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叔,福叔!武川大山裡,能征集多少糧食?”
“武川、河堡、穀糧口、老鷹山等地,最多四萬石。”
“加上雲都山城,羅浮山周家,一共隻湊了五萬多石。”
五萬多石?!
隻有五萬石,根本不夠啊。
武川鎮。
內寨。
曾經武川最熱鬨的漆木三層小屋裡,
李娘子跟周雲的廳房,再次恢複了人氣。
自從趙國建立,平城穩定後,
李娘子也就基本搬遷到了平城皇宮,武川鎮內寨,沉寂兩年多了。
但榮雍華貴的李家主一進屋子,就立刻感覺到了一種彆樣的溫馨,
這裡雖然不及平城華貴,但李娘子似乎更喜歡此地。
當年從李家堡初來清水河,得知草包相公,帶著宗族兵馬北征,
竟然打下一個偌大的清水河穀,足足二萬多畝地,還有一座邊鎮。
那年的喜悅,是任何珍寶也比不了的。
何況,這裡的每一個物件,都有相公周雲跟她的記憶。
李家堡陳舊的紅皮甲,還掛在牆壁上,李娘子說要扔了,
可周雲卻一直說不許,那是當年娘子野蠻搶奪的證據。
大屋內廳裡,還有相公跟她和貞丫頭瘋狂的記憶,
而外麵的廳房,好像還回蕩著鐵坨子跟八瞎子的爭吵。
那時候還有一些人也在,
丁至孝總是笑著做事,也不跟人急眼。
王武坦蕩大氣,孟百川總跟李保過不去。
如今,時光飛逝,
原以為那時候是煩惱,但其實大夥都齊心的日子,還挺不錯。
要是後麵沒有聖昌皇帝針對北疆的事,
李娘子想著,一輩子待在武川,相夫教子,也挺好的。
武川內寨,黑漆木大廳裡,
無論地板還是觀台,都被丫鬟們打掃的一塵不染。
周雲當皇帝了,
李娘子自然就成了皇後,
此刻,大屋之中,趙國皇後端坐於觀景台主位之上,
武川鎮最開始的內寨族人,基本都開枝散葉,成了的各方宗族,
他們的宗族子侄,充斥武川趙國各軍嫡係,是皇帝跟各大將領的中堅力量。
此刻,這些武川軍事勳貴,於下方兩側,板板正正的坐好。
今日皇後親至武川,邀請他們前來,隻有一件事,
各家各戶除了口糧,其他全部拿出來,
皇帝東征急需糧草,大夥必須咬牙共渡難關。
“啟稟大娘子,這……這皇帝也沒下聖旨,甚至找太原借糧都隻是丁貴妃去,也沒下國書啊。”
“對啊,陛下才智天下第一,真要是急了,他肯定會來旨意的。”
“今年武川稱帝,大夥本以為有好日子。可先征遼糧,又征關中糧,現在還要征一次遼糧。大娘子,咱們族人也不是這樣被欺負的吧。”
黑漆木大屋裡,觀台上,李娘子跟小綠互視一眼,
兩人無奈歎息,皆是露出了為難之色。
這些老族人說的也沒錯,四年辛苦積攢,先前征遼糧何等龐大,
四十萬軍隊一年的糧草啊!
他們這些龍興之地的族人也不含糊,周雲有令,他們出的是趙國其他地域的兩倍,甚至三倍。
三月又征關中糧,差不多六十萬石,
現在趙國皇家,還要征九十萬石的遼糧,確實有些窮兵黷武了。
但這個事實,隻是他們發牢騷的其一,
更重要的是,由於趙國大量需求糧草,加之天下各勢力都在打仗。
現在糧食的價錢,已經從聖武七年的一貫五,漲到了九貫。
聽說在中原的糧價更高,已經超過十貫了。
不少趙國的外來宗族,憑借著這次糧食大漲,掙得盆滿缽滿。
而自己這些元老嫡係,卻一個個將糧食交了出去,基本都沒什麼收益。
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
哪有自家人吃虧,彆人占便宜的道理?
武川內寨,周雲的漆木屋裡。
此刻,也就是愛搞事的鐵坨子不在,被李娘子叫去馬邑、雁門收糧了,
否則,有三當家,這會已經吼上了。
以李娘子的權威,說征糧可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這些過去的老族人,也就是看大娘子好說話,才敢出言。
黑漆木大屋,坐在首位右側的,是曾經的李家堡管家劉福,
他也是個苦命人,自幼讀書,可書生該經曆的苦難,他都經曆過,
妻子留下野豬就跑了,自幼兩父子相依為命。
來山寨後,乾活做事一絲不苟,其實比鐵坨子等人靠譜很多。
加之是李氏同族,劉父和李崗的父親是兄弟,隻不過後者過繼給了劉家。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才是青山寨李崗之下的二號人物。
當年周雲等人出征,留他在雁門守家,足見其地位。
但這位同族管事,如今很尷尬,他在武川趙國的地位不上不下。
鐵駝子、八瞎子、全爺,還有老當家,
他們跟隨周雲,打過雪林戰、打過阿骨部、還打過渾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這個過程中,李家堡的山匪,經曆了最輝煌的創業。
他們從最初三十幾人的小勢力,迅速壯大成人口三四千,兵力兩千多的邊鎮豪強力量。
而這個周雲崛起的過程中,劉福錯過了。
要知道後來的趙阿四、梁三、梁大眼等等,都成了趙軍赫赫人物。
那個時期不在,這之後不管老當家、李娘子怎麼給劉叔叔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