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省,乃是趙國三省六部製的源頭部門。
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實施。
趙帝周雲的三省六部製,將決策起草、審議確定、具體實施,三項事務分開,防止了高層權力集中。
清河郡守許遵,狀告刑部律法不當,
這個案子,自然是先來的中書省。
中書省判決後,才會下發到門下省再議,
門下省確認後,皇帝蓋印,交由尚書省實施。
尚書令則會在六部找到對應部門,實施皇帝與大臣們的舉措。
過去,中書省真正的管事,是中書令劉忠武。
隻是趕上隴西戰事,劉忠武暫時去了關中打仗,自然不可能來崇讓坊了。
這事情,一下就到了中書省上行令,太師李崗、太師程知重的頭上。
眼下,衙門內外人山人海,
無數充滿智慧的腦袋,將審案地圍得水泄不通。
二十名衙役,身覆皂衣,手持水火棍,
威風凜凜,立於兩側,聽候施令。
許遵三十歲出頭,早年就是鄉間神童,後來許有才在大奇關發跡了。
許遵持家譜來投,被安排到了武川鎮,
他一路攻讀,進入講武堂,數年後成了聖武七年的趙國文狀元。
因為當時的舉辦地在平城,
因此,他也被趙人稱為平城狀元。
魏行遠則是河北出名的法家,
他清廉節儉,斷案一慣死板,遵行嫉惡如仇。
這樣的人,雖然科舉文章厲害,但在楚國官場,並不受待見。
哪怕是官僚世家出身,魏行遠也是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隻是,元始三年,此人竟然轉運了。
皇帝周雲在見過魏行遠後,果斷將他從七品縣令,一舉提拔至正四品的刑部侍郎。
至此之後,天下權貴豪族才發現,
法家魏行遠,真天人也。
他剛正不阿,行事嚴謹,敢於多次武德殿頂撞皇帝周雲的天言。
抨擊權貴?
權貴!?在他眼裡跟吃飯一樣簡單,就根本不是事。
此人,為法為民,一身正氣,乃天下人傑也。
這樣的兩個人,
在堂下對弈法家、法紀,進行道統之爭。
這特麼要李崗和程知重在上麵評判,
兩個老山匪就想問問,這是不是武川這些癟犢子,
成心要看他們兩個老東西出醜?
“母喪期間,婚約無效,隻能算普通謀殺。清河女傳喚府衙,供認不諱,此為自首,量刑其輕。判處流放關外兩年,有何不可?”
“許遵,你一派胡言!大趙國法,謀殺未遂處刑三年,謀殺致傷者,處於絞刑。清河女持刀謀殺,斷張華春一指,就該絞刑!”
“魏行遠。法不容情,但人有情。清河女不從張華春,家族硬逼,迫使女子揮刀。她雖有過錯,卻從未想過逃脫責任,屬於自首減刑。流放兩年足以。”
“哼哼,許遵,你此言大謬。從趙法談,致人傷殘者,無自首條例。從民情談,女子謀殺親夫,最終卻量刑其輕,今後女子殘害夫君,豈不是無所畏懼?”
“魏行遠,你這是胡攪蠻纏,偷換概念!女子謀殺親夫的‘謀’字,清河女沒有。連謀殺都沒有,何來的謀殺親夫?”
大堂裡,許遵說到激動之時,
當即轉身行禮,拱手對著太師銅鑼腦袋詢問,
“清河案此道,太師認為許某所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