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承敘則呆呆地問道:“什麼哪邊?”
廖道南則把他拉到一邊,低聲說道:“朝廷越來越富足,對我們縉紳大戶沒有好處!”
“貴府也是世代為官,難道就真的想將來越來越多的草芥賤民可以靠朝廷對外拓取的機會,從而以一代人的努力,抵得上我們幾代人的努力嗎?”
接著。
廖道南又反問起童承敘來。
年輕一些的童承敘,還比較單純,也就聽後一臉訝然。
“什麼草芥賤民?”
“不都是陛下赤子嗎?”
“再說,如果一代人的努力能達到幾代人努力的成就,難道不是好事嗎?”
“這就好比,本來一個貧戶,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衣帛食肉,現在因為朝廷對外拓取有方,這貧戶可以通過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衣帛食肉。”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若能讓貧戶可以更容易富足,想來也更利於使天下世風淳正吧?”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童承敘這麼說後,廖道南也無法再反駁,則嗬嗬冷笑:
“你遲早會明白我為何這麼說!”
說畢。
廖道南就背著手離開了翰林院。
……
“是故明君製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文華殿。
朱厚熜正在認真聽翰林侍講童承敘對自己在經筵上對自己講述聖人之道。
雖然,廖道南的說法讓童承敘很不理解,但在經筵上,他還是提倡天子從聖人之教,應該以富民為己任,而達到被天下百姓推崇敬仰的目的。
朱厚熜不排斥照著這些儒家思想來做。
所以,他即便現在已威權極大,也還是沒有荒廢經筵,依舊會按期讓儒臣對他講解經筵之道。
這是十五歲的嘉靖登基時,王鏊等儒臣對他的要求,喜歡他勤親政之餘,不忘勤講學。
為此,王鏊還特地寫了《親政》和《講學》兩篇奏疏,在朱厚熜初登大位時呈給了他。
而朱厚熜也沒讓王鏊等失望,基本上無論寒暑都不廢經筵。
反正他清楚,官僚們中的精致利己主義者,更推崇的其實是儒表法裡,不是真的要皇帝推行儒道。
因而,這些人越是在明麵上給朱厚熜強調儒道,朱厚熜就越是有理由舉著儒家的大旗進行改革,要真的去建立儒家暢想的大同社會,要真的去做堯舜之君,要真的去富民。
“陛下,按孟子言,要能使百姓贍養父母,能娶妻生子,能在豐年不饑不寒,能在災年不成餓殍,就可為明君。”
“聖人這是希望君主能愛護百姓。”
童承敘回道。
朱厚熜聽後點頭:“善!”
接著,朱厚熜就問著首輔楊一清:“如今天下可還有饑民?”
首輔楊一清這時回答說:“回陛下,還有!光京師就還有數萬饑民沒有被安置!”
朱厚熜聽後喟然歎息:“看來,朕還沒資格自詡為明君啊,還隻能算是庸主!因為不但京師有饑民,連最近派欽差去調查宗室情況後,朕才知道,原來天下還有許多宗室,竟到而立不惑之年時都還是為鰥寡之人!可見朕失德呀!”
“陛下恕罪!”
“臣沒有此意,臣認為陛下已堪為堯舜一樣的明君聖主!”
“京師如今雖有饑民,但到底沒有再餓死人,至於宗室之不幸,非陛下之過,乃貪臣墨吏之過也!”
童承敘這裡慌忙匍匐在地,叩首以答。
他不明白天子為何這麼謙虛,明明相比大明以前,如今天下已經流民大減,國庫也不再虧空,還歲入大增,百姓也被永免了許多稅種,如匠銀還有竹木抽分。
這要是換成彆的天子,早就誌得意滿,隻安心過享受豐亨豫大的帝王生活,坐等百年之後得個很好的廟號了,可偏偏當今天子還一個勁地說自己不夠格!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