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開元二年的春日,空氣中已帶著幾分蓬勃的希望。
這一年,李隆基與王皇後鶼鰈情深,恩愛正濃。
這一年,距離那個名叫楊玉環的女孩降生,還有五年時光。
這一年,未來攪動風雲的安祿山、史思明,不過是十一歲的懵懂少年。
這一年,大唐帝國一掃武周後期的沉屙,政清人和,百業複蘇,隱隱已現貞觀氣象,一派欣欣向榮、萬物競發的蓬勃生機。
這一年,那位以“讓皇帝”之名流芳後世的李憲,還叫做李成器。
李成器,睿宗李旦的嫡長子,玄宗李隆基的長兄。
未來“讓皇帝”的尊號尚遠,但“賢王”的美譽早已傳遍朝野。
皇位曾觸手可及,作為禮法上的第一繼承人……儘管大唐更流行玄武門繼承法,但按照禮法,李成器確實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他最終選擇了推位讓國,無論真心還是無奈,塵埃落定後,如何在弟弟的皇權下安穩生存,保全自身與家族,成了他最重要的課題。
知進退、懂分寸、會說話、善自汙,方能成就一代賢王。
對皇帝保持絕對的恭敬,每次覲見,三跪九叩,一絲不苟。
當皇帝假意推辭:“愛卿與朕為親兄弟,何必拘束?”
此時,必得肅然回答:“陛下家事即為國事,既是國事豈能徇私禮?今陛下之親莫過於臣,臣不守尊卑之禮,何以安社稷,何以為天下臣子垂範?”
但凡這個皇帝沒有瘋,一定喟然歎曰:“卿之言行,雖上古賢王不過如此!”
若皇帝問及某大臣,隻讚:““此乃社稷棟梁,陛下聖心獨斷即可。”
若皇帝懈怠朝政或專寵後宮,則需適時進諫,言辭懇切:“陛下,臣聞年分春秋,月有圓缺,張弛之道,蓋為天理,某妃品行端淑,君王愛重,本所應當,然龍體貴重,事關社稷,後宮萬方,亦需雨露,臣請陛下龍體為先,而後澤被後宮,此乃萬民之福,江山之幸也。”
家事可多言,國事須緘口。
絕不觸碰軍國重事,那是皇帝的禁臠。
朝堂之上,謹守本分,隻帶耳朵,不帶嘴巴。
真要逼著問你,問急了,就答:“臣自幼愚鈍,陛下才能十倍於臣,上皇托陛下以江山。臣附以鳳翼,忝為王爵,然軍國之事,帷幄之中,實非臣之所長。唯臣一片忠心,敢報之於陛下也!”
當然,太過完美便是威脅。
賢名之下,還需一點無傷大雅的荒唐來中和。
一個王爺時不時犯點錯才讓人放心。
不過,錯又不能太大。
禮製逾矩,皇帝會多心。
貪汙、搞錢,皇帝會認為你積蓄力量。
喜好文風,結交士人,皇帝會認為你在拉攏民心。
唯有在個人癖好上“隨心所欲”些,才能讓人放心。
比如,清朝弘晝的“活出喪”,有事沒事就給自己發喪。
當然,李成器沒這麼誇張。
太平公主的陰影消散,李旦退居太上皇。
兄弟五人中,老三李隆基登基,其餘人等噤若寒蟬,遠離朝堂。
整日無所事事的李成器,正琢磨著找點既不惹眼又有益的事做,天幕恰在此時降臨。
好,那就研究點民用科技吧。
改進紙張、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農具……這些都好。
至於火藥、火槍、火炮等物,那是萬萬不敢碰的雷池!
近來,李成器迷上了豆。
他發現豆子能榨油,雖有些腥氣。
榨油後的豆粕能做豆腐或豆餅,雖口感粗糲。
對貴人而言難以下咽,但對百姓,這已是難得的實惠。
一豆多用,省下多少嚼用!
不過,李成器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去除豆油腥味,讓它更可口。
他很忙。
同樣忙碌的,還有他的弟弟,天子李隆基。
清洗關鍵位置,換上心腹,穩固權力。
抑製佛教過度膨脹,收回被侵占的土地與稅收。
革除高宗、武後以來酷烈政治遺留的沉悶風氣,倡導教化,讓百姓看到新朝氣象。
出兵打契丹,沒打過,損兵折將。
突厥趁機打過來,被大唐揍了。
雖事務繁雜,焦頭爛額,但李隆基心中充滿乾勁與希望。
帝國在向好的方向轉變,貞觀可期!
他甚至憧憬著,自己的“開元”,能否成就一個比肩……乃至遠超貞觀的盛世?
然後,天幕出現了。
開元確實是盛世……
緊接著,天幕無情的撕碎了李隆基的幻想——廢王皇後,奪兒媳,寵信楊玉環,一日殺三子,安史之亂,馬嵬坡之變。
親手締造,又親手毀滅!
巨大的反差與恥辱,讓李隆基急怒攻心,當場嘔血。
他召來大哥李成器,眼神絕望:“大哥,若當初是你繼位,是否就不會……”
李成器心中劇震,麵上卻沉穩,緩緩搖頭:“三郎此言差矣,為兄才具平庸,斷然開創不了這煌煌盛世。”
“人老昏聵,耽於享樂,漢文、漢宣乃至太宗晚年,亦未能免俗。”他試圖安慰李隆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他們未曾親手毀了自己的基業啊!”李隆基聲音嘶啞,充滿了自我厭棄。
他甚至喃喃:“是否朕活得太長了?待這盛世落幕,大哥,你送朕走……”
李成器嚇得魂飛魄散,差點以為弟弟得了失心瘋,幾乎要叫人灌黃金液了。
黃金液,又稱金汁……也就是糞水。
幸得太醫診斷,隻是急火攻心。
李成器不敢怠慢,立刻請來父親李旦、王皇後,並召集其他兄弟。
一家人圍著李隆基,勸慰開解數日,才讓他漸漸恢複平靜。
然而,一塊心病已然種下。
天幕何時能播:女子不孕之解?
眾所周知,大唐有個玄武門魔咒。
但眾所周不知的是,大唐還有個王皇後魔咒。
李治的原配皇後是王皇後,無子,因厭勝之術、陰謀下毒的罪名被廢,武周代唐。
李隆基的原配王皇後,亦是無子,因符厭之罪被廢,同年鬱鬱離世。
前車之鑒,血淋淋擺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