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這一年。
李從彧迎來了百歲的壽誕。
這位碩果僅存的大明開國功臣,退居劍池三年之後,仍然還在人世。
定國公“李墩墩”趁著身體還算硬朗。
帶著家中子孫,每到年關就去宮中請來恩旨,南下信州到劍池,陪著老爺子過了上一個完整的新年。
弘道帝無有不準。
他如今已經習慣了站在皇帝的位置上,利用得失來權衡一件事的價值。
毫無疑問。
像李從彧這種,每年隻需要去信一封,就能鞏固人心,順帶抬高自身形象的吉祥物。
絕對稱得上是一本萬利。
弘道帝是不會拒絕的。
除了定國公府的自己人,還有劍池的晚輩們要前往拜見。
這對喜歡熱鬨的李從彧而言,也算是一年一回的歡愉。
……
玉致真人府上。
麗妃在去年生下了一個孩子,是女孩兒。
這是武帝的遺腹子。
她的身份沒法上宗蝶,而且這孩子沒有享受過帝王之女的榮光,就更沒有必要讓她去承擔因為這層身份帶來的苦難。
所以,玉致真人讓這孩子隨師父姓,姓李。
她叫李無憂。
隻希望這孩子可以平安長大。
麗妃心中本來還存有一絲的幻想,但在看到這是女娃時也就熄滅了。
也罷——
命裡無有,莫需再念。
她這輩子不可能嫁給彆人了,這大概也是她唯一的孩子。
麗妃隻想著,如何讓李無憂可以平安長大成人。
她現在是國師的再傳弟子了。
希望國師的在天之靈,可以讓李無憂長大。
為此,麗妃甚至還認真的擺上香火、供品、牌位,私下裡自己祭拜李靈運。
這一幕被玉致儘收眼底。
她有些哭笑不得。
師父還沒死,怎麼就享受到了死人的待遇。
可是,這話又無從說起。
麗妃一個無依無靠的女人,她活在這世上總需要一個念想。
武帝至今還沒有一個子嗣平安活著長大。
所以,李無憂有可能像是她的那些哥哥姐姐們一樣,幼時夭折的。
玉致最終經過一番權衡。
她取出了李靈運留給她的仙棋。
這仙棋立刻化作一根釣竿,其末端像是有一個魚餌。
玉致本來是打算出去找師父的。
但是,她注意到這魚餌處於咬鉤的狀態。
這就意味著,自己要找的人,其實已經在來的路上。
沒過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