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武元年,帝都春雨時節,平地響起驚雷。
定都開封的宋國,其天公將軍儲進良,頗具雄才大略。
他力排眾議,采用軍師劉魯的計策,積極尋求與聖清皇帝達成同盟。
聖武元年三月二日,兩國在東口縣停戰,由黃公將軍寧澤簽訂盟約,並落下太平道的大印。
隨後,宋國在開封聚集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十二方主力精銳,其十一方在巨野跟開封一帶駐紮。
麾下天地人玄黃,五虎大將全部集中,這似乎預示著中原將有一場大戰。
洛陽很多遊商看見開封城外烏煙連天,叮叮當當之聲日夜不絕,很明顯宋國在大規模打造器械。
黃河之上,江南等地的物資貨船,大量聚集在開封碼頭,一望無邊。
儲進良在得知河洛地區缺乏糧食後,立刻對糧草實行禁運。
此人不同於過往農民軍的政權,他使用銀錢平價購買,幾乎沒有激起太多的水花。
宋國如此做的原因有二。
其一,斷了洛陽的糧食,
其二,宋國也在秣馬利兵,隨時準備奪取戰略要地陽城,甚至一舉攻破洛陽。
若是天公將軍能奪取大楚帝都,那就是天命所歸,改朝換代也。
儲進良如此大刀加銀子的做派,江南糧食再無法流入河洛地區。
玄武之變後,到了三月,此刻放眼天下大局,聖武皇帝跟趙王可以說極為被動。
西突厥蠢蠢欲動,涼州節度使耿湯發來了數封求援的奏書。
鐵力可汗的金帳在南王城出現,突厥的人的牛羊、帳篷,鋪滿了河套平原。
這些情況對洛陽皇帝產生極壞的影響,局勢已經極為不利了,
北疆跟關中是聖武皇帝的有效控製地區,此刻遭到了強大的軍事壓力。
意味著它們不僅不能反哺河洛,甚至此刻還需要河洛的支援。
加之項濟在帝都的改革觸怒了無數權貴,
一時間,聖武皇帝昏庸之名傳遍大江南北。
更有皇城司發現,大楚各地都有民謠傳頌:
奴子得位,殺兄囚父,蒼天伐楚,國將不國。
如此滾滾大勢下,大楚江山發生了連鎖反應。
三月七日,蜀王遙尊聖清皇帝,否認大楚洛陽為正統。
三月九日,會稽王於祖廟前怒斥項濟非人子,尊聖清皇帝為正統。
緊接著交州道、揚州道、荊州道、益州道,大楚長江以南無數州郡勢力尊徐州皇帝為正統。
自玄武門之變,短短三個月,洛陽大楚皇帝,四分江山已丟其三。
然而,如此情況,本該動亂的洛陽。
處於風暴中心的大楚帝都卻異常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