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有一條根在,但是對於那些習慣剝削百姓的地主鄉紳來說,也是難以容忍的。
最重要的是青苗法是新法,等於在釋放變法的信號。
不管有沒有影響到利益,大多數官員都會跳出來反對。
不然這次弄個青苗法,下次就不知道弄出來個什麼法了。
“臣這段時間也在不停的完善,已經考慮清楚了!”王安石堅定道。
趙興沉默了一會,說道:“官府還有錢麼?”
地方官府收到的稅收,大部分都要交給朝廷,剩下的並不多。
興修水利明明是很容易得民心出政績,查看曆史上那些名臣在地方上任職的記錄就會發現,幾乎都乾過類似的事。
但是他們前任為什麼不做?
能當官的沒有幾個是蠢的,貪歸貪,但是以小代價能夠做出一番政績來,還能得到名聲,即便是貪官也樂意做。
之所以不做,是因為沒錢。
人可以征兆徭役,但是徭役吃喝,器具這些可都是要花錢的。
那些能臣把地方經營的好,可以湊夠錢財來興修水利,那些庸官沒能力,貪官覺得麻煩。
這才是沒人去做的原因。
趙興這次興修水利,也沒花朝廷的錢。
之前清量田畝,一些不配合的,也被查抄了幾家,用來殺雞儆猴。
不得不說抄家是來錢確實快,十幾個縣,被用來殺雞儆猴的也才八家,卻查抄了大量的錢財糧食。
趙興截流了一部分錢糧,因為他是太子,也沒人說什麼。
不過這些錢糧一部分拿來打造了一些農具,借給百姓,剩下的又用來興修水利,趙興也不清楚還剩下多少。
青苗法要想實行,從朝廷那要錢不現實。
沒看到大相公都把主意打到他頭上了麼。
朝廷本就缺錢,青苗法又是新法,這麼好的理由那些想要阻止的人肯定不會放棄。
“官府還有些剩餘,而且距離秋收可不遠了,這次租出去上百萬畝田地,等到秋收,百姓還需要交一份租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可以用這些租子借給百姓。而且今年應該是個豐收年,需要借錢的百姓不多,足以應付了。”王安石說道。
“那就推行吧。”趙興沉默了一會有了決斷:“先引而不發,也不用上奏,到時候直接推行。”
若是上奏或者早早透露消息,就會給想要阻止的人準備的時間。
“可是如此一來,殿下的壓力必然會很大。”王安石擔憂道。
趙興隻是太子,並不是皇帝。
即便是官家,想要做什麼也要和群臣商議。
“無妨!”趙興擺了擺手道:“這些孤能夠應付,你隻要把青苗法做好就行了。記住,推行過程中,一定要審核清楚,不能出現大的紕漏。不過也不能因為這個導致審核太久,這樣百姓見如此麻煩,通過率也不高,怕是不會借。”
推行青苗法也是一個試探,趙興可不會覺得自己清量田畝遇到的阻力不大,就覺得變法十分容易。
不過青苗法還是有很多的弊端的。
首先一點就是審核,古代也沒大數據什麼的,隻能靠人來審核。
這就容易出現想借的借不到,不需要的卻能借到。
如此一來,則會讓百姓對青苗法失去信心。
但是也不能不審核,不然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也麻煩。
曆史上王安石變法時,推行青苗法就遇到了類似的問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