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良言難勸該死的鬼_奮鬥在洪武元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奮鬥在洪武元年 > 第825章 良言難勸該死的鬼

第825章 良言難勸該死的鬼(1 / 2)

李善長捋著胡須斟酌一番,過了一會兒後忽然開口說道:“上位,遷都之事關係大明國祚,不得不慎。”

劉伯溫同樣向著朱皇帝拱手拜道:“上位,不若再緩上幾年?起碼也要等草原上築起幾座大城再說。”

兩個人很是默契的提議暫緩遷都,卻沒有勸說朱皇帝繼續以應天府為京城。

因為從洪武元年到洪武五年,整整五年的時間裡,駐紮在京城的衛所已經反複燒過好幾次,直到洪武六年才算是消停下來。

敲黑板。

哪怕是駐守地方的衛所,其所轄的軍器局也都處於衛所的保護之中,不光要有足夠的防火措施,同時也有不斷巡邏的兵丁,更彆說駐守京城的衛所軍器局。

結果呢?

駐守京城的衛所軍器局說燒就他娘的燒,雖說沒有達到天天燒、月月燒的程度,但是年年燒,而且每年都燒好幾個,甚至能燒到百姓的房舍,這他娘的正常嗎?

這他娘的不正常啊!

至於說為什麼在洪武六年以後慢慢消停下來了?

因為洪武六年以後,整個大明一千多個州縣都已經完成了戶口簿子的登記,也配合著戶口簿完成了對土地的重新分配。

這項從洪武元年就已經開始推動,洪武二年正式開始推行的計劃,直到洪武六年才徹底完成,前後足足花了五年的時間!

也正是因為這五年裡不斷有衛所被燒,各個布政使司裡不斷有洞蠻或者山民甚至普通百姓造反,所以北伐胡元的軍隊才一直沒有搬師回朝,所以朱皇帝才會自己賴在寧陽縣不回京城,又或者是讓太子朱標留在寧陽縣。

一南一北,一內一外。

這幾乎已經是在不想大開殺戒的前提下的唯一選擇。

現在,有了七千萬兩白銀的賠款,朱皇帝又打算全麵將社學和縣學鋪開,這種幾乎明擺著是要斷掉所有士紳乃至於讀書人根基的作法,很難說那些既得利益的士紳以及讀書人們會不會徹底失去理智。

想到這兒,李善長乾脆搖了搖頭,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都趕出腦海。

算了,良言難勸該死的鬼。

既然那些士紳和讀書人非得往刀尖上撞,咱老李也不是非得攔著他們。

反正自己的利益跟他們不是一條道上的。

與其考慮他們的死活,倒還不如替朱皇帝琢磨琢磨新都城的位置。

事實上,除開應天府以外,適合作為都城的地方並不多,滿打滿算也就四個。

長安,洛陽,汴梁,北平。

秦、漢、隋、唐都有過以長安或洛陽為都。

以長安和洛陽為都,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屬於四麵環山的形,可以輕鬆抵擋外敵,是作為都城的上上之選。

隻可惜,經過近兩千年的耕種,無論長安還是洛陽的土地都早已變得貧瘠,無力養活一整個都城的人口,必須依賴外部輸送糧食。


最新小说: 神靈的存在方式 重生七零,從棺材裡爬出整頓家風 歸墟記 逃不掉!司爺你老婆又跑了 雨天和媳婦磚窯躲雨,被拉去打靶 讓你禦獸,你去禦女帝? 小賣部通末世:開局泡麵換黃金 數據織網者:文明暗碼 讓你辟邪,沒讓你在恐怖遊戲開車 秘境十年,下山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