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界。
始皇帝嬴政:“後世的大明火器,雖有神器之威能,但決定戰爭勝敗,還有多方因素存在的必要性。”
“但,這後世的大明火器,確實要例入這一世大秦帝國強國壯軍的國策中。”
......
諸天萬界大明朝代。
民間:
有人歎道:“可惜了川軍的白杆兵,也可惜了浙軍的戚家軍~!”
......
【沈陽城與遼陽城之間,沒有天塹,兩城所在的地區,均同屬遼河平原腹地,因此兩城之間,也沒有易守難攻的軍事危地。】
【沈陽城與遼陽城,不管對南,還是對北,都是可以成為互為門戶的兩座城。】
【因此,努爾哈赤在天啟二年1621)3月13日,完全攻占沈陽後,僅僅休整了5天。】
【在由到遼陽城中間諜,送來的情報後的努爾哈赤,在怕夜長夢多的努爾哈赤,於是在3月18日率六萬大軍向遼陽進軍。】
【3月19日,六萬大軍後金大軍抵達遼陽城外,並用計引出了,遼城守軍出城決戰,並成功在野戰後,擊敗了遼陽明軍。】
【3月20日,袁應泰又在遼陽城中組織,一支3萬多的虎旅軍,衝出遼陽城與後金軍交戰,並再次戰敗後,退回城內。】
【最後,在天啟二年1621)3月21日,努爾哈赤在城陽間諜的配合下,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成功攻破了大明王朝在遼東地區的治所,遼陽城。】
【在這場戰役發生之前,一直主張,並堅信速勝論的大明的遼東經略袁應泰,也在遼陽城破後,在鎮遠樓自縊,並焚樓殉國。】
......
【卻說,袁應泰在3月12日,得知努爾哈赤攻打沈陽城時,就立即命參將王世科率五千人,北上救援援。】
【但在行軍途中,就遇到後金遊擊騎兵的埋伏,最後後金軍將領哈都擊敗,王世科部也全軍覆沒。】
【3月13日晚,在得知沈陽城,已經完全失陷,川浙兩軍在渾河發生血戰,以及對後金大軍造成超過上萬的兵力損失後。】
【袁應泰緊急下令奉集堡,虎皮驛守軍,立即回撤遼陽。】
【同時,袁應泰下令,急緊收縮遼陽防線,並立即調回本溪威寧堡地區的守軍3萬人,收縮遼南防線。】
【威寧堡地處太子河中遊,其駐軍原為防範後金繞道遼陽南側,此時全部集中至遼陽城北渡口布防。】
【之後從渾河戰場連夜逃回的遼陽城的川浙兩軍的殘兵,也被袁應泰編入了遼陽城防備之中。】
【川軍參將周世祿與秦民屏帶領川軍殘兵,編入遼陽西門守軍的序列當中。】
【而浙軍殘兵,加上留在遼陽城中未參加渾河血戰的一部,共八百人,被部署在鎮遠樓附近負責火器防禦。】
【此時擔任遼東巡按的張銓,得知川浙兩軍在渾河發生的血戰與戰績後,並為川浙兩軍所有戰死的將士,上疏陳功,請從優恤。】
......
【此外,袁應泰此前收留的蒙古難民,以及在遼陽城被招募的蒙古降人,以“夷丁”的身份,被袁應泰編入遼陽城的守軍將士當中。】
【而這陽城中的蒙古“夷丁”,共有1萬2千多人,被袁應泰打散,分彆編入至遼陽城各處門城的守軍序列中。】
大明神宗界。
民間:
有百姓怒道:“這袁應泰真是頭豬啊,沈陽城是怎麼被攻破的,難道他是一點教訓都沒吸收嗎?”
“居然還敢把蒙古人編入守城軍隊當中。”
“難道這遼陽城,被努爾哈赤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攻陷了。”
“在老子看來,在天道曆史進程中,大明的沈陽城與遼陽城的丟失,袁應泰的罪責最大。”
人群有,有人疑惑的問題:“會不會是,這時的袁應泰,還不知道沈陽城具體被攻破的原因吧?”
......
遼東民間:
有人惡狠狠的怒道:“在這一世裡,那袁應泰敢來遼東,看老子怎麼弄他!”
......
【在袁應泰完成緊急征調與部署之後,此時的陽遼城中的守軍,已經增至將近12萬之眾。】
【雖說遼陽城是遼東地區的治所,但遼陽城並不是遼東的軍事重鎮,因此遼陽城中的常備守軍在2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