合他的動作、他的語調,你把你的身心磁場,調得跟他相類似,他很快接受你的思想。事實上如此——同事攝!

你一個菩薩,你示現高高在上、很清淨莊嚴,下層的這些…作奸犯科的淫男淫女,他變成淫男淫女但他有善根;這個末法時代,善根強、煩惱重,所謂根利遮重的人多的是。

從大乘佛法的觀點──佛法不怕你煩惱重,也不怕你業障重,但是你沒有善根,就很糟糕了!因為沒辦法度化你,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你聽到佛法你不歡喜,你就沒救了!你這個人煩惱很重,業障也不少,但是你聽佛法起歡喜心,你這個人就有希望,好過外道。你看外道這個人持戒清淨,但是他沒有善根就沒有用。所以菩薩度化你,他不在乎你的煩惱,佛法有的是藥方,煩惱本來就是生滅法。佛法最怕的是你不吃藥,不是怕你煩惱重,你不吃藥就沒救了,沒救了!你一旦有善根,菩薩就有辦法來度化你,他就可以開方便門,不管你是過去造了善業、惡業,他都有辦法跟你同事,陪著你成長,然後把你的善根啟發起來,是這個意思。

在整個示現當中,可能是一個順向善知識的相貌,也可能是一個逆向的、一個染汙的相貌,都有一個共同點──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任何一個菩薩來到人世間,他絕對不會把他的本地風光現出來。說:我是某某菩薩示現,我是某某阿羅漢轉世,泄漏了佛陀秘密的指令;就是佛陀指定他們,末法時代要護持這些修法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不能夠輕言未學──對一個初學者,你隨便的妄談果證,這就有問題了,什麼問題呢?其實每一個眾生,會跟哪一個菩薩結緣,這個前生都注定好了。你看釋迦牟尼佛他的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跟他好幾生、好幾世了。

蕅益大師在《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得很清楚:說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呢?佛陀四十八願,他救我就好,為什麼我們要念佛?你要跟佛結緣啊!蕅益大師講得很明白啊,佛度生,生受化,其中淺易難深,總在於緣。佛菩薩要度你,你跟他沒緣,他沒辦法度你。每一個眾生跟善知識結的緣,是不同的。有些人是跟某一個西藏法王有緣,有些人跟懺公師父有緣,有些人跟海公有緣,這個是宿世的因緣,沒有什麼對錯。

那麼你說你是某某…你是文殊菩薩示現,你打亂了眾生的因緣,每一個人隻好來親近你了,不管有緣沒緣,但是你跟他沒緣,他很難接受你教化,他隻是來湊熱鬨而已。所以你今天把你自己的本地風光現出來,把眾生跟善知識的整個因緣,完全的亂掉了;他本來應該跟誰學佛法,他依止這個法來修學,他能夠增上的,結果整個因緣的相貌,大家都錯亂了。因為你是文殊菩薩示現,那大家隻好親近你了,這樣子不見得對眾生有好處——輕言未學!

這當中有一個例外──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這個是例外,一定要到臨命終的時候,而且這個人,有很重要的遺囑,要交代給後人。在交代遺囑的過程當中,為了取信於後世,他不得不把他的本地風光開顯出來。為了什麼?為了取信後世──開顯他最後的遺囑、最後的教誡,所以他隻好說他是某某菩薩的示現,隻有這個是例外的。

雲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雲何,就是佛陀的訶責,說:為什麼這個愚癡顛倒的眾生,在還沒有往生之前,就顯出本地風光,迷惑擾亂眾生的因緣,而成就大妄語的過失呢?

我們看中國佛教史,的確有很多菩薩的示現,比方說:豐乾禪師——阿彌陀佛示現;寒山、舍得——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示現。

諸位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隻要你的師父還在,你不要說你師父是什麼菩薩示現。因為人家問說:那你怎麼知道呢?你說:我師父是文殊菩薩示現。我隻要問你一句話,你怎麼知道呢?因為初地不知二地,那表示你的地位比你的師父還高囉?因為住在樓下的人,不知道樓上的事情,初地不知二地事,你怎麼知道呢,是不是?你看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他有一個很忠心的弟子說:我師父是大勢至菩薩示現。印光大師…你看文鈔他把他罵得非常嚴重:你這個邪見眾生,你再這樣講,我就不承認你是我的弟子!口氣很重啊!

我們一般會印證這是菩薩示現,隻有菩薩往生以後,蓋棺論定,你才可以說你師父是什麼、什麼示現,生前都不能講的,因為你泄漏佛果秘密的旨意啊。所以自己講自己是什麼什麼示現,是上品;你講彆人,你也有中下品的過失,因為你怎麼知道呢?而且你這樣講,問題是對佛陀的施設教法沒有好處,佛陀好不容易來到世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語言文字,大家依著文字很有規矩的修學──

你說:你的師父是某某示現,大家就不再重視佛法的修學了,開始擾亂眾生的心思了,對佛教的修學次第,整個打亂,擾亂佛法沒有好處!所以絕對不要談個人的果證,一定要記住!

我們講一個小故事──你看那《顯密圓通成佛心要》有一個作者叫做道敐大師,這個人是有修證的人,他是當時的國師,皇帝的國師,地位很高。那麼,有一天,有一個老太婆來求見這個道敐大師,她很傷心說:師父啊!我的兒子不小心犯了重罪,馬上要被殺頭了,我兒子現在已經至誠的懺悔,他也知道錯了,你可不可以救我兒子一命?我這寡婦就隻有這麼一個兒子。道敐大師可能跟他也有緣,就動了一念慈悲心,說:好,我儘量想辦法,但是我能力真的不夠,你要求觀世音菩薩,你回去以後,你好好的念觀世音菩薩,他應該可以救你。

這位老菩薩回去之後,每天至誠念觀世音菩薩。後來這個道敐大師,過了幾天以後,他就入定,入三昧中,他就以他的三昧力,在虛空當中,現出邪惡的凶相出來。皇上有很多的占卜師,一看到,唉呦!天上有凶相啊,恐怕有災難出現哦!皇上就很緊張,請教國師那該怎麼辦啊!他說:你不要緊張。他說:我看這個凶相,要大赦,大赦犯人就有救。哪些人要大赦呢?把那些初犯的,初次犯罪的,有慚愧心的人,把他放回去,你就可以躲過這個凶相。果然皇上就大赦了,大赦以後,他又入定把那個凶相給收回來。這個老太婆就很感激,兒子回來了,這是奇跡啊,就跟他師父頂禮。國師說:欸!這跟我沒有關係,這是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對不對?所以一個大善知識,他絕對不能夠泄漏他的本地風光,他一定把這種功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把他引導到三皈依去。這是一個基本的精神,不能夠泄佛密因,輕言未學,這是一個重要的思想。

佛陀對我們的教誡──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最後斷除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種清淨決定不可改變的明確教誨。

不斷無成

刻糞之喻: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雲何自稱得上人法?】

妄號之喻:

【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複法王,如何妄竊?】

噬臍之喻: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能斷必成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判決邪正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最新小说: 大G,咖啡機與哥布林 閃婚後,被豪門掌權人掐腰強寵了 1979戲夢人生 認了假爹爆紅後,親爹怎麼哭了? 從市委大秘到權力之巔 我在大明開超市 我和妹妹在末世開士多 全球帥哥稀缺,校花嫁我送房又送車 水滸後傳:九紋龍史進之龍騰天下 京夜低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