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它君王,都得自歎弗如。
“回陛下,我等無異議!”
一眾大臣也都知道他們這個王上的想法,於是全部表示沒意見。
“那好,那就安排下去吧。”
李芳遠點了點頭,然後滿臉笑容的用漢語回複了大明使臣,並接受了大明使臣帶來的大明“冊封”。
這一次,大明使臣除了帶來大明新的要求,將釜山港設為大明海軍軍港基地之外,還帶來了永樂皇帝對李芳遠的冊封,重新冊封他為朝鮮國王。
很快,大明使臣就宣讀了永樂帝的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等等朝鮮國王的配套物品,同時悉數奉上。
李芳遠高興的接受了。
當然,這不過是表麵而已,實際內心是很平靜的,因為他知道這不過是無奈的選擇罷了,他沒得選,隻能躺平接受。
不僅僅是自古以來中華是宗主國,朝鮮是藩屬國,更是因為大明地大物博,朝鮮不過彈丸之地,根本無法抗衡,宛如螞蟻和大象的區彆。
除此之外,也有此時大明正值如日中天,永樂帝朱棣雄才大略等現實的考量。
李芳遠是認識朱棣的,兩人的關係還不錯。
當年李成桂外交上對大明謙卑,實際上用兵力抗拒大明,私下裡還搞小動作,想要侵占大明的土地,由此惹得洪武皇帝朱元璋非常惱火。再加上江浙一帶明軍抓捕的倭寇當中有人供稱是奉了朝鮮一些人的命令來劫掠大明,並刺探消息,於是朱元璋要求李成桂派王子押解倭寇供出的人員名單到大明受審。
李成桂大喊冤枉,然後派李芳遠去大明向朱元璋解釋,這自然是李成桂借刀殺人之計了。
結果,李芳遠漂亮的完成了任務,讓李成桂的算盤落空了。
在這個過程中,李芳遠結識了朱棣,相談甚歡,回來之後還說朱棣“龍鳳之姿,天日之表,不是藩王這個身份能擔得起的,以後會是天子”這種話。
再加上三年的靖難之役,朱棣一路過關斬將,以八百人起兵打敗了百萬大軍的朝廷,奪取了天下,這爆表的能力,實在是看得李芳遠心驚膽戰,最後徹底服氣,絕了和朱棣對抗的心思。
他要是擺不正位置,萬一朱棣起兵來打他,他自然是扛不住的。
在朝鮮,出兵一兩萬是大軍了,但對於朱棣來說壓根不是事。
朱棣八百人能打敗百萬大軍的大明朝廷,現在朱棣擁有了朝廷的百萬大軍,要真的來攻打朝鮮的話,朝鮮立即化為齏粉。
位置擺正之後,李芳遠用以往的曆史經驗就可以有一個深信不疑的判斷,一直以來朝鮮都是中華的藩屬國,到大明了肯定也不例外。
這不,他前腳接受了建文帝的冊封,現在迅速求取朱棣的冊封,朱棣不也爽快的冊封了嗎?
“裝模作樣!”
大明使臣劉榮心下鄙夷,但表麵上沒有什麼反應,在完成冊封後立即和朝鮮的人員一起快馬加鞭往釜山港趕去。
一同前往的,還有他帶過來的三百騎兵。
喜歡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請大家收藏:()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