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詢問了好幾位軍方上將,獲得的意見都是支持這場戰爭之後,亞曆山大三世總算是有了決定。
1889年2月16日,在奧匈帝國宣布對塞爾維亞宣戰的第2天,俄國政府也宣布對奧匈帝國宣戰。
俄國政府給出的理由是,俄國作為斯拉夫人的保護者,有責任有義務去保護所有斯拉夫同胞的安全。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盲目宣戰是無道義的,斯拉夫人應該聯合起來抵抗奧匈帝國的侵略行為。
在對奧匈帝國發動戰爭的當天,亞曆山大三世就下令讓前線軍隊對奧匈帝國的邊境發動進攻。
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乾擾奧匈帝國的戰略準備,讓他們不得不撤回一部分兵力守護自己的邊境線。
雖然奧匈帝國20多萬的常備軍隊數量也不少,但相較於俄國這個巨無霸來說,這點人數就明顯不夠看了。
更何況,此時已經有10多萬的奧地利軍隊聚集在和塞爾維亞的邊境線上,這也代表著俄奧邊境的奧地利軍隊實際上隻有不到20萬人。
俄國在邊境線上駐紮的軍隊數量是奧匈帝國軍隊的兩倍以上,一旦俄國開始進攻奧匈帝國的邊境,奧匈帝國勢必會陷入劣勢。
這也是老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一直想要靠攏德國並且與其建立盟約的原因。在普奧戰爭之後,奧地利的主要敵人已經從普魯士變成了俄國。
雖然俄國的陸軍戰鬥力比不上奧匈帝國的軍隊戰鬥力,但從預備役人數以及軍隊總人數方麵來看,哪怕奧匈帝國能夠打出1:2的戰損比,戰場上獲得優勢的也仍然是俄國。
奧匈帝國方麵,當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收到俄國向自己宣戰的消息的時候,老皇帝的臉上雖然波瀾不驚,但緊握的雙手還是出賣了他。
奧匈帝國和俄國的矛盾也已經延續了很長時間,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對於俄國這個敵人還是相當了解的。
一旦俄國宣布加入這場戰爭當中,奧匈帝國就已經不再是戰爭的主角。接下來就必須要仰仗自己的盟友,隻有德國願意加入到戰爭並且幫助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才有打贏這場戰爭的可能。
“向柏林發報,請求德國政府履行盟約,幫助我們抵抗俄國軍隊。”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沉默良久,隨後向外交大臣下達了自己的命令。
緊接著,老皇帝又看向了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兩位首相,隨後不容置疑的說道:“這場戰爭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我不希望在戰爭中看到任何內鬥的現象。
各位,打贏這場戰爭,消滅塞爾維亞人才是重中之重。贏得這場戰爭,波黑和塞爾維亞的大片土地可以任由你們瓜分。
但要是輸了這場戰爭的話,不隻是克羅地亞,就連匈牙利的部分地區我們都有可能失去。
現在我們擁有同一目標,也擁有同樣的敵人。隻有精誠合作才能打贏這場戰爭,才能確保我們不會是最終的戰敗方。
上帝會保佑我們,能成為勝利者的隻有哈布斯堡!”
和亞曆山大三世一樣,德國方麵也麵臨是否加入這場戰爭的抉擇。
如果是在威廉一世的時代,實際上德國政府內部根本不會有類似的爭吵。俾斯麥在威廉一世時代是當之無愧的掌權者,他的外交政策也得到了威廉一世的大力支持。
可惜的是,此時的德國皇帝終究是威廉二世。
俾斯麥固然德高望重,但他隻是德意誌帝國的首相。德皇威廉二世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當皇權和相權產生高度衝突的那一刻,在無法改變皇帝人選的前提下,能夠改變的也隻有首相的人選了。
1889年2月17日,德皇威廉二世親自向政府下令,要求政府做好戰爭準備。
幾個小時過後,德國外交大臣召見了俄國駐柏林大使,隨後向俄國政府表示道:“我們固然不願撕毀保險條約,但當貴國軍隊踏足我國盟友的土地之時,我們將被迫舉起武器捍衛和平。”
俄國方麵對於德國的參戰明顯早有預料。俄國大使並未表現出詫異的神色,在德國外交大臣表達出相對強硬的姿態之後,俄國外交大使隻是平淡的點了點頭,隨後說道:“沙皇陛下同樣也不願與貴國發生戰爭,但未來隻能交由上帝決定。
斯拉夫人的主權不容侵略,我們願意為了塞爾維亞麵對任何強敵的進攻。”
一場會見不歡而散,德國與俄國會談破裂的消息也很快成為了歐洲各國的頭版頭條。
此時的歐洲各國政府和民眾都有一個從來都沒想過的念頭,那就是歐洲或許會爆發一場從來沒有經曆過的超級大戰。
目前已經有奧匈帝國和俄國兩個列強加入其中了,第三個列強還會遠嗎?
事實上,奧匈帝國為了應對俄國這個強敵的壓力,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除了聯係自己最強大的盟友德國之外,還聯係了自己的秘密盟友意大利以及自己的姻親盟友西班牙。
對於卡洛來說,此時他也麵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西班牙可以加入這場戰爭當中,成為一場有可能的超級大戰的經曆者。西班牙同樣也可以置身事外,以旁觀者的角度聚精會神的看完整場大戰的過程。
對於卡洛來說,選擇其實早已經做好了。
西班牙不介意加入一場超級大戰,但也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塞爾維亞和俄國人死磕。
說白了,西班牙在巴爾乾半島沒有任何利益,也不值得為了奧匈帝國與俄國爆發一場大戰。
這場戰爭打贏了,西班牙也不會獲得太多的好處。但要是打輸了的話,西班牙好不容易才經營起來的黃金盛世不僅會煙消雲散,還可能麵臨大筆的賠款以及工業的萎縮。
這也注定了卡洛的態度,哪怕和奧匈帝國是姻親關係,西班牙也不會親自下場。
當然,物資方麵的支持卡洛也不會吝嗇。如果奧匈帝國願意的話,西班牙當然可以成為奧匈帝國的軍火供應商。
這場大戰最終誰獲得勝利對於西班牙來說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場大戰的參與方到底有哪些國家。
對於西班牙來說,如果英國和法國都能乾涉到這場戰爭當中,那絕對是再好不過的消息。
隻有所有歐洲列強全部下場之後,西班牙才會考慮也親自下場。畢竟還有一個孤立於歐洲大陸之外的大英帝國在關注著這場戰爭的局勢,在英國人沒有表達自己的明確態度之前,卡洛可不會傻乎乎的為英國人衝鋒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