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本就沒多少市場,早就被我們牢牢把控住了。想要外地糧商來擠兌我們,真是癡人說夢。”????黃文華偏頭看向一旁清客問道:“近來可有外地糧商來滄州?”
清客搖頭回道:“未有聽聞。”
黃文華微微頷首,“你們也各自與相熟的外省糧商打聲招呼,大家都是要吃飯的,彆來攪局。”
眾家主連連點頭,“好,就聽黃家主的安排。我們先回去準備現銀,給嶽淩交過去。”
“沒事,用不了多久,這銀子又會回到大家手上。”
黃文華才給眾人吃了顆定心丸,便聽得有家丁速速登堂來報,“老爺,城外有一夥糧商每斤糧食隻賣一百文啊,如今城外正在瘋搶呢!”
黃文華麵色一驚,拍案而起,問道:“有多少?”
家丁忙道:“有一船,應有五千斤上下。他們本不是來滄州的,似是船壞在半路了,隻得將糧食賣在城外了。”
才抬腳要走的各位家主,此刻皆是又站在了堂上,有人出著主意道:“嶽淩不是才說了,不許低價賣糧,還不去人與府衙告知一聲?”
那家丁簡直欲哭無淚,“我們去尋過了,可府衙說,人家在城外賣糧,和他們沒關係,他們說隻管城內的事。”
“這算什麼事?”家主們儘皆著惱起來。
黃文華又安撫著眾人道:“這不算什麼大事,不過一星半點的散戶罷了。五千斤,小數目,我黃家先吃下了。往後有這種零零散散的小戶,我們就收購了就好,彆擾亂了我們的大局。”
“各位,就先回去吧,若是耽擱了送銀,才是給嶽淩落了把柄。”
……
揚州府,巡鹽禦史衙門,
又一次公乾歸來,林如海未在前堂停留,直入了後宅中。
要說除了公務林如海最憂慮的事,還是當屬遠在京城的女兒。
可在他此行途中,聽聞京城裡傳來消息,嶽淩竟被外放了,外放滄州賑災,做起了監察禦史的差遣來了。
在查繳私鹽的時候,林如海也接不到家書,一直擔心林黛玉如今的處境。
“嶽淩出了京城,按理說應該將玉兒送去了榮國府吧?如今陛下已經登基了,倒是不必再讓嶽淩照看著了。嶽淩應當也到了娶親的年紀,如今正是他成名之時,耽擱他尋一門好親事就不好了。”
聽聞老爺歸來的消息,白姨娘,周姨娘兩位林家的姨娘皆是迎了出來,“老爺,您回來了。”
林如海回過神來,點頭應道:“嗯,玉兒有沒有送信回來?”
周姨娘笑著道:“就知道老爺回來第一件事就要問,已經在書房給老爺放下了。”
林如海也是笑笑道:“好,有心了。”
徑直來了書房,林如海迫不及待的拆開家書,想要了解下林黛玉的近況,隻見展開信紙,當麵兩句,“女於五月十日自京城隨嶽將軍赴任滄州,今呈尺牘,以問安康。女兒身子無恙,事事安好,唯願父親身體康泰,公事順遂。”
林如海再往下看著,就是嶽淩借林黛玉之口,來傳話公事了。
再翻了翻另外三張紙,全是公事,林如海不禁皺起眉來。
“這怎麼家書傳了兩句話,公務寫了四張紙?玉兒就這麼沒有想和爹爹說的話?”
適時兩位姨娘又來到書房,奉上了茶水和茶點,見林如海的眉頭緊皺,白姨娘不禁關懷問道:“老爺,這是怎得了?難道姑娘那出了什麼事不成?”
林如海搖搖頭道:“這倒沒有,隻是玉兒這家書也太敷衍了些。”
白姨娘疑惑,“這不是有四張紙呢,這還敷衍?”
林如海將信紙拍在桌案上,“這些全是嶽淩要在滄州發展鹽業的計劃,讓我幫忙查缺補漏,又向我借一些人去用。”
周姨娘,白姨娘相視一眼,都不禁莞爾一笑。
林如海又皺眉自言自語,“這玉兒不在京城裡待著,為何跟著嶽淩去滄州赴任?”
周姨娘笑答:“看來姑娘身子養得當真不錯,都可以隨著出遠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