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_楞嚴經修學法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楞嚴經修學法要 > 第28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

第28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2 / 2)

想象──融通妄想力量最大;在五陰的妄想當中,最有主導性的就是想陰。

其實:色陰跟受陰主要是在承受果報,受報完,就算了;但是想陰通內通外、通因通果;它既是一個結果,更重要的,它也是一個因地──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你來生的結果,完全是你心中的想象創造出來的。

我們為什麼要聽經,諸位知道嗎?就是學習佛陀是怎麼想像的。

你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佛陀遇境逢緣,他為什麼會選擇布施的想象、持戒的想像、忍辱的想象?我們現在學佛,就是學佛的思考模式,把凡夫的想象轉成佛的想象,你就成功了,這個種性就成功了。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位法國百貨公司的店員,有一天,他在經濟蕭條的時候被裁員,沒有工作了…整天喝酒,所以他太太離開了,家庭破碎了…非常沮喪,他就想自殺;他就一方麵喝酒、一方麵開車,開到河邊,就往河裡走過去,走到一半他突然想到:欸…不對!我有個好朋友很關心我,我臨死之前應該跟他道彆一下,就拿起手機跟朋友道彆說:我想要自殺,向你最後道彆…他朋友說:哎呀,你不要急著死,我知道有一個人會算命,你好歹給他算命看看,可能有希望也不一定。他在朋友勸說之下:要死之前算個命吧,就跟他朋友去算命了。結果那個人算命──用水晶球一看哎呦…你前生是拿破侖啊!

算命先生說:你是拿破侖轉世的。他一聽哎呦…我是拿破侖…他本來對拿破侖也不了解…不要急著死吧,看看拿破侖是怎麼樣;去圖書館研究拿破侖整個生平…,拿破侖做什麼事,都是主動積極…他每天看拿破侖的傳記,他的心——不思議心、不思議變,他本來是非常消極、非常懈怠放逸的人;他慢慢就覺得我是拿破侖,我應該傳承我前生的想象才對!他變成主動積極,後來他就去找工作,不斷的找,終於找到工作了,他在整個店員當中不斷的努力,後來他變成法國百貨公司的巨子,經營了很多、很多的連鎖店。

事後商業周刊在訪問他的時候說:你真的是拿破侖轉世嗎?他說:我不知道,應該不是吧!但是他當時的想像,對我很有加持力。就這樣……

我們可能會有一個不是很圓滿的現在,但是你一定要好好培養你的想像,否則你的未來也完了。

我們今生可能是來酬償業力,我們是來還債的,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過了就算了,但是麵對環境的時候,你用什麼思考模式,這個非常重要。

一個菩薩道的道人,他要有兩種想象,你來生就非常的安樂圓滿:

第一、你要有來世的想像:你會覺得今生比較重要?還是來生比較重要?在你的思考模式…來生比較重要,那你這個人有功德。一個太重視今生的人,要遠離過失就很困難,你很難為了來生去做一些犧牲。你要經常有一個創造來生的想象──你要經常告訴你自己:你是為了來生而活的!你就成功了。

第二、你要有眾生的想像:當我們的利益跟無量眾生的利益,相衝突的時候,你會做什麼選擇?你會選擇利己?還是利人?(大眾答:利人。)對!前一段,是牽涉到功德跟過失,這個是牽涉到功德大小的問題。

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如果你今生的所作所為,你總是隻想到你自己,即便你好好的布施、即便你好好的持戒、你也很努力在修忍辱,我可以告訴你:你來生的功德肯定不大;就算有,也不大。為什麼呢?因為法性量等虛空──眾生發心小,你的想象力就這樣子,你來生會有什麼樣廣大功德呢?

宗喀巴大師說:我們凡夫,我們過去什麼善法都做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什麼都做過,為什麼我們現在還是這副德性呢?佛陀也做很多善法,為什麼他成佛了呢?因為他的心態跟我們心態不同:

佛陀在布施的時候,是為無量眾生來布施;他持戒的時候,是為利益無量眾生而持戒。佛的心量開闊,心量大,所以他的功德大!

我們凡夫的心量狹小,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來生的想象跟眾生的想象,你來生才會有大功德出現。其實來生的果報──就在你的心中,看你要不要栽培而已;今生已經來不及了,你今生要改變很難,因為它是異熟果,業力成熟了;今生是前生決定的,你的重點是在來生,關鍵就是──你要改變你的思考模式。

己四、明行陰相

行就是一種遷流生滅之相。

體遷不覺

【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發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

雙詰是非

【阿難!此若非汝,雲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

結示立名

【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

前麵的想陰──就是取像分彆;行陰──就是念念的遷流生滅相。

化理不住──所謂的行陰就是身心世界當中,那種生滅變化的根本,它的相貌是念念遷流變化的;比方說指甲每天在長,頭發也不斷的在生長,乃至於我們壯年之後,氣血慢慢的消滅,麵貌不斷的在老化…而這每一天的變化、每一秒中的變化,我們自己覺察不出來,這就是行陰。

佛陀就稱呼阿難說:此若非汝,雲何體遷?這個變化相到底是不是我們色身的一部分呢?如果它不是,那它為什麼會影響我們色身、會不斷的變化呢?如果它就是我們的色身,那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出來呢?所以說:諸行念念的遷流變化,它是一種妄想!什麼叫妄想?一種什麼妄想?一種幽隱的妄想──很微細、很難覺察的妄想。

我們前文──色、受、想這三個是容易理解的,行陰跟識陰對我們凡夫來說,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已。什麼叫行陰呢?它形容一件事情──我們的生命是動態的。你說:我現在很快樂,其實你講的快樂相是指前一剎那。我們是活在一個動態的生命,動態的生命無法保持原狀——說:我今天跟昨天一樣…沒有這回事!你要嘛比昨天進步,你要嘛比昨天退步,生命沒有保持原狀,因為生命是動態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生命受了行陰──遷流的影響。

己五、明識陰相

前麵的色、受、想、行是一個生滅相,識陰相對於前麵,它是一個寂靜相,是前麵四陰的一個依止處,我們叫大倉庫。

識陰非真

【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

隨境生滅

【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曆年歲,憶忘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

引喻申明

【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妄習?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

結示立名

【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

第五識陰──指的是第八識──是我們精純明了、湛然不動搖的第八識。第八識相對前麵的色、受、想、行,它是寂靜相。如果我們把這個寂靜相,當作是一種常住不變的真如,那就有問題,它不是真如。為什麼它不是真如呢?佛陀說:它是生滅的、受熏的;因為第八識它表現在我們的身心世界,離不開見聞嗅嘗覺知六根的作用;假設這六根是精純、真實的,它就不應該容納虛妄的習氣才對,真不能容妄;事實上,六根的作用是生滅的──有增有減。怎麼說呢?

佛陀講出一個譬喻──假設第八識是不生滅的,那麼它表現在六根,為什麼我們過去,曾經在某一年,看到一個很奇怪、很特殊的東西,經過幾年以後,我們忘了一乾二淨,連那個忘記的念頭也沒有了,可以說忘得徹徹底底、乾乾淨淨。但是後來,覆睹前物,又再一次看到這奇特的物品,心中的記憶又再一次的現前,一點都不忘失。可見這個精了湛然不動的第八識,它是念念受熏,它的確是有增、有減,有時候記憶力增加,有時候記憶力衰退,它所產生的這種熏習種子的功能,可以說無量無邊,又如何來計算?

所以第八識──你說它是生滅也不對,說它是不生滅也不對,它是生滅跟不生滅的和合,它的體是真如,但是它所表現的作用卻是受熏的,受熏就是變化的。佛陀結勸說:阿難當知,此湛非真──第八識這個湛然的相狀,它的作用不是真實的,就好像一個急速的水流,你遠遠望去好像是寂靜,它隻是流得很快、流得很微細…我們看不到而已,並不是說沒有流動。所以假設它不是一個妄想的根源,它又怎麼能夠受熏呢?除非你能達到六根互用,這時候你的妄想才能夠消滅,否則第八識的生滅相都是存在的。

則汝現前這六根的作用──中串習幾。

中串習幾什麼意思呢?第八識的作用,就是把過去的習氣跟現在的習氣,把它互相的貫穿──過去貫穿到現在,現在也會影響到過去。這個湛然明了的熏習,它是罔象虛無的假象,它是什麼假象?是一種顛倒的、我法二執相應的、微細不可了知的一種精純之想,所以第八識也是妄想。

第八識的主要功能有兩個:

一、它在因地上叫持種──它可以把你過去所打的妄想、所造的業力,全部保留下來,叫持種。

二、它在果報上異熟──它把你最強的業力變現成果報,它是執持種子、變現果報。

我們現在受菩薩戒,有些人他緣境發心——緣十法界發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增上心。有些人一發心,就發起來了,有些人很困難,你要讓他發菩提心很困難,就是他過去生沒有這種栽培;就像聽經,有些人一聽就懂,有些人聽了以後,好像似懂非懂,栽培不夠。

要知道:現在的我是由過去影響的;所以我們看一個學佛的人,他有一個特點──他經常很矛盾;現在的我要這樣做,過去習氣的我不同意,經常會發生這樣;我想要這樣做,另外又有一個聲音出來反對,這是真妄交攻!你沒有學佛,當然現在的你跟過去的你是統一的,那你就沒辦法改變!一旦是修行人,他現在的我跟過去我肯定會互相衝突的。

在《經律異相》講到一個件事:

有一個人,他白天的時候出去,看到一個天人長得很莊嚴又有光明;這天人看到一具屍體,他對屍體散花,然後繞著屍體讚歎、禮拜。這個人就問他說:欸!你應該是一個天人,這麼莊嚴!你為什麼對這具腐爛的屍體這麼好呢?他說:你不知道,我現在有這樣的果報,都是它造成的,它是我的前身,它過去生積集很多的善業,把我創造出來。這個人,走著走著…到了晚上的時候,看到一個小鬼,拿一個皮鞭在鞭打一個屍體。他說:欸!鬼啊,你為什麼要鞭打這具屍體呢?他說:哎呀,你不知道,我被他害慘了,我現在很痛苦都是它害我的。這是他的前身。

阿賴耶識──它可以讓生命變成一種相續。為什麼生命會相續呢?因為有阿賴耶識。

為什麼你死掉之後,馬上會出現生命?阿賴耶識把你的業力保存了。你看所有的前七識都沒有保存業力的功能,它造完就走了;第六意識造完業,就走了,是第八識把它保存下來,使令這個生命相續下去。

我們修行人,大概就是兩個選擇──第六意識,跟第八識。第六意識就是──現在智慧的你,第八識是──過去的你;你要用第六意識的智慧來調伏第八識,所以我們一個人經常要修止觀。

怎樣修止觀?跟過去的你溝通!

深層溝通──你告訴你自己:不要在三界流轉下去了,三界有很多快樂,這個快樂都是有過失的,有煩惱故、有諸罪業故、有老病死故、非實安樂住,這個快樂果報是夾雜著痛苦的危機,夾雜了三惡道的危機。你必須用智慧來跟過去的你,做一個深層溝通,產生一個生命的共識。

第六意識的工作,就是跟第八識溝通,這叫轉識成智!

戊三、結成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

這是作總結──前麵五陰的果報,是由五種不同的妄想創造出來的。總而言之,你現在的色、受、想、行、識,都是妄想創造出來的。這裡主要是講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本來是畢竟空的。

《楞嚴經》講了很多思想,其實就是一個主題:

稱性起修──你要站在一個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斷煩惱;你要站在一個本來沒有生死的角度,來了生死。

這兩句話諸位聽得懂嗎?你這兩句話懂了,你學習《楞嚴經》基本上及格了;如果你這兩句話還聽不懂,那這一堂課對你來說,隻是結緣──結來世的因緣,也很好。我再重複一次:

修行人不能站在妄想的角度,來思考事情;你要站在真如的角度,來思考事情,你的修行才會突破得快。

你的思考模式,會影響你進步的快慢哦!為什麼古人說日劫相倍?人家修一日,超過我們修一劫,因為他的智慧深。你不能老是活在過去的顛倒想,說:煩惱是真實的,我佛號也是真實的…我跟你拚了。那就糟了,那你要修到什麼時候呢?你要想想看,妄想是無量劫打來的妄想,你現在少少的佛號,你想跟它拚了,你這不是不知量力嗎?

但是你有般若的智慧就不同了,你告訴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站在一個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斷煩惱;站在一個本來沒有生死的角度,來了生死;從現在開始,你要從真如的角度來思考事情,從勝義諦的角度來思考事情,你進步就很快了。

從本來無一物建立你的菩薩道,從本來無一物提起你的佛號,這就是本經首楞嚴王三昧的思想;先找到你的家,然後從你的家裡重新出發!

前麵就是在講這個觀念──色、受、想、行、識,五陰是本來沒有的,是後來的妄想捏造出來的;既然它是妄想捏造出來的,它自然可以還滅,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最後一堂課會把這個《楞嚴經》的法要圓滿,今天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回向。(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奧特:我終將成為正義的夥伴 拳之下 我真是被迫加入樂隊的! 逆行諸天萬界 穿成極品惡婦,靠美食養崽逆風翻盤 從影評人到文娛大佬 獻祭辣條出紅光,拜金前任悔哭了 一人:師兄張之維,通滿級金光咒 全球異能:隻有我在修仙 奇俠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