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現在無比慶幸,自己在去遼東之前先來了濟南府。
要不然的話,以後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胡惟庸咬牙切齒的說道:“當初跟著上位反元的時候,很多人都曾收過義子,駙馬爺應該聽說過這事兒吧?”
楊少峰點了點頭。
收義子這事兒,在朱皇帝起兵反元的時候確實很流行,其中朱皇帝本人就是收義子的主力。
這裡麵的原因很複雜,但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當時都沒有兒子,生怕自己戰死之後就會徹底絕了香火,同時也是擔心自己死在戰場上會無人收屍祭拜,所以就先收下義子。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某個沒腦子的涼國公。
朱重八收義子,他也有樣兒學樣兒的收了一大堆的義子。
然後,這一大堆的義子,也成了他的催命符。
胡惟庸又繼續說道:“老夫此前曾經收下一個義子,名字叫做塗節。”
“這顧成之,就是節兒的義兄。”
“平日裡與節兒往來不斷,逢年過節的也會到老夫家裡去走動走動。”
“老夫曾遣人打聽過,這個顧成之在他無錫老家的名聲還不錯,常做些修橋鋪路的善事,許多人都傳他的大善人之名。”
“也正是因為如此,老夫才沒禁止節兒與他往來,也沒禁止他來老夫家裡走動。”
“大前年的時候,顧成之更是把他妹妹嫁給了節兒,也算是與我家成了姻親。”
“……”
如果說剛剛丁大驢稱呼胡惟庸為胡通判,讓胡惟庸有想死的心,那這會兒從丁大驢的口中聽到顧成之的名字,就已經讓胡惟庸有操刀子砍人的心了。
不是砍楊少峰,也不是砍汪廣洋,甚至都不是砍丁大驢,而是想立即跑去無錫,把顧成之一家全都砍個乾淨!
瞧著幾乎要擇人而噬的胡惟庸,楊少峰也有些蛋疼。
你說老胡這是個什麼命?
大明時期所謂的義子義父,跟後世宿舍裡的四個義父三個逆子可大大不一樣。
後者隻是一種調侃,彆說株連九族也不會牽扯到他們頭上,就算是考公上岸時的審查都牽扯不到他們。
但是大明時期的義子義父,那可是隻比親生兒子差一層的關係,要是沒有親兒子,義子也是有責任在義父百年之後摔盆打幡的。
即便也夠不上誅連九族的標準吧,但是胡惟庸的仕途也算是徹底毀了。
進步?
不退步就算不錯了!
楊少峰嘖了一聲,望著丁大驢問道:“丁大驢,你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你說的話?”
丁大驢張了張嘴,胡惟庸卻直接黑著臉說道:“不需要證據——原本老夫還好奇,丁大驢為什麼會跟楊元慶和楊思遠父子攪和到一塊兒,但是有顧成之在其中攪和,這一切就能說得通了。”
楊少峰滿臉好奇,胡惟庸的臉色越發陰沉:“老夫在做吉安府通判時,也曾聽說過楊元慶的名字。”
“跟顧成之一樣,楊元慶也算得上是吉安有名的大善人。”
“但是,丁大驢當時還隻是個不起眼的小衙役,跟楊元慶之間並沒有什麼交情,更沒有什麼往來。”
“據老夫所知,丁大驢被老夫舉薦給上位之後,就一直待在軍中,後來也沒能回過吉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