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我歎了口氣,不自覺的把手伸到後腦、輕輕摸著“阻斷器”溫熱的金屬外殼,不過最後還是什麼都沒做。
“無論如何,都不要取下後腦的‘阻斷器’。”
我看了眼第一頁的“重點標注”,然後翻到第二頁的“分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分析並不是論文那種長篇大論,而是按照客觀情況和衍生出的猜想,區分成了不同的小版塊,再輔以邏輯線、將各版塊之間連接起來。
我不知道這是我的安排、還是陳禹含在記錄時做的設計,但這種思維導圖一樣的格式,顯然是為了幫我在這種狀態下、儘可能的提高思考效率。
然而就像我之前猜測的那樣。
我在“聰明”的時候,完全沒想到劉曉星會出現,所以在我把所有邏輯都過了一遍之後,就發現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一種莫名其妙的挫敗感蔓延開來,我隻能一邊安慰自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邊依照現有的情況、重新進行邏輯推演。
首先是“這次的入侵、以及接管人員和e.c.s.o有關”的猜想。
這個猜想有“成立”和“不成立”兩種情況。
如果成立,那麼我剛看到的“接管人員”,就有可能是e.c.s.o派來的,劉曉星和這些人在一起,應該也和e.c.s.o有某種關係。
但這其實是不對的。
我不敢完全確定劉曉星是機器人,但我能確定她屬於“觀察者計劃”之外的、一個暫時不知名的、高度機密的實驗項目。
這個項目連劉願、甚至李智勇這個站長都查不到,在我目前認識的人裡,隻有嶽升對它有所耳聞,而他去011號觀察站之前,曾是一號基地的副執行長。
從這種保密的程度,就能看出聯合政府對這個項目有多重視,所以即便不能完全排除e.c.s.o的滲透,至少能把這種概率降到極低的程度。
如果劉曉星和e.c.s.o無關,那麼她和接管人員一同出現的情況,似乎證明接管人員也和e.c.s.o無關,也就是說我之前那個猜想並不成立。
但這依然是不對的。
拋開尚未確認身份的“金發女人”不談,從入侵……不,從太陽風暴的警報開始,之後的事情都太順理成章了。
而按照我以往的經驗,這種“順利”大多都是有問題的。
“可是問題在哪兒呢……”
我摸著後腦的“阻斷器”暗暗琢磨,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阻斷器”的金屬外殼似乎更熱了一點。
這種變化讓我短暫的分了下神,而在我重新把精力集中回來之後,忽然很想給自己一個耳光。
我真是太蠢了。
劉曉星和e.c.s.o之間,確實隻有“有關”和“無關”兩種可能。
但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她和這些接管人員之間的關係,還存在著第三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