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契訶夫筆下戰戰兢兢的彆裡科夫穿越百年時空,褪去沙俄時代僵硬的黑呢大衣,披上互聯網時代量身定製的信息繭衣,張潮用《裝在套子裡的人》完成了對經典文本最有力的重塑。】
【主人公羅智——一位算法工程師——既是信息牢籠的囚徒,又是編織牢籠的獄卒。他的生存困境在雙重身份間反複撕扯:白天編寫“全知之眼”算法,精準捕捉用戶行為;夜晚卻試圖用隨機瀏覽打破自我畫像。
這種分裂性恰似現代人的精神寫照:我們一邊警惕著互聯網平台窺探我們隱私,一邊享受其提供的各種便利。張潮用近乎冷酷的筆觸,將這種矛盾具象化為一場“自我馴化的荒誕劇”。】
【如果說契訶夫的彆裡科夫是被沙皇製度碾碎的悲劇標本,那麼張潮筆下的羅智則是被技術文明馴化的完美樣本。
這個“新時代「套中人」”的恐怖之處,不在於是否被迫接受了某種意識灌輸,而在於他甘願將靈魂切割成可量化的模塊:從擇偶標準到職業規劃,從審美偏好到情感表達,皆由算法投喂的“最優解”拚接而成。】
【中最具震撼力的場景,是羅智發現女友周瑩瑩的戀愛選擇竟被自己設計的算法操控。當愛情——這個曾被文學奉為自由意誌最後堡壘的領域——也被互聯網公司編碼為精準的匹配遊戲,張潮徹底撕碎了人文主義的浪漫麵紗。
我們不禁發問:當程序能比戀人更懂你的心跳,當推送內容比密友更知你的渴望,人類引以為傲的情感獨特性還剩下多少真實?】
【這部與其說是末日預言,不如說是啟蒙宣言。它迫使每個讀者審視自己電腦、手機上的信息。在2008年這個全球化的轉折時刻,張潮用文學的方式提醒我們:
真正的自由,或許始於對“便利”的適度警惕,對“精準”的必要疏離,以及對“自我”的不斷追問。】
“這篇批評寫得不錯,你看看!”張建國把一份《新燕京報》推到了兒子麵前。
10月份的燕京正是一年裡最好的時候,把所謂“秋高氣爽”體現得淋漓儘致。如果還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張潮以為“清絕”二字最為適合。
住在四合院裡,晨起推窗,瓦藍的天穹闊得教人發怔,澄明沒有一絲雜色。
偶爾會有鴿哨聲自上空掠過,悠長的尾音在琉璃瓦間回蕩,和著風聲驚起滿地黃葉。
這風也剛在昆明湖麵蘸過水,帶著未散的荷香,涼絲絲地沁入單衫,倒勾出幾分熨帖的暖意來。
張潮一家人就坐在院子裡享受難得的團聚時光。
張潮拿起報紙瞥了兩眼,隨即又放了下來,說了一句:“膚淺,隔靴搔癢了!”
張建國聞言一愣,旋即問道:“膚淺?這還不夠深刻嗎?
你的這篇,不是要提醒我們注意電腦技術濫用嗎?——那些新詞我說的彆扭,你聽得懂就行。”
張潮搖搖頭,但沒有直接回答老爹的問題,而是道:“如果隻從文學、社會角度去解析當然還算深刻。
但是我寫這一係列,本來就不是單純從文學角度對社會問題進行探討……
喲,時間差不多了,咱們快點出發吧!”
張建國一看手表,已經9點半了,連忙起身,拍了拍衣服道:“走!”
這時候張潮母親也從屋裡走了出來,拎著一個小包,打扮得頗為精致,還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這麼穿沒什麼問題吧?”
張潮笑道:“其實按平時穿的就行!沒必要特意打扮,那邊也有化妝師,會給你做造型。”
母親嚇了一跳:“還要化妝?我多少年都沒有化了……能不能和他們說一聲,就不化?”
張潮道:“沒事,他們專業,不是咱們縣裡搞婚慶那幫人的水平,主要是幫你提亮一下皮膚,還有調整一下膚色。”
母親這才安定下來,不過內心仍然有一絲緊張。
畢竟這是她第一次正式上電視,還是CCTV。
張建國就不一樣了,大大咧咧地道:“不要怕,一切有我!不就上個電視嗎?我有經驗!”
結果被老婆白了一眼:“經驗?你是說在縣台念新年賀詞那三分鐘?還有,是誰昨晚翻來覆去到天亮都沒睡?”
張建國老臉一紅,又不敢反駁,隻好連忙催促道:“趕緊走吧,一會兒該遲到了,燕京多堵啊……”
張潮微笑看著父母——老兩口這麼拌嘴半輩子了,永遠是父親吃虧;但張潮知道,家裡真遇上什麼“大事”了,母親都是讓父親來拿主意。
三人收拾妥當,拐到車庫,由張潮開上車一溜煙就直奔位於玉淵潭CCTV總部大樓,“中央彩色電視中心”——這時候“大褲衩”還在建,要等幾年才能投入使用。
到了以後張潮把父母送到了演播廳後台,也見到了節目的主持人和導演——小崔。
節目自然是他的《小崔說事》,今天這一期的主題是「名人父母不好當」。
看到張潮帶著父母來了,寒暄過後,小崔頗為遺憾地對張潮道:“你不上節目有點可惜。”
張潮笑著擺擺手道:“我上了,這節目的味道就變了。”
其實這一期節目最早找的是張潮,節目主題是「名人不好當」。但是張潮卻堅決拒絕了,他頗為享受最近不用在公眾麵前露臉的生活。
但是經不住節目組又找了CCTV10相熟的編導來說情,剛好他的父母又來燕京渡國慶,張潮眼珠一轉,就問自己老爹道:“聽說您最近新書快寫完了?”
張建國:“嗯?”
張潮:“有沒有興趣給新書做個預熱?”
張建國心動了……要知道上一本《我教兒子寫作文》已經賣了超過100萬冊,讓自己在家裡好好揚眉吐氣了一下。
嘗到了甜頭以後,張建國同誌一發不可收,又在鼓搗自己的新書,還特彆神神秘秘,寫的什麼連張潮都不告訴
……
就這麼一來二去,《小崔說事》的「名人不好當」,就變成了「名人父母不好當」了。而且為了湊張潮父母的行程,節目組還特地打破慣例,在國慶假期加班錄製。
小崔知道張潮是沒有辦法勉強的人,之前讓他做“主角”都沒有答應,所以現場也隻是提一嘴而已,一方麵算再試一次,另一方麵也算對張潮一種不露痕跡的恭維。
這時候的小崔大體還算正常,沒有那麼多神神叨叨的毛病,溝通起來也算輕鬆愉快,很快就在後台與張潮父母把流程和主題又捋了一遍,還鼓勵兩人不要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