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時候,鄭和成為了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幫他受戒的就是姚廣孝,當時他還手寫了一部《佛說摩利支天經》並刊印出版了,姚廣孝幫他撰寫了題記。
察覺到他的目光,姚廣孝看了他一眼,然後看向了朱高煦,微微一笑道:“漢王,倭國的這些事情並不重要,我們隻需要知道現在倭國內部的各方勢力即可。老衲還是之前的建議,擒賊先擒王,先把足利義滿重創,然後挑唆其它勢力反叛,我們從中取栗即可。”
朱高煦不置可否,哈哈大笑道:“少師放心,我剛才隻是嘲笑一番而已,並不會因此掉以輕心。”
靖難之役的成功是取了巧的,當時朱棣的軍隊被平安、鐵鉉、盛庸拖在山東一帶,打了快三年都沒有太大的進展。
後來是在姚廣孝的建議下,迅速直取京師金陵,這才最終成功翻盤的。
如果朱棣不是直撲金陵,而是繼續穩紮穩打,一地一地的攻克,用蠶食的戰略和建文帝對打,結果朱棣是一定要輸的。
朱棣的基本盤隻有北平一地之力,最多加上遼東,但建文帝掌控了大明九成的土地和人口,特彆是南方賦稅之地。
拖到後麵,朱棣會越拖越死。
此次姚廣孝再次祭出這個打法,朱高煦其實也覺得沒啥問題的。
但是,朱棣也和他麵授了機宜,現在大明有人有船有槍有炮,最大的目標是徹底滅了倭國,其次才是像姚廣孝說的控製倭國,火中取栗。
所以,兩個選擇,他現在不好選哪一個,到時隻能伺機而動。
不過在朱高煦的心中,他是傾向於徹底滅了倭國的。朱棣也好,徐皇後、太子大哥朱高熾也罷,都和他明確說過,倭國以後會是他的封國!
能繼承大明皇位,當然是繼承大明皇位了。
在大明當一個王爺,好是好,但其實挺沒意思的,遠不如一國之主來得心動。
倭國距離大明又近,以後想要回到大明也方便。
朱高煦也存了一個小心思,那就是在海外倭國建國,可以肆無忌憚的搞發展,一旦大明這邊有變,說不定他還能再次回到大明,入主大明呢。
“漢王,少師,此次攻倭,首要朝鮮之地,必須要在朝鮮設立我們自己的補給之地。如若隻靠朝鮮,卑職擔心朝鮮有變,它們和倭國貿易頻繁……”
鄭和這時才說話道。
話雖然沒說完,但朱高煦和姚廣孝都知道他的擔心。
姚廣孝點了點頭道:“朝鮮不得不防。”
朱高煦沉思了一會後,說道:“此次路上也有大軍配合,出兵之前我會要求封鎖消息,封鎖朝鮮,晾朝鮮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陽奉陰違。”
三人並沒有商討從哪個方向哪條海路進攻倭國,因為在出發前就已經在皇宮和朱棣商量好了。
這一次,他們打的是準備充分的奇襲戰,吸取了元朝進攻倭國的教訓,而且船堅炮利,隻要操練熟悉了,很難會出現失敗的結果。
忽必烈進攻倭國之所以失敗,第一次是沒有準備充分,缺乏糧食、淡水補給。
第二次其實也是沒有準備充分,沒有考慮到季風的影響,結果帶足了糧食、淡水的十四萬大軍被台風給打敗了。
喜歡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請大家收藏:()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