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完立刻負手而走,黃宗羲看一眼老師,一咬牙快速跟上。
城中還有一處心學聖地,龍泉山中天閣,王文成真正對外講學的地方。
龍泉山乃城中小山,餘姚文風彙聚之地,環境幽靜,綠樹參差,桃花似笑,榴花似火,桂香浮動,臘梅怒放,遙對南天,一覽無餘。
正德年間開辟為講堂,王陽明回餘姚後,錢德洪等七十四名儒士迎請到中天閣,拜他為師開講。王陽明還為學生訂立學規《中天閣勉諸生》,親自書壁。
正廳上首乃王陽明畫像,一副萬曆皇帝禦筆楹聯:智水消心火,仁風掃世塵。
張維賢興致不是太高,跟著陸天明純粹走過場。
周延儒倒是看出來陸天明要走了,不會真的住餘姚,他在給某些事下‘定論’,識趣點主動給個話頭。
“中天氣爽星河近,下界時豐雷雨勻。中天閣取名自唐代方乾詩,意寓空靈而高。”
陸天明扭頭看周延儒一眼,並沒有接茬,到門前郎朗說道,“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務在誘掖獎勸,砥礪切磋,使道德仁義之習日親日近,則世利紛華之染亦日遠日疏,所謂相觀而善,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者也。
…大抵朋友之交,以相下為益。或議論未合,要在從容涵育,相感以誠,不得動氣求勝,長傲遂非。務在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其或矜己之長,攻人之短,粗心浮氣,矯以沽名,訐以為直,挾勝心而行憤嫉,以圮族敗群為誌,則雖日講時習於此,亦無益矣。諸君念之!念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話很長,陸天明麵向王府朗讀,到後來劉宗周也跟著他背誦,彆人就跟不上了。
等朗誦完,劉宗周立刻躬身,“原來大將軍對心學多有研究,《中天閣勉諸生》乃文成公對教化的態度和諸生的期盼。”
陸天明回頭指指大堂牆上題字,那裡掛著王文成親自書寫的《中天閣勉諸生》,“我沒有研究,剛看了一遍。”
“呃~大將軍記憶驚人,與文成公心意相通。”
“倒也不是,以前看過,小時候還背誦過,後來忘了,剛才看一遍,再次記起。”
劉宗周,“……”
陸天明沒理會他的尷尬,對眾人微笑道,“世人皆知王文成乃心學聖人,研究他的學問,膜拜他的成聖路,可惜沒有一人能複刻。
陸某與你們不同,陸某對王聖人最初的印象就不是心學,更不是武勳,陸某對王聖人最深刻的印象有三個,一是廢寢忘食格竹,二是少年獨遊塞外,三是超群的箭術。
格竹失敗,並不是真的失敗,失敗本身就是成果,王聖人開始懷疑‘格物之道’,而懷疑就是思考,進步的開始。
年幼時期,朝政腐敗,反賊四起,王聖人發誓一定學好兵法,為國效忠。十五歲時出居庸關、山海關,縱觀塞外,醞釀經略四方之誌。
為磨煉意誌,王聖人曾苦練箭術,百步穿楊,三代新建伯更是公認的大明箭術大師,總督漕運二十年,單人鐵弓肅清黃淮匪亂,一箭鎮黃淮之名,依然在江北流傳。
王聖人一直是文武全才,不止是儒學大師,既有高超的武藝,也精通兵法,封伯之後,更是妥妥的勳貴世家。
為何世人都在刻意隱藏王聖人的武藝?為何刻意不提他的經曆?抱著聖賢書苦讀,怎麼看都在緣木求魚。一官,現在你懂死讀書為何無法成聖了吧?”
鄭芝龍聽的兩眼放光,被陸天明看到了,聽到詢問,頓時大叫,“方法論!”
“沒錯,就是方法,成聖的路過於辛苦,世人不堪複刻,下意識隱匿,其實每個人實現理想的方法都不同,方法論是什麼,得自己追求,父母老師都教不會。士林隻看到聖人的成果,忘記聖人的根基,終究是虛空栽樹,一場夢幻。”
劉宗周突然拱手,“此言黃鐘大呂,學問缺乏根基終難果,理念缺乏實踐終虛妄。”
陸天明點點頭,再次指著正廳牆上的題字道,“王聖人為何能成聖,他早已直白告訴弟子。
即使有俗事妨礙,務必互相勉勵,切磋砥礪,正如百工齊集於一肆而共成其事。議論不合,態度從容,彼此包涵,誠意互感,不氣爭勝,免滋傲氣。
努力才會成效,言語贏不來信任。誇耀己長,攻擊彆短,粗心浮躁,矯情做作,揭私自正,僥幸放縱,憤嫉妒情,覆家作橋,敗人當誌,這樣人就算天天學習,也不會有結果。
王聖人所言之事,當今官場和士林那條沒有觸犯?嘴裡大喊聖道為尊,手裡做著聖人忌諱,自古虛偽不過如此。
我要走了,諸位不必跟著我,你們跟我不是一條路上的人。陸某若插足江浙,無論勝敗,都是你們士林說了算,若惡心到我,難免格殺勿論。
送諸位八個字:初心昭昭,皆在來路。
一切的答案就在諸位眼前,你們裝作看不到,那永遠看不到,活著也沒什麼意思。記住,隻有五天時間,陸某沒時間跟你們一直扯淡。”
喜歡錦衣黑明請大家收藏:()錦衣黑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