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向李有福學習_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63章 向李有福學習(1 / 1)

這一年裡,李有福的生活節奏獨特而悠然。

軋鋼廠他隔三差五才去一次,但是每半個月之內,他必定會拉上一頭大野豬,或者是其他野物去軋鋼廠。

就連清河紡織廠,北平製呢廠,北平紡織廠,北平東升服裝廠,以及清華大學,他每個月之內都會去送上一頭大野豬或者其他野獸的肉。

不過他都是沒有規律的送,有時候半個月一次,有時候二十天或二十幾天。

但是他每個月總能保持前往這幾家廠子送上一次,就連供銷社,國營飯店,甚至是街道辦,他一兩個月也會去送上一回。

他偶爾也會前往農科大,在那知識的殿堂裡,翻閱珍貴的資料,汲取前沿的農業知識,還會饒有興致地去教室裡聽課。

每次學校組織考試,他都雷打不動地按時參加,而他的成績總是異常出色,令人讚歎不已。

在上河村,村民們將從李有福小院挖回去的紅薯悉心保存,玉米和稻子也都妥妥地放在地窖裡,保存狀況極佳。

轉眼間,四月份到了,正是上河村進行稻種育秧的關鍵時節。

李有福恰好回到村子小院裡去做試驗,見到三舅王海遠正準備帶領村民們開展育秧工作。

李有福瞧著眼前的場景,腦海中浮現出前世村子裡先進的育秧方法。

當下這種傳統育秧方式太過落後,村民們後續拔秧時會遭遇極大的困難。

而前世采用的塑料托盤育秧法,能讓秧苗成長後無需一株一株地費力拔取,直接一盤一盤端起即可。

每一盤秧苗,從邊上輕輕揭起,再向前一滾,瞬間就能滾成一筒一筒的圓柱狀,運輸起來極為便捷。

“三舅,四叔,你們先停一停,咱們上河村今年試試新式育秧法!”李有福大聲說道。

“新式育秧?這咋操作啊?”王海遠和李君義一聽,瞬間來了興趣,急切地問道。

“三舅,咱村不是有木材加工廠嘛,讓加工廠做些木板。”

“要是沒有木板,用竹片做成竹板也行。但一定要做得嚴絲合縫,就跟一整塊木板似的。”

李有福邊說邊在地上拿起一根樹枝,迅速畫出托盤的形狀,“就像這樣,木托盤寬三十二三厘米,長四十五厘米左右就行。”

“邊上一圈要稍微做成凸起狀,高一厘米多一點點。這一圈圍擋,是為了防止木板裡的秧苗跟旁邊木板上的秧苗根部纏到一塊兒。”

“做好之後,把一塊塊木板鋪在田裡,上麵鋪一層肥沃的淺泥土,接著把稻種撒在一個個木托盤裡。”

“等秧苗長到合適的程度,就可以移栽了。移栽的時候,直接把木板端起來,揭起秧苗的一邊,把秧苗滾成一個個圓筒狀,放在籮筐裡,挑到田裡插秧。"

“這樣一來,就不用在田裡辛苦拔秧了,拔秧的速度實在太慢啦!”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李有福跑到路邊,找來一層青苔,地衣,像擺弄秧苗一樣將青苔揭起來,然後一層一層地向前翻滾,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個圓筒。

“瞧,以後秧苗就這麼操作,方便又快捷。不管是木托盤還是竹托盤,邊緣都要做得規整,方便堆疊,這些托盤能摞得高高的,運輸起來輕鬆多了。”

“而且,隻要保養得好,一個托盤能用好幾年呢!”

“那行,咱就聽有福的,大夥覺得咋樣?”

王海遠轉頭看向副隊長李君義、會計葉生友,還有其他幾個村民,詢問大家的意見。

“我同意!”李君義和葉生友率先表態。雖說他們隻是大概明白了操作流程,但隻要是李有福說的,他們便決定毫無保留地選擇相信。”

“回想起之前李君文聽從李有福的主意,讓竹編廠的竹編漲價兩倍,當時所有人都不理解,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照做了。”

“結果呢?現在那些竹製品以高出兩倍的價格遠銷國外。要是當時反對,堅持不漲價,現在想來,大家非得後悔死不可。”

所以,懂不懂其中的原理不重要,關鍵是照著李有福說的做準沒錯。

今年,上河村用了他的稻種、玉米種子,還有紅薯種子。

尤其是紅薯種數量眾多,李有福堅信,今年上河村憑借自己給他們的優良種子,必定能再次迎來大豐收,而且是遠超去年的大豐收。

畢竟他李有福提供的良種,那品質絕對是杠杠的。

這一年,李有福還頻繁穿梭於上河村和下河村的後山,尋找各種樹木,進行各種稀奇古怪的嫁接嘗試。

在他家後院,他把南瓜藤和西瓜苗嫁接在一起。

他先將南瓜苗和西瓜苗催生到十幾厘米高,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它們嫁接起來。嫁接完成後,隻保留南瓜苗的根莖部分,將其頭部全部打掉。

接著,他再次催動生命力量,讓這兩棵嫁接在一起的幼苗繼續生長,長到一尺多長後,便停下催生,讓它們自然生長。

對於黃瓜苗,他也采用了類似的方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今樂曾經噪古人 崩鐵:黑月光轉白,火爆四星角色 四合院:從工程師開始一路狂飆 離婚進度九十九,封總狂氪不想走 一路西行 係統出錯後,我成了LPL救世主 權力巔峰:從縣委大院開始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帶著超市穿六零,全家吃得滿嘴油 我真沒想出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