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食堂,正是張九德在負責改建。
京官們上值,早餐在家裡解決,中午就在前門大街兩邊的飯館裡,隨便吃點,許多貧窮的京官,中午基本上不吃飯,晚上回家再吃。
這時代的大多數人,習慣吃兩餐。
張薔在粥廠看見,閻剛峰等人排隊領粥後,心裡很不是滋味,回來後就提議,要在大明門外,辦一家中央食堂,為京官們提供午餐。
這個提議,很快得到通過,連雞蛋裡也要挑骨頭的禦史台,也破天荒地,沒有一道反對的折子。
工部老尚書李從心,樂嗬嗬地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無所事事的張九德。
至於夥食費從哪裡來,那是戶部的事,張九德沒過問。
“知微就要去河南了,食堂的事,想好交給誰了麼?”孫閣老已經用完午飯,一邊喝著茶,一邊問他。
張九德看看盧象升,孫閣老道:“你彆看他,他忙得很,你得找彆人。”
袁閣老就給他支招:“河南的差事是重中之重,食堂的事,你交回給李尚書……他病了,戶部的工作,是建鬥在代理,看來,還隻得讓建鬥給你找個接手的人……建鬥,你可不許推辭!”
盧象升是左侍郎,李從心下來,就是他了。
今日,太後讓他代表李從心來開會,重用的意圖,不要太明顯,三位閣老哪裡看不出來?
所以韓爌也附和道:“禮卿說的是,建鬥,你要替李尚書,把工部的一攤子擔起來。”
盧象升忙起身拱手,回道:“建鬥敢不用命!”
原來,陪大佬吃飯,談論的,還是工作……
眾人用完飯,懷恩進來,每人發了一個文件袋,盧象升對張九德解釋道:“會議記錄。”
懷恩將一個寫著張九德名字的文件袋,交給他,叮囑道:“張大人,這裡除了今日的會議記錄,還有一份《救災備要》,供大人參考。”
孫承宗又囑咐他:“知微回去收拾收拾,明早就帶隊出發吧,各部門的人員車馬,明日在永定門外,與你彙合。”
張九德出宮的時候,還有些蒙,他臨時被叫來開會,領了這麼重大的差遣,人都沒認完,就讓他明日出發了?
他明智地沒吱聲,心想,回去做做功課再說。
出宮後,劉鳴謙向他拱手告彆:“張大人,草民這就回去準備,明早派人在永定門外,與大人同行……”
王家彥要回戶部,也拱手告彆:“張大人,明日為大人送行……”
送走兩人,張九德與盧象升肩並肩地走回戶部,盧象升問他:“知微,你是騎馬還是坐馬車?本官讓人為你準備。”
張九德對著盧象升,才吐露真話:“建鬥,下官這心裡,沒什麼底啊……這事兒,太突然了。”
盧象升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這不是突發情況麼?好在太後已下旨,讓當地官員先動起來,估計河南的張夢鯨他們,已經趕往災區,你去到那裡,不至於無人可用。
對了,本官為你準備一匹馬,一輛馬車,路上下雨的話,你還能躲進馬車裡……文件資料,放在馬車裡更安全,免得淋濕了。”
“多謝建鬥,”張九德在工部坐冷板凳,平日裡很少與這位太後麵前的紅人打交道,想不到盧象升卻是一個熱心之人,他真心實意地道謝,“食堂之事,下官回去就將資料賬冊,交到大人公廳。”
盧象升指了指他的文件袋,寬慰道:“今日的事情,會議紀要上都有記錄,實在來不及,你就在路上看……
當年皇太極叩關,下官和倪大人,是從會場出發的,許多事務,也是邊乾,就邊理清了,知微你在路上,還有幾天的時日,可用來熟悉情況。”
張九德回到公廳,吩咐書吏將食堂的資料賬冊整理好,他要交接工作。
書吏嚇了一跳:“大人,你調去哪裡?”
“不是調,是臨時差遣,去吧,今日下值前要準備好。”
書吏拱拱手,忙跑走了。
張九備在桌案前坐下來,抽出文件袋裡的《救災備要》,見上麵畫著樹枝一樣的圖形。
左邊列著救災的各項工作,第一項安置災民,右邊伸出去幾條支線:首要一項,設立難民安置區,後麵又有幾條支線,從住房、食物、衛生防疫……每一條線後麵,都有一個責任人。
越往後看,張九德心裡越踏實,雖然《備要》上要求的,跟以往的賑災方式很不相同,但他心裡有了底,知道該做哪些事,找哪些人,從哪裡入手,做到什麼程度……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他覺得,自己似乎學到了,一種更簡潔的工作方法。
於是,他試著學著《備要》的格式,將明日裡自己要帶走的人、財、物,列了一份表,感覺一下子清晰多了。
當晚下值後,他去看望了臥病在床的老尚書。
李從心已經七十五歲,在原本的曆史上,他活到七十三歲,這時代,因為張薔的重用,老爺子活到了現在。
“大人,”張九德來到床前,恭敬地道,“黃河孟津渡河段決了口,太後命下官去賑災,兼治河,明日一早就要出發,下官來聆聽大人的教誨,也跟大人告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