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文化盛會餘溫尚存,其影響力恰似層層漣漪,向著四麵八方緩緩擴散開來。
各地的文人雅士、民間藝人以及普通百姓,皆在熱切地談論著那些令人歎為觀止的非遺技藝展示,許多人的心中由此燃起了對傳統文化傳承的熾熱火焰。
然而,遠在千裡之外的廣州城,卻依舊深陷於重重困境之中……
林羽自京城歸來之後,帶回了李文田大人以及諸多有誌之士對於廣州文化傳承的關懷與支持。
但眼前的廣州城,百廢待興,百姓們的生活尚未擺脫戰爭的陰霾。
城中的市場依舊冷冷清清,眾多店鋪仍未恢複營業,街頭巷尾彌漫著一股沉重壓抑的氣息。
陳老的木雕工坊在文化盛會過後,雖說獲得了些許關注,可訂單卻是屈指可數。
畢竟,大多數人都還在為了溫飽而苦苦奔波,實在無暇顧及這些美輪美奐的木雕作品。
陳老靜靜地坐在工坊裡,望著堆積如山的木料和尚未完成的作品,滿心憂慮。他輕輕撫摸著那些已然雕刻完成的人物形象,喃喃自語:
“難道此傳承數代之手藝,終究還是要在動蕩亂世中漸漸沉寂下去嗎?”
與此同時,桑梓村的蠶娘們也麵臨著新的難題。
“可怎麼辦呀?”一位蠶娘憂心忡忡,“儘管於文化盛會上所展之絲綢引數人之興趣,然因戰事之故,交通阻塞甚劇,原材料之供遂極緊。”
“是啊!”另一位蠶娘附和著,滿臉焦慮,“桑葉短缺使蠶寶寶之食成棘手之題,吾等所能思之法皆試矣,猶未可也。”
“可真是愁死人了!”年紀稍長的蠶娘著急地來回踱步,“蠶寶寶們無桑葉可食,吾等將如何?吾等急若熱鍋之蟻,然亦無可奈何……”
眾人唉聲歎氣,一時間,愁雲籠罩在桑梓村上空……
林羽深深地明白,僅僅依靠一時的熱情和短暫的展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為這些珍貴的文化技藝找到一條能夠持續發展下去的生存路徑。
於是,他匆匆召集了廣州城裡的一些商會代表、文人學者以及民間藝人,在一間寬敞的屋子裡共同來商量應對的策略。
屋子裡彌漫著一股凝重的氣氛。
一位商會代表緊緊皺著眉頭,滿臉都是憂愁的神色,訴苦道:
“林大人呐,非吾等不願相助,實乃當下之商道甚艱。城中百姓購買力驟降,城外之貨又難運入,吾等自身幾近難支矣。單論吾之店鋪,積壓之貨難以售出,資金周轉已成大患。”
旁邊另一位商會代表也附和著:
“誠然,林大人,值此兵荒馬亂之時,眾人皆度日維艱啊。”
這時,一位文人學者輕咳一聲,提議:
“吾等可否嘗試將此些技藝與當下之實際需求相融合?
譬如,木雕可製些許實用之家居小擺件,如小巧之書架、彆致之掛飾,絲綢可設計為更適百姓日常穿著之款式,簡約且舒適,降其成本,增其實用性,或能開啟銷售之渠道。”
林羽聽了之後,雙眼一下子亮了起來,急切地說道:
“此主意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