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的戰事,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遙遠到他們看不見。
忽然,瓊玉樓內,
一名鶯歌燕舞的花魁娘子,美眸閃過異色。
她透過樓外飛簷翹角的儘頭,
看見了一輛華貴至極的帝車,
華蓋帝車帶著一位楚國文魁郎,默默踏上了北征之路。
帝車後,旗幟連綿,鐵甲響動,
數百位武太監兵卒緊隨而去。
帝都洛陽,
明德門巍峨聳立。
楚國依舊是建安軍執掌一切,
城樓兵卒無數,鐵甲林立,威風赫赫。
可有些東西似乎變了。
河洛建安軍,沒了過去楚民子弟兵的親近隨和,
有的隻是等級森嚴,越來越像楚國的羽林、虎衛兩軍了。
文魁郎劉仁基出城,
明德門上,數百城樓守卒,搖軍旗、行軍禮,
對這位楚國上將軍,報以最高的敬意。
某一刻,顛簸的帝車上,麵色蒼白的劉仁基,嘴角掛起一抹冷笑。
“馮公公,接替仁基,執掌西軍的人,是朝中哪位將軍?”
劉仁基是誰?他很清楚,要他去抵抗河北高句麗隻是借口。
實際上,讓他脫離執掌兩年的西軍,才是聖武皇帝的目的。
項濟既然容不下周雲,那就必然也容不下劉仁基。
“回上將軍。”身旁,戰馬上皇城司獄衙總管,馮道馮公公行楚禮說。
“乃是右丞相崔中書親自掛帥,禦前中郎將跟驍衛大將軍隨行。”
太祖皇帝的武太監製度極為高明。
監軍都是武道高手,他們不參與軍事,但主帥想反,卻是不可能的。
其一,皇城司情報通神,主帥還得靠他們的手段獲取關鍵信息,
想瞞著武太監串聯,跟找死沒什麼區彆。
其二,武太監實力強大,可隨時斬殺行軍統帥。
馮道馮公公監軍,就是皇帝懸在劉仁基頭上的一把劍。
這也是為什麼,各地豪強節度使都是宗師武者的原因,
如果不是宗師武者,在監軍麵前沒有絕對的壓製力,那就有生命危險。
所以,無論蕭世安、上官虎、張須陀,甚至昔日的丁宏度,都曾經是赫赫有名的大將。
聞言,帝車中,劉仁基疲憊的臉上閃過一絲笑意。
崔中書、王武!?
聖武皇帝麾下,還是有一批能力強大的兵家大將的。
有他們出戰,最少能堅持到他擊敗高句麗吧。
帝都洛陽,長風習習。
某一刻,劉仁基遙望了一眼北方。
文魁郎想起一道身影,不禁喃喃自語。
“趙國,撐住啊。至少要本將先贏高句麗,楚興才能破。”
“這一戰不是為了項楚,而是為了天下黎民。”
洛陽城幾十裡外,
伏牛山大營,篝火連天。
玄武軍、十一營、十八營、虎衛軍、禁軍,
合計六萬餘楚國官軍,正枕戈待旦,等候上將軍歸位。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