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國王,臣源義滿……”
看著國書上倭國征夷將軍足利義滿的自稱,朱棣眼睛裡閃過一絲惱怒之色,他還沒冊封足利義滿為倭國國王呢,而且倭國還有狗屁的天蝗在足利義滿上麵,這足利義滿竟然就敢自稱“倭國國王”了?
足利義滿掌控倭國政權的時候,是朱棣老爹洪武一朝的事情了。
洪武朝,倭國政權產生了更迭,先是“懷良”掌權,然後才到了足利義滿。
在懷良掌權時期,老朱多次派遣使臣去倭國,要求倭國朝貢,並要求倭國處置好倭寇的事情,結果懷良這老小子囂張的很,仗著“神風”,根本不把老朱的話當回事,還挑釁的修書一封說什麼我願意和陛下相聚賀蘭山下……
礙於當時國內形勢,老朱剛開始強忍著憤怒繼續派出使者,後來也是捏著鼻子咽下了這口氣,並沒有出兵討伐倭國。
但是,倭國也因此惡了老朱。
於是,到了足利義滿掌控倭國政權之後,儘管足利義滿多次派人過來說要朝貢,恢複與大明的貿易,但老朱就是不同意。
一直到了建文帝,足利義滿才終於得到大明的回應,建文帝冊封了足利義滿為倭國國王!
所以,足利義滿的這個“倭國國王”之位在朱棣這裡是無比的礙眼。
不過,這也是朱棣有了穿越門的緣故。
如果朱棣沒有穿越門的話,朱棣對於足利義滿這個“倭國國王”並不會有什麼想法,畢竟倭國一直以來對於中華都是纖芥之疾,和朝鮮沒什麼區彆。
倭國的確有倭寇作亂海邊的麻煩事,但朝鮮也有朝鮮的一堆破爛事。
“算了,反正是拖延時間,想自稱國王就自稱國王吧,朕也懶得管了。”
但很快,朱棣就壓下了這股惱怒。
在一眾大臣們的簡單討論之後,朱棣說了兩個事情,一個是要求倭國處理倭寇,將倭寇全部抓捕;第二個則是說大明這些年有了變化,使臣難得來一趟,可以在大明多呆一些時日。
肥富和祖阿兩人低著頭對視了一眼,麵麵相覷。
抓捕倭寇的事情在他們預料之中,但朱棣建議他們在大明多待一些時日這事就讓他們摸不著頭腦了。
朱棣這是什麼意思?
直到下朝之後,兩人也沒想明白,最後討論了一番後覺得這應該是朱棣樂意和室町幕府展開貿易的一個表態,然後就沒有在意了。
兩人並不知道,就在這金鑾殿的後方,簾子擋住的地方,有兩個人剛才一直在注視著他們。
一個是大明的徐皇後,一個是來自六百多年後的現代人周飛。
朱棣走下龍椅,轉身來到後方簾子後麵時,周飛回過了神來,笑問他道:“這是打算把他們拖在這裡嗎?”
“是的,這一次要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朱棣點了點頭,隨即大手一揮,說道:“走吧,帶你去看看我大明的寶船!”
周飛應了聲好,然後便跟在了朱棣身後,一起騎馬出了皇宮,從東門直奔龍江造船廠而去。
中國古代的造船業一直都很發達,領先全世界,直到工業革命之後才被西方趕超。不僅僅是沿海地區有造船廠,長江沿途的重要樞紐也是有造船廠的,最著名的就是金陵城旁邊的龍江造船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