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由此衍生出來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他們這樣幾乎是在某些方麵徹底拋卻了以往的所有,那麼,他們是如何應對那些原本構成中的龐大的利益團體的?
看過這些故事,和其他皇帝聊過,也看過各朝百姓們的聊天,嬴政對日後那些王朝的利益團體非常了解。
縱然皇帝可以直接扔掉,但是那些真正構成了朝廷的關鍵部分的士人呢?
這股力量,可是非常龐大啊——不隻是登上朝廷、踏入官場的那部分,還有身處民間,在各個地方都有分布,各個地方都享有不低的聲望,甚至直接成為地方耆老鄉紳的群體。
這樣的群體,又是什麼情況呢?
如同門閥士族,既有好幾個王朝的無數皇帝數年來接連不斷的打壓,又有戰亂硝煙的摧殘,還有百姓們的怨恨——如黃巢那樣的大殺特殺,才在數百年後漸漸消弭。
而士人呢?
這個群體的情況,可是和門閥士族又不大相同。
不能簡簡單單通過殺戮就能夠解決,隻要還是這樣的製度……哦,他們更改了選官選拔賢才的製度?
但是嬴政也承認,其實到了後來,科舉製度就是最合適的製度。固然其中同樣弊病重重,盤根錯節,權貴人家終究還是占到優勢,貧寒學子能夠出頭的還是少數……但是總體來說,總歸是一個好的製度。
總歸還是一個有用的、有效的、能夠更好的選拔賢才的製度。
且,其中牽涉的利益群體太龐大了,太龐大了。
已經考出來功名的人——不論是留在家鄉還是入朝為官,不論是考到了哪一步——都是利益群體,而沒有考上功名的百姓,其實同樣是利益群體的一部分。
因為這就是他們可能的晉身之階。
如果要改,如果要改……
後世的那個朝廷,還能想出來什麼能夠比科舉更客觀、更可靠、更可行、能夠惠及更多的群體、能夠讓百姓們都覺得公平和有利可圖的製度?
如果百姓們全都支持,那倒是不需要畏懼那些士人了,畢竟和百姓的數量比起來,士人也到底是少數——但是,他們有什麼辦法?
而,如果選官製度變了,那麼學習的內容自然也就變了。後世那個朝廷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想要教授新的製度相關的知識,必然也會迎來舊的利益集團的抵製;而舊的利益集團,那些士人們,才是真正識字有文化的群體。
如果他們全都抵抗不合作——雖然其中肯定也有不少願意投了朝廷,不論是真的為國為民還是貪圖利益,但是這個數量有多少?
後世的朝廷,既然要徹底扔掉科舉,同時也不尊奉儒學、不尊奉皇權皇帝、甚至可能是直接沒有了皇權皇帝,那麼,也不可能在朝廷裡麵給這些舊勢力的人員留下位置。
所以,這些舊勢力如果選擇投靠朝廷,他們有什麼“利”可圖?
如果無利可圖,隻能指望他們為國為民的公心……這種人,那是少之又少。
因此,這個舊勢力群體的力量一定非常大,新的朝廷如何解決?新的朝廷如何找到人去教授新的知識?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他們能夠建立起來新的朝廷,那至少可以證明,他們手裡麵支持朝廷的有知識的人有很多。
嬴政想。
那這裡麵的問題就在於……這麼多的、足以支撐起一個朝廷的支持新製度、天翻地覆的有知識的人,到底是從哪兒來的?
嬴政可不覺得前朝會願意讓民間有這樣的人存在並且壯大下去,因為他們所奉行的宗旨是和原本的朝廷完全背道而馳的。
但這樣的人能夠存在並且發展,又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們從何而來?他們如何發展?他們怎樣壯大?
還有一件事情。
肯定農民起義,那麼,兵禍算不算百姓活不下去討厭朝廷決定起義的一個原因?這裡的兵禍,並非是指占戰爭,而是說那些搶掠百姓的軍隊。
軍紀的重要性,所有的有識之士都在講,但是要維持怎樣的軍紀,不同的人觀點就不一樣——如果說要到了百姓對軍隊沒有任何反感的地步,那至少至少,也得是這支軍隊絕對不搶掠百姓、對百姓秋毫無犯。
……這樣的軍紀,又要如何達成?
隻是吃飽飯,那可未必夠——雖然大多數時候,軍隊搶掠的主要原因在於吃不飽飯,糧餉不足。
但這其實也是因為很多軍隊在很多時間中就是缺乏糧餉的。事實上,如果一個軍隊軍紀不太好的話,即便不缺乏糧餉,能夠吃飽,他們也會搶掠百姓。
所以,後來的那個朝廷,這又是如何做到的?
嬴政可不覺得他們是效仿大秦。
【在張獻忠這邊,他雖然投降了,但是他其實在投降期間做了很多事情。】
【首先,當然是把自己表現成一個真心投降的起義軍首領——雖然他並不願意解除武裝,遣散軍隊。】
【他先是接受了明朝朝廷授予的副將符印,並且,領取了一些糧餉。】
【同時,他儘量遵守明朝朝廷的各種慣例,先是去沔陽港拜見當時的總理熊文燦,又是在湖北巡按禦史到來的時候老老實實地跪拜。此外,還按照往來規矩和明朝的地方官員、當地鄉紳有正常的禮節往來,表現出一副融入其中的模樣。】
【但是在表麵功夫之後,張獻忠卻根本沒有放棄自己的軍隊的獨立性,絕對不接受明朝朝廷的調遣,也不接受任何改編或者遣散——崇禎十一年五六月間,差不多兩百裡外有其他起義軍活動,熊文燦等人決定調動張獻忠的軍隊,並且給他提供糧草,但是張獻忠卻想儘借口推脫,,“不肯出門半步也”。】
【他保持著高度警惕。】
【隨後,張獻忠還不斷地操練軍隊,“人不散隊,械不去身”,充分訓練,不讓戰鬥力滑落;同時,還大量準備各種武器器械,“每日置造戰船,已積至百有餘號,及打造極精軍器”“買馬製器,日夜整辦,惟恐不及”。】
【接著,他還試著開展屯田工作,把當地有主的好田地拿過來耕種,又讓當地地主把收過來的租子交上來充當軍糧,又把穀城王家河改為了太平鎮,在鎮上麵設立關卡,對往來的所有貨物收稅,稅額很簡單,所有貨物收走一半,作為養兵的費用,還在湖廣襄陽等地和普通百姓平賣平賣。】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