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既然用來賺銀錢,那他就喜歡了。
而今,東爪哇王國既然有這“大食酒”的原料,而且他們國家的太子也在北平。
弘道帝立刻讓人召他過來。
準備靠著自己廣博的學識,再嘗試從這位太子的口中,看看能否尋得其他的商機。
二王則各自回到府上。
他們作為第一支返回的船隊,儘管稱不上是儘善儘美。
但弘道帝還是給了他們足夠的體麵與獨特的殊榮。
不僅皇族內部召開儀式,而且還各人加封了四千戶的食邑,許諾三代之內不斬。
這可算是讓一直存在感不高的宗室大出風頭了。
此外,東爪哇王國成為大明屬國的消息,則在弘道帝的授意下快速傳播。
他這可不止是給自己造勢。
同時,也是準備再吸納些有實力的商賈進來。
讓他們拉船隊,一起去東爪哇王國進貨。
人數多了,弘道帝這個主持之人,能從中撈到的銀子也多。
……
他登基的時間不算太久。
但其個人的風格已經能被朝臣們給了解。
一個字。
錢!
弘道帝堪稱是大明立國以來,最嗜錢如命的一位。
這本來當是一個貶義詞。
可問題在於。
弘道帝自己賺銀子自己花,不去碰國庫的銀子。
這雖然顯得有些市儈,但站在大臣的立場上,他們是沒有由頭去譴責弘道帝的。
而且,弘道帝還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他肯放權。
朝中大臣,也是在弘道帝這裡,才第一次有了當官的感覺。
大家一股腦想要往上爬,那就得把其他人拉下馬。
於是,這就容易形成了朋黨。
最初臣子們還顧及體麵,隻是想著在弘道帝麵前賣寵,好借機升到高位。
直至,他們發現弘道帝鮮少插手朝政之後。
臣子們心中那顆被壓抑了許久的心,這才算是活絡了。
另一邊。
東廠和鎮撫司的探子四下出動,早已安插在各家大臣的府上。
這確保弘道帝人在宮中,也能分辨出堂下的是人是鬼。
……
又是一年過去。
弘道帝組織的海船,順利從東爪哇王國往返,帶回了不少的魔豆種子。
接下來,齊天書院“農院”的人負責對接。
他們根據氣候,在南麵開始試種,尤其是那等與東爪哇王國氣候相近的地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