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4章 屍易無限(59)_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54章 屍易無限(59)(2 / 2)

為了慶祝文物回歸,吳賢決定在沈陽舉辦一場文物展覽,把近年來追回和修複的文物都展示出來。展覽籌備期間,他每天都讓隊員們推著輪椅去展廳查看,從展櫃的高度到燈光的亮度,都親自把關。他說:“這些文物是國家的寶貝,一定要讓它們以最好的姿態展現在老百姓麵前,讓大家知道咱們的曆史有多悠久,文化有多燦爛。”

展覽開幕那天,展廳裡擠滿了人。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朝氣蓬勃的學生,還有從外地特意趕來的文物愛好者。大家圍著展櫃,仔細欣賞著一件件珍貴的文物,聽講解員講述它們背後的故事。一個小女孩拉著媽媽的手,指著三彩馬說:“媽媽,這匹馬真漂亮,它是從很遠的地方回來的嗎?”媽媽點點頭:“是啊,它之前在國外,是很多像吳爺爺一樣的人努力,才把它接回來的。”

吳賢坐在輪椅上,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裡充滿了欣慰。他知道,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文物保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和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

展覽結束後,吳賢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培養年輕文物保護者上。他把自己多年的文物保護經驗整理成筆記,交給小楊他們,還經常給培訓班的學員們講課,教他們如何識彆文物、修複文物,如何與老百姓溝通,發動大家一起保護文物。

有一天,培訓班的學員們給吳賢帶來了一個驚喜——他們用自己學到的技術,修複了一尊之前破損嚴重的高句麗陶俑,還在陶俑旁邊放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獻給吳先生,感謝您的教導”。吳賢看著修複好的陶俑,眼眶濕潤了:“好,好,你們都長大了,能獨當一麵了。以後東北的文物保護,就靠你們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吳賢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病床上度過,但依舊牽掛著文物保護的事。有時候,隊員們來看他,他會拉著他們的手,問起遺址的情況、文物的修複進展,還會叮囑他們要好好保護文物,不能辜負老百姓的期望。

有一天,沈文儒來看他,帶來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丸都山城的“好太王碑”,經過修複後,石碑重新立在遺址公園裡,周圍種滿了鬆樹,還有不少老百姓在石碑前參觀。“吳先生,您看,好太王碑現在保護得很好,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還有學校組織學生來這裡學習曆史。”

吳賢看著照片,臉上露出了笑容:“好,好,這樣我就放心了。隻要這些文物能好好的,能讓更多人了解咱們的曆史,我做的一切就都值了。”

這天晚上,吳賢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的月光,心裡平靜而滿足。他想起了自己這輩子走過的路,從洛陽到花園口,從沈陽到渤海國遺址,從戰火紛飛的年代到和平時期,他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守護著老祖宗留下的珍貴文物。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儘頭了,但他並不遺憾,因為他已經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而且,還有那麼多年輕的文物保護者在繼續著他的事業。

他輕輕閉上眼睛,仿佛看到了那些修複好的文物在博物館裡閃耀著光芒,看到了老百姓們在遺址公園裡開心地參觀,看到了年輕的隊員們在認真地修複文物……他知道,這些景象會一直延續下去,中國的曆史文化會永遠傳承下去,而他,也會永遠守護在這些文物身邊,守護著這片他熱愛的土地。

秋霜染透了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的茅草,吳賢躺在病床上,透過窗戶能看到遠處石燈塔的輪廓。小楊推著輪椅走進來,手裡捧著剛整理好的文物檔案,輕聲說:“吳先生,這是今年新發現的遼代墓葬資料,您看看?”

吳賢接過檔案,指尖在泛黃的圖紙上摩挲。圖紙上標注著墓葬的位置、出土文物的清單,還有幾張陶俑的照片,眉眼間能看出渤海國文化的痕跡。“這處墓葬很重要,得派專人看守,彆讓盜墓賊鑽了空子。”他咳嗽了兩聲,聲音有些虛弱,“還有,出土的陶俑要儘快修複,彆讓它們受潮。”

小楊點點頭,把吳賢的叮囑記在筆記本上。這些年,他早已從當年的學徒成長為東北文物保護隊的骨乾,不僅精通文物修複,還能獨立組織遺址普查。但每次遇到重要決策,他還是習慣來問問吳賢——這位老人身上的執著和經驗,是任何書本都學不到的。

正說著,林蘭端著藥走進來,看到吳賢還在看檔案,無奈地說:“吳先生,醫生讓您多休息,彆再操心工作了。您的身體要緊。”

吳賢笑著把檔案放在一邊,接過藥碗:“我這身子骨我知道,活一天就得多做一天事。這些文物就像我的孩子,不看著它們安好,我睡不著啊。”

林蘭歎了口氣,不再勸他。她知道,吳賢這輩子都在為文物奔波,從戰火裡搶文物,在廢墟上修遺址,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這份事業。如今他老了,病了,可這份牽掛卻絲毫沒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天下午,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的老周突然來了。他手裡拿著一個厚厚的信封,走到病床前,激動地說:“吳先生,好消息!咱們和日本方麵談妥了,他們願意歸還一批二戰時期從中國搶走的文物,其中就有當年從沈陽故宮盜走的《四庫全書》抄本!”

吳賢猛地坐起來,眼睛裡泛起光:“真的?《四庫全書》抄本要回來了?”

“真的!”老周打開信封,拿出一份清單,“你看,除了《四庫全書》抄本,還有幾件宋代的瓷器和唐代的壁畫殘片。日本方麵已經安排好了運輸,下個月就能到北平。委員會想讓你去北平主持接收儀式,你看行嗎?”

吳賢緊緊攥著清單,手指因為用力而發白。《四庫全書》抄本是他心頭的一塊心病——當年日軍攻占沈陽時,他沒能守住故宮,眼睜睜看著這批國寶被搶走。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四處打聽抄本的下落,如今終於要回來了,他怎麼能不激動?

“我去!”他毫不猶豫地說,“就算爬,我也要去北平,親自把這批文物接回來。”

林蘭在一旁擔心地說:“吳先生,您的身體能行嗎?去北平要坐好幾天火車,太折騰了。”

“沒事,我能行。”吳賢擺擺手,眼神堅定,“這是我這輩子最想做的事,不能錯過。”

為了讓吳賢順利去北平,林蘭特意聯係了北平的醫院,安排好沿途的醫療保障。趙剛也從外地趕回來,親自護送吳賢——這位當年和吳賢一起在戰場上拚殺的老戰友,如今依舊像從前一樣,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他和文物。

出發那天,東北文物保護隊的隊員們都來送吳賢。小楊抱著一個錦盒,遞給吳賢:“吳先生,這是我們修複好的渤海國金柄銅劍,您帶著它去北平,就當是咱們東北文物保護隊的一點心意。”

吳賢接過錦盒,打開一看,金柄銅劍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劍柄上的花紋經過修複,重新變得清晰。“好,我帶著它去,讓北平的人也看看咱們東北的寶貝。”

火車緩緩開動,吳賢靠在車窗邊,看著外麵漸漸遠去的遺址,心裡滿是感慨。他想起了當年和隊員們在戰火裡保護文物的日子,想起了百姓們自發幫忙搬運陶俑的場景,想起了那些為了守護國寶而犧牲的戰友。如今,那些失去的文物正在一件件回家,那些殘破的遺址正在一點點修複,他知道,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經過三天的顛簸,火車終於到達北平。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早已在車站等候,看到吳賢來了,趕緊迎上來,小心翼翼地把他從火車上扶下來,送上早已準備好的汽車。

到了北平的醫院,醫生給吳賢做了全麵檢查,確認他的身體狀況可以參加接收儀式後,才放心讓他休息。接下來的幾天,吳賢一邊調養身體,一邊和老周等人商量接收儀式的細節。他提出,接收儀式要簡單隆重,不僅要邀請文物專家和政府官員,還要邀請普通百姓參加——這些文物是國家的,更是人民的,理應讓大家一起見證這個重要的時刻。

接收儀式當天,北平故宮的太和殿前擠滿了人。吳賢穿著整齊的中山裝,坐在輪椅上,被推到台上。當日本方麵的代表把《四庫全書》抄本的木箱遞到他手裡時,他的手忍不住發抖。他輕輕打開木箱,看到泛黃的書頁上熟悉的字跡,眼淚終於忍不住掉了下來。

“各位鄉親,各位同仁。”吳賢拿起話筒,聲音雖然虛弱,卻充滿了力量,“今天,我們終於迎回了這批流失多年的國寶。它們在國外漂泊了幾十年,如今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不僅是文物的回歸,更是民族尊嚴的回歸!”

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不少人激動得熱淚盈眶。吳賢接著說:“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我們民族的根和魂。這些年,有太多人為了文物付出了心血,甚至犧牲了生命。我希望,從今以後,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護的行列中來,讓我們的國寶永遠留在祖國的土地上,讓我們的曆史文化永遠傳承下去!”

儀式結束後,吳賢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北平故宮的文物庫房。看著那些熟悉的文物——有他當年在洛陽保護的北魏佛頭,有從大連港截回的青銅爵,還有如今剛剛回歸的《四庫全書》抄本——他的心裡充滿了欣慰。這些文物就像一個個音符,串聯起中國的曆史,也串聯起他的一生。

從北平回來後,吳賢的身體更差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昏睡,醒來的時候,要麼是看文物的照片,要麼是聽小楊等人彙報工作。但他的精神狀態卻很好,臉上總是帶著笑容——他知道,自己這輩子沒白活,他守護了自己想守護的東西,也看到了文物保護事業的希望。

有一天,吳賢突然清醒了很多,他讓小楊把所有隊員都叫到病房裡。隊員們圍在病床前,看著這位日漸消瘦的老人,心裡都很沉重。

吳賢看著大家,緩緩地說:“我知道,我快要不行了。這輩子,我沒什麼遺憾的,唯一牽掛的就是這些文物和你們。”他頓了頓,目光落在小楊身上,“小楊,我把東北的文物保護工作交給你了。你要記住,保護文物不僅要靠技術,更要靠心。要尊重文物,尊重曆史,更要尊重老百姓——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什麼也做不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楊含著淚點頭:“吳先生,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保護文物,不辜負您的期望。”

吳賢又看向其他隊員:“你們都是好孩子,這些年跟著我受苦了。以後,你們要團結一心,把東北的文物保護工作做好。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放棄,因為你們守護的,是我們民族的根。”

隊員們紛紛點頭,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接下來的幾天,吳賢的意識越來越模糊。但每當有人提到文物,他的眼睛就會微微睜開,仿佛還在關注著那些他守護了一輩子的寶貝。

這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照進病房時,吳賢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他的手裡,還緊緊攥著一張渤海國陶俑的照片——那是他這輩子修複的第一件文物,也是他與文物保護事業結緣的開始。

吳賢去世的消息傳開後,東北的百姓和文物保護工作者都陷入了悲痛。很多人自發來到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為這位一生守護文物的老人送行。遺址的石燈塔下,堆滿了百姓們送來的鮮花和祭品,還有人在燈塔上係上了紅綢帶,希望能陪伴這位老人繼續守護這片土地。

按照吳賢的遺願,他的骨灰被撒在了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的土地上。他生前守護著這裡的文物,死後也要永遠陪伴著它們。

小楊和隊員們沒有辜負吳賢的期望。他們繼續著吳賢未完成的事業,不僅修複了更多的文物,還在東北各地建立了文物保護站,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年輕的文物保護者。他們還積極與國外的博物館和機構溝通,爭取讓更多流失的文物回歸祖國。

幾年後,在小楊的努力下,當年從沈陽故宮流失的《四庫全書》抄本被完整地運回了東北,存放在新建的沈陽文物博物館裡。開館那天,小楊站在博物館的展廳裡,看著來來往往的遊客,想起了吳賢當年的話:“文物是國家的,更是人民的。”他知道,吳賢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這裡,留在了每一個守護文物的人心裡。

如今,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已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有無數遊客來這裡參觀,了解渤海國的曆史和文化。遺址的石燈塔經過修複,重新矗立在陽光下,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也訴說著一位老人用一生守護文物的故事。

而在東北的每一處文物遺址、每一個博物館、每一個文物保護站,都能看到像吳賢一樣的人——他們或許默默無聞,或許平凡普通,但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中國的曆史文化,守護著民族的根與魂。他們知道,文物保護的路沒有儘頭,隻要還有文物需要守護,他們就會一直走下去,就像當年的吳賢一樣,用一生的執著,書寫著對文物、對祖國的熱愛。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奧特:我終將成為正義的夥伴 拳之下 我真是被迫加入樂隊的! 逆行諸天萬界 穿成極品惡婦,靠美食養崽逆風翻盤 從影評人到文娛大佬 獻祭辣條出紅光,拜金前任悔哭了 一人:師兄張之維,通滿級金光咒 全球異能:隻有我在修仙 奇俠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