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接下來這位官家確實出人意料,他不但征回了趙鼎、胡銓、李光等諸位相公,還籌備北伐事宜,又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了新糧,推廣臨安及周邊州郡種植,又修了平價集市,對外出售各種商品,防止奸商囤積居奇,還清理軍中閒雜人等,又將其組織起來出去做工,還讓皇城司清理城中地痞流氓,居然讓臨安的風貌煥然一新。
到了這一步,李清照也不得不承認,那位官家似乎轉了性,打算真的做出一番事業來。這也激發了她的熱情,打算把《金石錄》修訂完畢後上交朝廷。
由於晚年窮困潦倒,李清照已經很久不購買她喜愛的?金石書畫了,有時候還要幫彆人寫點詩文,偶有舊友救濟,日子才勉強過活,而為了修訂《金石錄》,顛沛流離後保留下來的最後一些文物也開始被典當。
李清照最後的人生記錄資料是非常少的,理論上她作為官員家眷是有一些俸祿米糧的,但是趙明誠身故,其父李格非也早已去世,弟弟李迒照顧了她一段時間,但是後來李清照離開金華去了臨安,估計也就跟弟弟分彆了,曆史對她最後人生的記載是“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陸遊妻子孫氏在十多歲的時候謝絕了李清照的傳學,這就是她在曆史上最後的記載了)
不過隨著《金石錄》修訂接近尾聲,李清照的精神反而好起來,將亡夫的遺作完成並上交朝廷是她能做的最後的事情。
張見道就是這個時候找上門來的。
對於他這樣的老人而言,趙挺之和李格非昔日的政治鬥爭依然宛若昨日之事,不過李格非的女兒的形象就比較模糊了,官家讓他去臨安找一個叫“李清照”的人的時候張伴伴還以為自己哪裡做的不好所以被官家出了難題。
畢竟兩眼一抹黑,唯一可能知道李清照下落的王氏已經被糞殺了,他也沒本事去陰曹地府撈人問問,隻好讓人四處打聽。
結果還真讓他打聽到了——李清照雖然不怎麼出門,但是才名在外,偶爾也會有官宦或者大戶人家求請其為自己小娘子授業。
於是張見道就帶人客客氣氣上門。
可惜張都知眼裡的客客氣氣和平民百姓眼裡的客客氣氣不是一回事兒——帶著十幾個禁軍上門的時候,李清照周邊的鄰居看到後都議論紛紛:
“李婆婆家出事兒了啊?”
“好像是幾年前寫詩的事情發了,哎呀,都這麼多年了朝廷也要追究責任麼?”
聽到動靜的芸娘更是慌慌張張地跑去房中:
“夫人夫人,朝廷好像要來抓我們,是不是王氏的事情最後還是要連累到您了?還是那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傳到官家耳朵裡了?”
放下手中毛筆,李清照揉了揉眼睛:“不要慌,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他們既然敲門,便是懂些禮數的,開門便是了。”
芸娘就又跑回去開門,張見道問清楚這裡確實是李清照家隨即表示,官家宣趙門李氏即刻入宮覲見。
“敢問官家可有說是何事?”李清照強自鎮定,心跳卻如擂鼓。自從來到臨安,她便深居簡出,官家怎會突然知道自己呢?
張見道肅然道:“官家欲詢金石之事,請夫人速速更衣。”
......
垂拱殿內,劉禪正對著李孑帶來的石印樣品嘖嘖稱奇。這比活字印刷清晰多了,成本卻隻有雕版的十分之一。
“陛下,李清照到了。“內侍輕聲稟報。
劉禪趕緊放下樣品,整了整衣冠。他讓李孑幫自己惡補了關於這位女詞人的資料,對這種奇女子還是充滿欽佩的。當那個瘦削的身影緩緩步入殿中時,他不由坐直身子。
李清照正要行禮,卻聽官家道:“老夫人不必多禮,快賜座!”
李清照小心翼翼地坐下,隻覺得對方的熱情有點不合常理,然後她就看到劉禪從案頭抽出一卷紙:“朕讀過夫人的《金石錄後序》,寫得真好!"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這話說得通透。”
李清照一愣。這篇後序雖然是她幾年前完成的,但隻給幾位故交看過,官家如何得知的呢?
劉禪沒注意她的異樣,繼續道:“朕聽聞老夫人喜愛金石,正巧朕也覺得這東西好,所以想請夫人主持編纂《大宋文物誌》,將散落民間的鐘鼎碑碣、書畫珍玩都記錄下來。朝廷可派人去各地拓印、臨摹——”
“官家是要——”李清照突然明白過來,“效仿花石綱,收繳民間藏品?”
“不不不!”劉禪連連擺手,“隻記錄,不收繳。朕還準備了新式印刷術,可以把這些文物圖譜刊印成書,讓天下學子都能看到。咳咳——嗯,要是有人願意售賣,朕也願意買下來,老夫人昔日不也買了不少書畫金石麼,肯定不擾民。”
石印技術並不能這麼高端,最後還是要靠現代技術)
見李清照沒再說話,劉禪便道:“若老夫人應允,朕可調撥國子監生徒協助,工部也會配合拓印工作,這金石學證經補史,傳承華夏文化,若有遺失多是可惜的,如今嶽卿北伐,諸多將士正在為光複中原努力,朕再把此前遺失的古籍金石收集起來,便是再造華夏。”
聽到這些話的李清照突然想起趙明誠在病榻上還惦記著留在青州的書籍,想起自己帶著殘餘文物東躲西藏的日子,想起那些為保全文物不得不典賣首飾的歲月,到最後,她伏地而拜,聲音哽咽:
“老身...領旨。”
喜歡沙雕網友援北伐請大家收藏:()沙雕網友援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