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的慘戰,遼東經略楊鎬,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尤其是薩爾滸的慘戰,是大明王朝自“土木堡之變”後,170年以來最慘重的軍事大敗,這樣的責任楊鎬知道,自己擔不起。】
【自己若是擔下來,自己不僅官位難保,隨時都會被下罪處死的可能。】
【當初在朝鮮戰場上,因為指揮失誤,導致“蔚山之敗”,就被彈劾罷官,閒賦居家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裡,大明朝廷的官場,在急速變化的過程,而楊鎬能在二十年後,再次能擔任遼東經略這樣的一方大員。】
【對楊鎬來說,是他此生,僅有的機會了。】
【因此,楊鎬在得知,西路軍大敗,杜鬆戰死時,手中的茶盞“哐當”墜地,茶水濺濕了案上的輿圖。】
【此時的楊鎬,坐鎮在沈陽城中,雖說西路軍大敗,杜鬆戰死,若是其它三路軍能取得大勝的話。】
【那麼對楊鎬來說,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戰果。】
【因此,楊鎬在心裡希望,此時的三路大軍的主將,能夠表現超常,取得驚人的戰果。】
【其它三路主將,最好在這個時候,都不再按照原來製定的作戰計劃行事。】
【最好的結果,就是馬林,李如柏,劉綎三人,都能在這個時候,打破原有的常規,敢於行使“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的應變能力。】
【隻要另外三路大軍,都能取勝,就能穩定住整個戰役的局勢,甚至能兵臨赫圖拉城下,那就是大功一件。】
【這樣一來,西路軍與杜鬆戰死,也是值得的。】
【若是真能這樣的話,對他楊鎬而言,那也是功大於罪的一件功績,屆時有可能將,西路軍戰敗之罪,都推在杜鬆的頭上。】
【然而,也僅僅過了一天不到的時間,北路軍馬林又被努爾哈赤擊敗的消息傳來時,楊鎬再也不能內容與淡定了,也不敢再存在幻想了。】
【楊鎬立即派出快馬,前去向東路與南路軍傳令,讓其趕快撤軍。】
【當向東路傳令的快馬,正要出發之時,一直在苦思應對之策的楊鎬,腦海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有了念頭之後,楊鎬也不再猶豫,立馬將傳令快馬的士兵攔下,換成自己的親信前去傳令。】
【雖說,從沈陽出發給東路軍傳令,有著數百裡的距離,正常派遣快馬傳令,也不一定能傳到。】
【但,萬事就怕萬一。】
【雖說,楊鎬與劉綎是舊識,也有著在朝鮮戰爭中的一絲聯係,但劉綎畢竟是由東林黨力薦之人。】
【劉綎與東林黨之間的關係,自然要比自己強。】
【而自己,之所以能在20年後,再次擔任遼東經略這一要職,也多由浙黨一派的舉薦而來。】
【因此,楊鎬的再度入仕為官,已經與浙黨官員之間的聯係,已經是相當的密切了。】
【雖說,杜鬆,李如柏,馬林,三人都是大明北軍武將,與劉綎這一個南軍武將,存在軍事上的爭鬥。】
【但馬林,卻是浙黨派係的武將,加上劉綎又與東林黨密切的武將。】
【因此在遼東地區上,劉綎與支援而來的南軍,在遼東的的待遇與補給,卻是最差的。】
......
【楊鎬將傳令士兵,換成自己的親信,就是為了確實,自己送出去的撤退命令,不能及時的送達到劉綎的手上。】
【因為,此時的楊鎬,已經推測出,此次戰役,明軍的敗局已定。】
【這一次,自己一定要為自己找好一條退路,要為自己開脫。】
【這不是簡單的退路,很有可能會是自己的一條活路。】
【於是,楊鎬便是選擇了投向了浙黨,與要浙黨進行捆綁。】
【因為,浙黨黨首方從哲,就是在戰役爆發之前,立主催戰的主要官員之一。】
【到時,自己要隻咬死,這場戰役的大敗,主要原因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而造成的,那麼自己或許就能逃脫死罪。】
【於是,楊鎬連夜遣心腹攜密信赴京,直奔方從哲府邸。】
【信中避開戰敗細節,隻說“遼事棘手,非賴中樞主持不可”。】
【並承諾:“若蒙首輔保全,鎬願遵浙黨意,清汰遼東軍中‘異己’暗指東林黨支持的劉綎等將),軍餉調度悉聽戶部浙黨主事裁決。”】
【同時,還在密信的最後指出:戰役的大敗,皆因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
【此時,擔任大明內閣首輔的方從哲,正愁遼東戰事,這一巨大的利益,浙黨無從下口之時,楊鎬的密信,頓時大驚。】
【於是,方從哲立即找來浙黨親信,進行秘議。】
【最終,在大明文官集團,默契的配合之下,“薩爾滸戰役慘敗”的主要罪責,都被推出了大明各路主將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