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長安。
“文帝,文帝……”
吃狗肉的劉邦被韓信噎的說不出話。
夫妻一體,椒房殿內的呂雉也被自己親兒子噎的說不出話。
劉盈小心翼翼的說道:“母後,這個太子,兒臣不想當了。”
“既然四弟以及他的兒孫未來做得很好,太子之位還是讓四弟坐吧。”
“也請母親放過如意弟弟。”
“皇室和睦,天下才能和睦。”
“父皇既然想換太子,那就換四弟吧。”
“四弟仁善,如意與我必有善終,想必父皇也會同意的。”
呂雉冷漠的盯著劉盈。
自己確有立劉恒之想,但也隻是想想而已。
從自己兒子口中說出這種話,呂雉麵色冷得可怕。
恨鐵不成鋼,莫過如是。
有天幕,你難道不會改嗎?
難道不敢去爭一爭嗎?
不,不需要爭,你本就是名正言順的太子。
“母後,兒臣並不貪戀權勢,五弟若是……”
“你想好了?”
呂後冷冰冰的打斷了劉盈的長篇大論:“你真的想好了?”
劉盈不敢抬頭看向自己的母親,深吸一口氣答道:“兒臣想好了。”
從小到大,他都很害怕自己這位母親。
或者說,大臣們、宗室們都害怕自己母親。
相比之下,出口乃公,閉口彼其娘之的劉邦,倒顯得十分和藹可親。
“想好了就去找你阿父吧。”
“他在和樊噲、韓信一起吃狗肉。”
“先去征得你阿父的同意吧。”
劉盈走了,走之前又說了一大堆讓呂後注意身體的長篇大論,才告彆離去。
呂後揮揮手,讓宮人退去,看著空無一人的椒房殿,隻覺冷風瑟瑟。
【在中原地區做出曆史選擇的同時,草原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匈奴首領冒頓單於接連擊敗月氏、樓煩、東胡。
其中月氏是匈奴的老對手,也是匈奴在草原上需要麵對的最強敵人。
對於匈奴來說:擊潰月氏的意義不亞於劉邦擊敗項羽。
當劉邦剛剛在長安坐穩皇位時,他就驚恐地發現一個史無前例的強大遊牧帝國正橫亙在漢朝北方,並且在接下來幾百年當中都是漢朝最大的對手。
秦漢帝國和匈奴帝國這對雙子星的誕生並不隻是巧合。
匈奴帝國是對秦漢帝國的適應。
草原大一統是對中原大一統的必然反應。
漢朝繼承秦朝鞏固帝國體製的同時,草原也在鞏固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政體,並且成就斐然。
白登之戰拉開了漢匈之間400年戰戰和合的序幕。
在中原帝國和草原帝國的博弈當中,雖然匈奴也偶有高光時刻,但是漢朝整體占了上風。
匈奴帝國的內在弱點在於:它本質上是對秦漢帝國建立的一種回應。
匈奴國家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向強大的中原國家索取資源,一旦這個目標實現不順,或者這些資源可以通過其他手段獲取,匈奴國家就會麵臨分裂甚至消亡的風險。
為了破壞匈奴國家獲取資源的企圖,漢朝維持著龐大的長城,長城的核心功能就是阻斷貿易和劫掠。
曆史學家狄宇宙甚至把長城視為一種進攻,而非防禦性的攻勢。
此外,漢帝國出使西域、出兵東北,割斷了匈奴與塔裡木盆地綠洲農業以及東北亞各民族的聯係,迫使匈奴把漢朝作為唯一的物資來源。
在此基礎上漢朝拿出了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分化、瓦解匈奴。
一麵利用和親貿易拉攏匈奴人。
另一麵周期性出兵破壞匈奴的經濟基礎。
對於曆史上的匈奴國家來說,漢軍每年春天發動的突襲比衛青、霍去病的那幾次大捷更加致命。
漢朝年複一年破壞匈奴人生計,吸引他們選擇貿易而非戰爭,漢朝瓦解遊牧國家存在基礎的努力沒有白費。
兩漢之際,匈奴多次陷入內亂,最後分化成南北兩支。
南匈奴臣服漢朝,北匈奴趨於消亡。
南匈奴通過貿易從漢朝獲取資源。
漢朝以及後來的曹魏、西晉也熟稔於吸收、分化和打壓南匈奴。
但是無論中原王朝如何弱化遊牧國家的存在基礎,匈奴都始終沒有崩潰消失。
因為無論是戰是和,遊牧民都需要保留一個國家的框架來和大一統帝國互動。
放棄這個匈奴國家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中原帝國首先不複存在。
公元2~3世紀,隨著東漢走向衰亡,中原陷入分崩離析,匈奴帝國才終於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秦漢帝國一起走進了墳墓。
公元304年,南匈奴大單於劉淵趁西晉內亂自立,宣布重建漢政權,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代。
漢趙政權不久就在亂世中滅亡,匈奴也正式成為了曆史名詞。
今日來看,匈奴人劉淵選擇漢作為國號還真有幾分曆史的諷刺意味。
匈奴帝國因秦漢帝國而生,漢亡而匈奴滅,而他們消失前的最後時刻居然是同一個政權。
漢朝是中國曆史上持續最久的大一統王朝,匈奴也是中國曆史上持續最久的草原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