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什麼名字?”
“林墨,字子硯,湖廣人士。”
葉明點點頭:“林墨,你若真想出人頭地,不妨聽我一言。”
“公子請講。”
“今年的策論題目,必與邊防、鹽政、賦稅三者有關。”葉明說道,“你若信我,就往這方麵準備。”
林墨瞪大了眼睛:“公子如何得知?”
葉明笑而不答。他當然知道——因為太子前幾天剛透露,他舅舅對今年科考有過指示,要選拔“通實務”的人才。
再加上最近邊關吃緊,鹽引改製初見成效,這些必然成為考題重點。
“記住,文章要言之有物,少些華麗辭藻,多些實際對策。”葉明拍了拍林墨的肩膀,“若你能高中,我或許能給你個機會。”
林墨激動得聲音都顫抖了:“多謝公子指點!若能得償所願,必效犬馬之勞!”
葉明笑了笑,轉身離去。
皇宮·禦書房
檀香嫋嫋,李雲軒坐在禦案後,手中朱筆懸而未落,目光沉沉地看著站在下方的葉明。
“你今日進宮,就為了說這些?”皇帝的聲音不疾不徐,卻透著一股無形的威壓。
葉明躬身行禮,神色恭敬卻不卑不亢:“舅舅,科舉乃國家取士之本,如今世家把控朝堂,寒門難有出頭之日。若不加以改革,恐怕朝堂上下,儘是屍位素餐之輩。”
李雲軒眸色微動,緩緩放下朱筆:“你這麼說,是想到了什麼辦法?”
葉明早有準備,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折,雙手呈上:“舅舅我寫一份科舉改製之策,您看看行不行。”
李雲軒接過奏折,翻開細看,眉頭漸漸舒展,眼中閃過一絲訝異。
葉明的奏折裡,赫然列著三條核心改革——
第一條:糊名謄錄製
“科舉閱卷,考官可憑字跡、文風辨認考生身份,世家子弟往往提前與考官通氣,甚至賄賂閱卷官。”
葉明沉聲道,“若推行‘糊名謄錄’,考生姓名、籍貫一律密封,答卷由專人謄抄後再送考官評閱,可杜絕九成舞弊。”
李雲軒指尖輕叩奏折,若有所思:“此法前朝曾有試行,但阻力極大。”
“正因如此,才需舅舅欽定。”葉明抬眼,目光灼灼,“世家不願失去特權,必會反對。但若舅舅現在親自下旨,誰敢不從?”
第二條:策論務實化
“如今科舉文章,多追求辭藻華麗,卻無實際治國之策。”葉明繼續道,“我建議今年的策論題目,直接以邊防、鹽政、賦稅為題,要求考生提出具體對策,而非空談聖賢之言。”
李雲軒眼中精光一閃:“你倒是和朕想到一處去了。”
葉明微微一笑:“舅舅,我隻是覺得,朝廷需要的不是隻會吟詩作對的才子,而是能辦實事的人才。”
第三條:增設武舉與算科
“大慶以武立國,但如今武將多出自勳貴世家,寒門武者難有晉升之途。”葉明聲音沉穩,“所以我建議恢複武舉,選拔真正能帶兵打仗的將領。此外,可增設算科,專精錢糧、水利、工械之學,為國庫、工部儲備實乾之才。”
李雲軒合上奏折,深深看了葉明一眼:“這些條陳,條條切中時弊,絕非一時能想出來的。你……從何處得來的靈感?”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