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患不報,等它發生,事情就不一樣了,
這就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是絕對確定的。
各郡官員立刻積極補救,那就是實打實的苦勞。
類似於這種情況的楚國典型案例太多了,多到商師成看了都不敢置信。
楚國官場似海,波濤洶湧,處處都是危險。
各部上官誰不怕政敵,誰不怕粘上甩不掉的怪事。
這次三國伐楚事件反應遲鈍,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如果說是端疑,那肯定很多楚人半年之前就發現了。
之所以,異族大軍幾乎毫無征兆的來襲,就是楚國官僚風氣的具象體現。
上頭大佬都希望底下風平浪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個時候,一個不懂事的小吏,跑來告訴河北監察官員:啟稟大人,高句麗可能入寇。
這句話,能把監察官搞瘋。
按小吏的意思辦就是,僅僅憑他‘覺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要讓幽州將軍做好準備,讓河北各部調動糧草。
讓皇帝陛下做好戰前動員,調集中原軍隊北上抗敵。
就算按最低的費用計算,那都是幾萬貫打底。
這種情況,為了一個‘可能’勞民傷財,誰敢亂報。
更甚至,商師成還親自在漁陽郡操辦了郭子陽案。
郭子陽,乃是河北將門之後,武藝不俗,一心報國。
聖元十一年,小淩河堡百人將郭子陽發現,契丹人有南下打草穀的前兆。
遂跟十幾名同族,喬裝打扮,一路偵查,最終確定了九月中旬,契丹人就會南下。
漁陽太守乃是驍將公孫重,得知消息,兩人一拍即合,積極布防。
可後來,契丹前鋒發現了漁陽有異,最終退兵了。
據敵於國門之外,保一方百姓平安,實際上算是大功勞。
可實際上的事,誰知道呢?
漁陽地處邊關,商貿馬道一日多少錢糧賦稅,這內中又有多少楚國高層勢力參與其中。
最終,郭子陽被判斬首,公孫重因自身是幽州公孫氏,得以保全。
但自此之後,天下再無漁陽郡公孫將軍了。
乾政大殿裡,氣氛越來越沉重,皇帝的怒火已經不加掩飾了。
滿朝文武,相關官員跪伏一地,
他們瑟瑟發抖,祈求君王的寬恕。
商師成看了一圈後,隻能無奈的歎息,今天乾政殿不簡單,沒那麼容易扯得清。
乾政殿裡,冤枉對方的人,比對方還知道,他們是冤枉的。
皇帝要擊倒一個楚國官吏,不需要真相,隻需要事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不是哪一個楚國官吏的過錯。
而是楚國長期都是忠義者受害,冷漠者無事。
劣幣驅良幣,大楚官僚敢於直言者,早就寥寥無幾了。
皇帝過於強調楚官過錯,有失偏頗!
估計這裡麵有大文章,不是清洗,就是有特殊目的。
百官前方,商師成遺憾歎息時,餘光猛然一瞥,不禁嚇得魂飛魄散。
不知何時,聖武皇帝已經下了龍台,就這麼直直的站在他的正前方,
楚帝龍目如炬,耐人尋味的看著左丞相。
“商愛卿,您乃四朝元老,不知此事如何解決?能教朕否?”
商師成是什麼人?老而為妖。
皇帝這樣問,內藏玄機,實際是要商師成擔起責任,可商老頭不敢啊。
趙王那麼大的功勞,最終還不是差點滅族,自古天家無情啊!
在崔右丞相跟兵部丁尚書,疑惑的目光中,
四朝元老眼神木訥,躬身低頭,臉埋在陰影中道,
“啟稟陛下,老臣才疏學淺,此事不知。”
此話一出,崔中書臉上閃過異色,
商師成這是寧可得罪皇帝,也不願得罪門閥權貴。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