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程中。
朝廷還順便進行了相應的文化輸出。
在各部物色、扶持了一批認同華夏文化,向往中原生活的貴族。
這個時候。
這些人就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
對於“納土歸朝”之事推崇倍至,極力讚成。
在貴族精英態度的影響下。
原本就已經動搖的象雄王和蘇毗王拋卻最後一絲顧慮。
決定放棄雞蛋碰石頭的取死之路。
接受大周天子釋放的善意。
率部“納土歸朝”,加入華夏民族大家庭。
……
越王宇文盛接到二部願意舉族歸朝的消息後大喜。
第一時間青鳥傳書,將這一好消息呈送皇帝。
宇文衍龍顏大悅。
當即詔令鴻臚寺,讓長孫晟派遣官員與二部接觸。
深入商討“納土歸朝”事項。
經過半年的時間,最終敲定一應事宜。
象雄、蘇毗王將攜一眾貴族代表親自進京。
謹見大周天子,正式奏請納土歸朝。
……
臘月十五。
從朱雀門至承天門。
承天門大道兩側。
全副武裝的禦林軍甲士身姿筆挺,眼神犀利,威風凜凜。
進京朝貢的附屬國、蕃邦使者入宮覲見。
每走一步。
小心臟都不受控製的怦怦直跳起來。
震懾。
激動。
興奮。
忐忑。
各種情緒交織,精神高度緊張。
巍峨的宮殿,厚重中蘊含難以言表的威壓。
一宮一殿。
白玉拱橋,液池水榭,閣宇飛廊,角樓高聳。
處處展現出華夏文化底蘊的璀璨與華貴。
這是天朝的核心所在。
這是天下四海夷狄神往、膜拜的權力之巔。
多次進京朝貢的使者,能明顯感覺到天朝的氣勢更盛了。
相較數年前。
愈加的鋒芒畢露,威武霸氣,令人生畏、敬服。
太極殿。
皇帝身著青色龍袍,頭戴十二旒冕冠。
金絲繡織的五爪金龍活靈活現,威武霸氣。
宇文衍劍眉星目,龍行虎步,帝王之氣睥睨天下。
君臣見禮後。
鴻臚寺卿長孫晟出列奏報諸邦進貢事宜。
這樣集中性的“萬國來朝”,在此前已經有過兩次。
一是皇帝禦駕親征,渡江伐陳,實現神州大地南北統一之後。
二是朝廷覆滅吐穀渾,設立青海道,強勢開疆拓土。
此次,各國使者不約而同進京朝貢。
則是在朝廷以摧枯拉朽之勢覆滅百濟和倭國的背景下。
動不動就滅人國祚,收其地,馭其民。
大周朝廷相較以往中原王朝的對外羈縻之策,已是截然不同。
周邊蕃邦小國,“打不贏就苟”的應對策略已經失去了作用。
當朝華夏天子根本不吃這一套。
前有南陳,交趾李佛子,林邑國。
後有吐穀渾。
如今,百濟,倭國又迎頭著趕上。
凡是頭鐵想和大周硬碰硬者。
全都化曆史塵埃,成為當朝華夏天子開疆拓土的勳章。
率先進殿的是東突厥,新羅,東北四部,南洋訶陵國,西域天山諸國。
這些都是主動內附,最早臣服大周朝廷的附屬勢力。
大樹底下好乘涼。
在和平社會秩序中,享受著與中原貿易帶來的巨大紅利。
真正體會到了“跟著大哥有肉吃”的美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