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的硝煙雖暫時消散,但戰爭的陰霾仍如厚重的烏雲,沉沉地籠罩著大清的蒼穹……
曆經連番的激戰,城中處處皆是殘垣斷壁,大街小巷彌漫著煙火的焦味與塵土的渾濁氣息。
百姓們在這一片廢墟之上,憑借著堅韌如鋼的意誌,開始了艱難無比的重建家園之路。
而這場慘烈的戰爭,也讓人們刻骨銘心地意識到,除卻槍炮之威,文化的傳承亦是守護家園堅不可摧的重要力量……
在廣州城中那一處名為“高第街”的古老街巷裡,居住著一位名叫陳育德(陳老)的木雕藝人。
陳家的木雕技藝薪火相傳數代,其作品細膩至極、逼真非凡,花鳥魚蟲仿佛被賦予了靈動的生命,人物神情更是栩栩如生,每一處紋理似乎都在深情傾訴著嶺南文化的獨特傳奇。
往昔的歲月裡,他家的木雕作品廣受推崇與讚譽,遠銷四麵八方。然而,當戰火紛飛而起,百姓流離失所,哪還有多餘的錢財來購置木雕?
於是,生意瞬間變得極為慘淡,眾多珍貴的木雕模具也在混亂中慘遭毀壞,傳承之路風雨飄搖、危在旦夕。
陳老的小院中,一棵古老的榕樹投下斑駁的樹影。
陳老悠然地坐在樹下,望著眼前幾個街坊鄰裡的孩童,眼神裡盈滿了慈愛與堅毅。
他緩緩地拿起刻刀,指著一塊初現雛形的木料,徐徐說道:
“孩子們呐,此木雕呀,可是咱老祖宗遺留下來之寶。每一刀刻下去,都沉澱著曆史與文化。
外敵能毀掉吾等房子,但永遠毀不掉此門手藝。就如同木頭上紋理,即便曆經歲月打磨,依舊清晰而深刻。”
言畢,他手中的刻刀穩穩落下,木屑如雪花般紛紛揚揚飄落。
孩子們圍坐於一旁,眼中滿是好奇與專注,小手輕輕摩挲著那些尚未完成的木雕,感受著木頭的紋理與溫度,仿佛已然緊緊握住了傳承的脈絡……
與此同時,城外的“桑梓村”裡,養蠶繅絲的傳統也在困境中頑強堅守。
翠綠的桑樹林環繞著村莊,以往,這裡產出的絲綢質地細膩、光澤柔和,聲名遠揚,是村裡人的主要生計來源。
但如今,戰爭致使貿易阻塞,絲綢銷路大幅減少,倉庫中積壓著大量精美卻無人問津的絲綢。
可蠶農們並未有絲毫放棄之念,依舊每日清晨便起身,精心嗬護著每一片桑葉、每一隻蠶繭。
村裡的老蠶娘王嬤嬤已過花甲之年,頭發斑白,但眼神明亮如星。她帶領著一群年輕的姑娘們,日夜勞作在蠶房。
蠶房裡,彌漫著桑葉的清新香氣和蠶寶寶啃食桑葉的沙沙聲響。
王嬤嬤口中哼唱著古老的蠶桑歌謠:
“養蠶如養兒,絲絲皆心血……”
那旋律婉轉悠揚,帶著歲月的滄桑和對生活的殷切希望,在蠶房裡悠悠飄蕩,傳承著這份古老的生計,也維係著鄉村的根基……
此時,林羽受林則徐之托,正準備踏上前往京城的漫漫路途。
林則徐目光殷切地看著林羽,鄭重說道:
“林大人啊,此次京城之行,關係重大,萬不可有半分疏忽。”
林羽拱手行禮,堅定回道:
“大人放心,林羽必不辱使命!”
林則徐拍了拍林羽的肩膀,又言道:
“攜著廣州軍民英勇抗敵之事跡以及此等反映當地風土人情之珍貴物件,務要讓京城百姓也能知曉吾等決心和勇氣。”
林羽鄭重點頭:
“大人,林羽明白!定會將一切如實展現於京城眾人麵前。”
言罷,林羽帶著重托,毅然轉身,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林羽一路奔波,風餐露宿,終於抵達了京城。
京城的前門大街依舊繁華喧囂,車水馬龍,但在這表麵的繁華之下,卻也潛藏著因戰爭而生的緊張與憂慮……
林羽在街頭稍作停歇,心中暗自思忖著接下來的行程。
猶豫再三後,林羽最終還是決定徑直前往時任翰林院編修的李文田大人的府邸。
林羽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
“也不知李大人是否願意見我,願此次能順利求得幫助。”
來到府前,林羽遞上名帖,未過多久便被請進了府中。
府中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儘顯清幽雅致之態。
李文田大人正於書房中翻閱古籍,聽聞林羽前來,放下手中書卷:“快請進來。”
“林大人,一路辛苦了!聽聞汝在廣州城之英勇作為,真是令人欽佩不已啊!”
李文田大人身著一襲青衫,快步迎上來,熱切地說道。
林羽拱手行禮,緩緩開口:
“李大人,在下不過是儘了分內之責。此次前來,是想與大人一同商討如何將大清之文化傳承下去,尤其是那些在戰火中瀕危之非遺技藝。”
兩人在書房中安然坐下,書房內擺滿了經史子集和各類古玩字畫。
林羽將從廣州帶來的一些木雕小件、絲綢樣本以及文人字畫的臨摹本一一擺在桌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