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爵位(終)_刷視頻:震驚古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8章 爵位(終)(2 / 2)

藍玉案後,又清洗了一批。

洪武朝的大掃除,最後隻有八家幸存。

這九家裡,江陰侯和安陸侯建文帝時被削爵,曹國公李景隆、長新侯耿炳文,朱棣時被秋後算賬,再加上被奪爵的鳳翔侯。

始封鳳翔侯張龍的孫女,正是朱高熾的妻子,誠孝張皇後。

所以開國功臣最好隻剩下了魏國公徐家、雲南黔國公沐家、武定侯郭家。

這三家被皇明祖訓列為親戚之家。

“有司隻許舉奏,不得擅自拿問。”

這三家與接下來加入的靖難功臣構成了大明勳貴的主體。

明朝的勳貴是典型的軍事貴族,他們是皇帝的家臣,附屬於大股東的小股東。

政治上他們長期壟斷的京師衛戍部隊——京營提督、五軍都督府掌印、南京守備、操江提督、雲南、兩廣、湖廣、漕運四總兵等高級軍職,牢牢的幫皇帝掌握著軍隊。

比如南京的魏國公一脈除了擁有祭祀朱元璋孝陵這一政治意義集中的職責外,還世代擔任南京守備。

雲南的黔國公世襲鎮南將軍和雲南總兵。

經濟上勳貴們除了固定的俸祿,還享有莊田和不受約束的經商特權。

大明嘉靖年間十七大巨富,魏國公、秦國公,還有屬於靖難功臣的成國公都上榜了。】

大明,應天府。

知曉自己未來命運的勳貴們,心思不一。

隻有極少數沒腦子的想試試博一博。

但即便是經常被勳貴們調侃沒腦子的藍玉,心中造反的念頭也隻是一閃而過。

藍玉望向太子,一瞬間就知道自己為何而死了。

太子、太孫早死,上位又選了朱允炆做接班人,怕他壓不住我們,也怕我們裹挾二爺作亂。

當務之急是搞清楚太子怎麼死的,患了什麼病,能用什麼藥醫治。

不然,難道造反嗎?

上位對勳貴可不差,手下那群人現在過得好著呢,人家憑啥跟你一起造反?

畫大餅,說將來給他們封王、封公?

彆鬨了,人家現在過得不差,憑啥拿性命去博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再者說,自己死了,最開心的就是他們。

我們不死,他們怎麼出頭?

何況打仗是打的過上位,還是打的過徐達?

人家徐達一脈活的好好的,還擁有祭祀上位的權力,一看就是朱棣乾的。

徐家幫朱棣造太子的反都有可能,唯獨不可能幫我們造上位的反。

“唉……”

藍玉歎了口氣,還是彆想了,越想越糟心。

等吧,看天幕會不會透露太子的死因。

【相比於唐朝的濫封,明朝屬於很吝嗇爵賞的,朱元璋還定了文官非大功不許封公侯的祖訓。

“凡文官非有大功勳於國家,而所司朦朧奏請輒封公侯爵者,當該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斬,其生前出將入相,能除大患、儘忠報國者,同開國功助一體,封侯諡公,不拘此律。”

所以明朝隻有九個文官封了爵,除去開國的三位、靖難的一位以及奪門之變的楊善和徐有貞,真正憑借實打實的軍功的隻有三人。

靖遠伯王驥、威寧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

彈幕區:

〖王驥不是也參與了奪門之變嗎?〗

〖但是他的爵位是在這之前,先打阿岱汗,後打麓川,憑軍功掙來的。〗

〖三人是不是親戚啊?〗

〖不是。〗

〖王驥是洪武年生人,活躍在永樂、仁宣、正統、景泰,奪門之變後沒多久就死了。〗

〖王越生於宣宗年間,活躍在成化、弘治,三次出塞收複河套,二次遠襲韃靼。〗

〖王守仁就是王陽明,心學大家,被稱為最後一位聖人。〗

大明,武宗時期。

“有趣,有趣。”

朱厚照提筆又寫一封信,準備讓人快馬加鞭送給王陽明。

“不要假投,戰場上真打,不要放水。”

“朕要試試自己能不能打過聖人!”

“放心,朕贏了,會恕你無罪,還會加官進爵。”

朱厚照邊寫邊念叨,身旁的江彬聽的心驚肉跳。

“皇爺……那要是輸了呢?”

朱厚照停下筆,回過頭來笑道:“吾兒大才,怎麼能把這個忘了呢?”

“夫戰者,未算勝,先算敗。”

江彬提起的心放下了,還好皇爺聽勸,讓王陽明潛伏進去就成了,千萬彆真打。

朱厚照提筆又寫,又邊寫邊念叨道:“如果朕輸了,你偷偷放開路,讓朕落敗而逃。”

“而後你協助寧王,割據江南,登基稱帝。”

????

!!!!

江彬覺得要麼自己撞邪了,要麼皇爺被鬼上身了!

江彬顧不上禮儀,連忙奪過朱厚照手中的筆,隨後跪到在地。

“請皇爺賜罪!”

“把筆拿來!”

江彬隻是不停地磕頭,但把筆緊緊握在手中。

皇爺這想法,但凡出點差錯,大明江山就完了。

朱厚照看他頭皮都磕破了,鮮血直流,有些心疼。

“唉……彆磕了。”

“朕讓你彆磕了!”

江彬聽的朱厚照怒吼,隻能停下,但筆緊緊握住,還望向桌上還沒寫完的書信,想一把搶手。

朱厚照又好氣又好笑又有些許感動,難道朕隻有一支筆、一張紙嗎?

“朕問你,要是寧王真能割據江南,那江南人是支持他,還是支持朕?”

江彬有些不確定的回答道:“支持他吧……”

“把吧字去掉,是肯定會支持他,那江南是不是都是反賊?”

“是!”

“那反賊應該受什麼處罰?”

江彬有些明悟了:“誅九族!”

朱厚照雙手一攤,這不就得了。

“不讓寧王真的割據江南,他們怎麼會入局?”

“總的要讓人看見希望,他們才會投寧王。”

“朕可以肯定,寧王起事之初,他們會許諾寧王除了一切實際幫助的所有幫助。”

“但朕若是大敗,寧王割據稱帝,他們至少會拿出一半家底支持寧王。”

“所以,即便王陽明打不贏朕,朕自己也會偽裝成大敗!”

“皇爺,這可一點差錯都不能出,否則就是天下大亂!”江彬問道:“您就不怕弄假成真嗎?”

“這等於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王陽明身上,若是他有一點點反心……”

江彬沒說完,朱厚照明白他的意思,但他並沒有解釋,而是反問道:“你不是喜歡賭錢嗎?”

“你開賭之前會覺得自己輸嗎?”

“皇爺,這不一樣……”

“一樣!”

“朕不是賭,朕信他!”

“他即便不忠於朱家皇帝,也該忠於天下萬民!”

“而朕能使天下萬民,有飯吃、有衣穿,不必忍受暴政!”

朱厚照把江彬扶起來,拍了拍他身上的灰塵。

“衣服有灰塵拍拍就乾淨了,但臟了隻能用水才能洗的乾淨。”

“大明想要變革,非一場大雨洗淨汙垢不可!”

“否則,太祖爺從南京皇陵裡爬出來也沒用。”

南直隸。

“恭喜守仁兄。”

王陽明對祝賀的人一一回禮,但心裡並沒有多大的感覺。

聖人不聖人有什麼用?

知行合一,做好自己就好。

現在的緊要事是寧王。

寧王一係是真的沒有造反天賦,不說鬨的人儘皆知。

但剛來南直隸的王陽明和遠在北京的朱厚照都知道了。

甚至連具體舉事日期以及人數,兵馬布置,王陽明都大概知道一二。

告彆眾人,王陽明回答屋內提筆給北京寫信,告知寧王將要謀反之事。

寫完書信,王陽明走到院落中,看著竹子,細細思索起來。

如何用最少的兵、最短的時間平寧王之亂?

大明,永樂年間。

“王驥,是永樂四年那個?”

朱棣對這人挺有印象,年幼時父母相繼去世,他“哀毀儘禮”,得到了鄉薦。

永樂四年,進士及第,授了兵科給事中,後又被派去應天府當縣丞。

“應該是。”

“那他現在在哪兒?”

大胖思索一番,回答道:“行在都察院。”

“那就把人叫來,既然能打仗,下次出征就跟著朕!”

大胖翻了個白眼:“爹,才說好先不打,你又把下次打仗都預定好了……”

朱棣沒和大胖解釋,隻是把小朱叫到身邊囑咐道:“有沒有真才實學,跟朕出去一趟便知。”

“若是有真才實學,你就用!”

“但是!”朱棣強調道:“但是,你若是又和曆史上一樣身體不好,你死之前找個理由把他殺了!”

漢王爺接話道:“爹,還用以後,現在就宰了,還敢參與奪門之變,看我不活剮了他!”

“閉嘴!”

朱棣一腳把漢王爺踹開。

能打仗的本來就沒幾個,好不容易有一個,還殺了?

先往死裡用,用完了再殺。

【而清朝屬於逆流中的逆流,爵製又重新變得複雜,既有宗室爵位,又有非宗室爵位,在乾隆朝最終完成漢化定型,分為九等二十七級。

這套製度稱“世爵世職製”。世爵世職公、侯、伯、子、男五等稱世爵。

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稱世職。

非宗室爵位,除了部分像八大鐵帽子王一樣可以世襲罔替之外。

其餘大部分都是按次承襲,次數用完,朝廷的福利也就發完了。

一等公成為非宗室能獲得的最高爵位,加個括號:除了福康安。】

彈幕區:

〖原來福康安不是宗室?〗

〖他是乾隆最愛的富察皇後的侄兒,所以對他格外的好。〗

〖不是說他是乾隆的私生子,所以待遇才那麼好嗎?〗

〖野史你也信?〗

〖好像也不全是野史吧,乾隆在位時候民間就有謠傳。〗

清朝,乾隆年間。

“查!”

“讓和珅給朕去查!”

乾隆使出一個九族剝離術,帶著壓抑不住的怒氣吩咐道:“朕要誅造謠者十族!”

太監連忙前往大牢去傳詔,不過走在路上想起天幕曾經的評論:發怒不是因為生氣,而是因為聽到實話!

“該不會,真是皇上的私生子吧?”

太監越想越覺得像真的,否則福康安生母怎麼死的不明不白?

大牢裡。

愛爾蘭使團長借著酒意,伸手搭在和珅肩膀上:“和兄,你就給我說說嘛,是不是真的是皇上他老人家的私生子?”

“這在我們那裡都不稀奇,要是沒私生子才是稀奇。”

“要是沒幾個私生子,出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貴族。”

和珅提起酒杯一碰,伸手點了點使團長,笑道:“老馬啊,你學壞了。”

被和珅揭穿,老馬也不尷尬,又換了個話題:“被天幕揭穿,皇上接下來會怎麼做?”

和珅提點道:“什麼叫揭穿?”

“福康安隻是皇上的侄兒,僅此而已!”

使團長連忙打了個哈哈:“多謝和大人,是我喝醉了。”

“還叫什麼和大人,叫我兄長!”和珅一臉不悅,等到老馬自罰三杯,才為他解釋起來。

“陛下接下來肯定會派我去查造謠者!”

“兄長,你要走了?”使團長酒意退出,瞬間清醒。

和大人多好啊,人長的好看,說話又好聽,還請我們吃美食、喝美酒,還說要帶我們去睡美人。

他走了,萬一來個凶狠的韃靼人,怎麼辦?

“勿急,我不會走的。”

“因為這造謠者就在北京城內!”

???

使團長不理解,難道和大人早就知道?

哼,和珅心裡冷笑一聲,果然是蠻夷。

要不是為了反清複明的大業,我早弄死你們了。

滿人都可以反清複明,沒道理紅毛蠻夷不可以?

火器、蒸汽機,你們就造吧,造完就是我大明忠武王的了!

一念投明起,刹那天地寬。

幾個視頻的時間,和珅連起事之後的稱號都想好了。

為了反清複明,臥底在大清……呸,韃子朝堂,占一個忠字。

未來靠著火槍火炮,攻陷紫禁城,光複故都,占一個武字。

忠武王,沒毛病!

傳旨的太監來了,和珅欣然領命。

查,大查特查。

不把他們乾掉,怎麼把我的人……反清複明的義士安排進來?

“唉……”和珅麵向南方,長歎一口氣。

太祖爺,我為了光複大明,操心的可太多了。

【雍正八年,四爺覺得一等公、二等公的叫法很廉價,不能體現獲爵者“公忠體國”的精神,於是要求公爵都要賜嘉名、美號。

這個政策,在乾隆十四年又擴大到了侯伯一級。

比如:雍正二年,嶽鐘琪隨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津,獲封三等公。

乾隆十四年,已經被奪爵的嶽鐘琪被再次啟用,以平定大金川之功又獲封三等公。

而這時候就有嘉號了,稱威信公。

清朝的世爵世製是真正的貴族製度,經濟上每一級的俸銀都比同級彆的文官高。俸銀政治待遇上,他們也並沒有被束之高閣。

公侯伯子男,可以補授正二品的武職副都統。

末等的恩騎尉,也能補正六品的驍騎校。

乾隆十三年,又對世職改授文職做了規定。

輕車都尉可以做正五品的科道郎中,騎都尉可以直接做從五品的員外郎,雲騎尉可以直接做正六品的主事。

許多八旗貴族子弟可以直接通過“揀選侍衛”這條快車道入室進入高層,比如乾隆的兩大寵臣傅恒與和珅。

乾隆三十四年,和珅承襲三等輕車都尉,然後被揀選為三等侍衛,八年後,他就成了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

層級越多,容量越大,就能普惠越多的八旗貴族。

這套製度,第一個非八旗漢人文官獲得世職者是雍正時期的張廷玉。

晚清,太平天國運動時,鹹豐帝曾許下承諾:“誰攻下天京就封誰為郡王!”

但最終,曾國藩隻封到了一等侯,連三等公都不肯給。

這大概就是皇帝心目中給非八旗漢人設計的封爵上限吧。】

清,雍正年間。

雍正想要改改,促進滿漢一體。

至少不能像從前一樣區彆對待,否則反清複明之亂,或許會從北京起。

“唉。”

雍正一個大比兩個大,本想吃顆丹藥緩解下,想起後人說丹藥有毒,又放下了。

“難!難!難!”

彆說滿人不同意,連漢八旗的人都不會同意。

我好不容易才入旗,結果和那群沒入旗的一個待遇,那我不是白入旗了?

“大清不會亡在我手裡吧?”

雍正輕揉著額頭兩側,不禁苦笑出聲:“不會亡在我手裡,天幕說我死的早。”


最新小说: 重生七零:截胡廠花後,我成科技大佬 苟出一個武道天家 重生農女發家記 大唐:請陛下歸天 直播盜墓之最後一個摸金校尉 白四爺,夫人到處說你不做人 認錯崽崽後,京城大佬爭當我夫君 重生四九城,激活每日情報係統 失業後,我選擇了修仙 小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